如何提高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

时间:2022-10-03 08:31:06

如何提高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

摘要: 本文探讨了当前英语口语课存在的问题,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即言语计划和工作记忆两个方面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实现学生口语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心理语言学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英语的教学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英语口语教学成为英语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大学英语也开始把口语作为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而列入教学大纲。但是,事实上的口语教学由于受到课时少、要求高的限制而面临尴尬的境地。学生也因为得不到足够的锻炼机会而说不出流利的口语。本文将主要探讨当前英语口语课存在的问题,并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即言语计划和工作记忆两个方面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建议。最后还从先占原则这一原理出发,分析在口语课上如何实现对学生口语流利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二、当前英语口语课堂中的若干问题

大学英语口语课的重要性已经为多数教师和学生所认同。然而,如何评价口语课是否有效,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仍然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美国资深英语教师Penny Ur(2000)提出了以下四个评判成功口语活动的标准。

1.以学生说为主。上课时间应尽量给予学生锻炼口语的机会,教师以少量的提示和建议为主。

2.学生的参与机会平均。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不能总是为少数学生所独占,应给予每个学生平均的发言机会。

3.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要高。每个学生应有主动发言的愿望和积极性。

4.用于表达的语言应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学生发言的内容应与讨论的主题相关,表达方式易于理解,语言达到一定的准确性。

以上述的四个标准来看,当前的英语口语课的确是问题重重。首先,从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来看,每个星期的英语课只有四至五个课时,而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又十分繁重,包括听、说、读、写、译这五个方面,由于写作和阅读是教学大纲中要求的重要项目,教师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英语精读的教学。至于口语,安排独立的口语课几乎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的。教师只能每个星期抽出一个课时左右作为学生练习口语的时间。其次,学生的参与机会不平均。当然,这一问题也是由课时的有限性所致。每星期一个课时,每次只有若干个积极的学生有发言机会,而原本水平不高的学生则在犹豫不决中失去发言的机会。再次,对大学英语口语的要求是近年来才在大纲中新增加的内容,多数教师在教授精读课的同时,还要兼顾口语的教学,无论从精力还是经验上都显得明显不足。而教材中口语练习的形式也相对单调,主要是针对某一话题的即兴演讲,有准备的演讲,小组讨论,双人的情景模拟,或者班级范围内的辩论。单人的演讲和辩论,只有少数的学生有参与发言的机会,而其他两种形式虽然可以平均参与机会,但是学生往往在交流无法顺利进行时诉诸中文,这就违背了口语课的初衷。以上种种情况导致了学生在口语练习时往往提不起兴趣,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最后,学生的即兴发言中经常有许多失误、语法错误,乃至词不达意的现象。其中语法错误表现在时态和词缀的误用,而造成词不达意则主要是词性混淆和选词错误。而经过准备的发言中,虽然有很多错误可以避免,但是这只是书面语的朗读而非真正的口语训练。以Penny Ur的标准来说,我们现在的大学口语不能称之为有效的活动。但是,要解决课时不足、教材形式单调的问题又不是仅靠教师和学生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这是一个需要各教育部门相互协调,需要口语教学经验不断丰富的长时间的问题。笔者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学生自身口语水平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从言语计划看原因

根据心理语言学家的分析,话语的产生是分四步形成的。首先,在大脑中形成需要表达的概念,接着把概念变为言语计划(linguistic planning),然后执行计划,即发声,最后对自己的话语再次进行自我修正。如:

形成概念言语计划执行计划自我修正

在这四个步骤中,又以言语计划最为重要。语言学家Fromkin和Garrett提出,言语计划是由六个步骤组成的连续的整体,每个步骤都代表了言语计划的一个层次。其模型如下所示(Carroll,2000):

步骤?摇过程:

1.确定将要表达的语意。

2.选择句型结构。

3.分配句子中重音的位置。

4.选择并插入适当的实词、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

5.加入词缀和功能词(冠词、连词、介词)。

6.根据发音规则,把句子分为若干个发音的片断。

以上这六个步骤对学生的口语表达都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能否明确地传递说话者的思想。例如,句型结构的选择决定着话语表达的先后顺序和格式,从而才能在恰当的位置添入用于表达的词汇。词缀的加入使得话语有了数、体、人物和时态的变化,而功能词则使话语更加婉转和便于交流的顺利进行。其中实词选择可谓重中之重,因为交流的真正障碍在于学习者往往找不到准确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交流的过程中,说话者需要的主要是用于表示事物概念的名词、表示行为的动词和表示属性的形容词,由此才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但是,实际上学生大脑中所缺乏的正是这类词汇。由于过去的英语教学过分地强调语法规则,学生的词汇量得不到有效的扩展,词汇大部分都局限在早期阶段:所有的有四个轮子交通工具都叫“car”,所有做的动作都是“do”,所有赞美的词都是“beautiful”。学生大脑中能够熟练使用的词汇非常有限,而这些词往往无法贴切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在交流的有限时间内,他们努力搜索却又苦于无法找到更加合适的替代词,这就是为何学生在口语课上会支支吾吾、词不达意的原因。

解决学生词汇量不足、运用不熟练的问题,关键在于精读课。心理语言学家认为,词汇学习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一是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二是词汇的搜索和使用。只有在精读课上通过理解而记忆下来的词汇才能在口语表达时达到有效的运用。教授词汇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实物法、画图法、语境法等。其中,对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最有帮助的方法是联想记忆法,也有人称为滚雪球法。就是指利用人脑易产生联想的规律,引导和帮助学生将生词与学过的词汇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从而扩大词汇量的方法。联想的规律有很多,包括反义词和同义词之间的联想(如:public―private,remark―comment),应用归类的方法联想(如:vehicle―car―lorry―jeep―truck,beat―hit―strike―knock)等。教师在教授词汇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联想的方法进行记忆,并采用改写句子、词汇替换等方法加强学生对新词和旧词的记忆。这样既可以不断复现旧词,又可使新词融入旧词的联想网络中,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四、从工作记忆看原因

从人的生理结构来看,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的有限性是导致中国学生英语表达问题的另一个原因。上述言语计划中的六个步骤完全是在大脑中的工作记忆部分进行加工处理的。工作记忆有储存和加工两种功能。用于储存的空间只能放置五至九个记忆组块(chunk)的信息。而加工能力是指在处理一个任务时所需的全部认知资源。储存和加工共用工作记忆中有限的空间。如果需要处理新的或较困难的任务,用于加工的空间就会增加,而用于储存的有效空间就会相应减少。

说话者在说话时,言语计划的六个步骤在其工作记忆中是连续进行的。而与此同时,他还要准备下一个言语计划,因此,工作记忆要同时对多个言语计划的六个步骤进行连续的加工,这对学习者来说是很复杂的任务。在有限的时间内,他面对的是不同的句型结构、重音位置、陌生的单词和全新的语法规则。由于加工所需空间的增加,有效的储存空间会相应减少。由此导致说话者在交流中经常是说了前句忘了后句,或者不得不放慢说话的速度以确保话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通过精读课授课方式的改进,我们同样可以以增加每个记忆组块的信息保持量的方式来提高储存空间的有效利用率。也就是说,如果每个记忆组块存储的不是单个的单词,而是一串一串的句型和表达方式的话,那么工作记忆中的信息量将大大地增加。因此,在教授词汇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词汇的搭配。如动词和名词的搭配(sweep the floor)、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wonderful performance)、副词和动词的搭配(sincerely welcome)、副词和形容词的搭配(be deeply absorbed)等,使固定搭配成为一个而非多个记忆组块。当然,除此之外,反复的操练也是扩大记忆组块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学生不断地使用某一表达方式来交流,久而久之,无论这一表达方式包含多少词汇,都将成为一个固定的记忆组块。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课中所使用的语言对学生的记忆组块的形成也有重大影响。若教师在一定时期内重复使用某些表达方式,开始时,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一段时间后,学生会将这些表达方式变为己有,并在大脑中存储为一个固定的记忆组块。这些扩大了的记忆组块由于包含大量的信息,可以使学生在交流时迅速找到需要的表达方式,同时还能相对增加加工能力所需的记忆空间,使学生有充分的记忆空间进行连续的思考,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口语中的流利性与准确性

流利性和准确性是口语教学中必须兼顾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是要达到这一目标存在着实践上的矛盾。教师既不能打断学生的讲话,以纠正其错误,也不能为了达到表达的流利性而对其话语中的错误置之不理。问题的关键是找不到平衡点,即何时纠错,如何纠错最好。儿童在习得母语时,通常会使用先占原则(preemption principle):“如果听到其他人用与自己不同的语言形式,而不曾听到有人使用自己采用的形式,就会放弃自己使用的形式而使用众人的形式。(Carroll,2000)”先占原则同样适用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语言学习者只有置身于语言环境中,才能最终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在口语课上,教师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自由来表达思想,此外,还应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这其中既包括吸收学习他人正确的表述,又包括发现其中的错误,以达到自我警醒的目的,在口语课结束前,教师应针对本堂课中的优缺点进行点评。而纠错在这时候进行最合适,既不破坏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和流利性又针对个人提出的改进错误的建议,让学生在类似于语言习得的环境中,逐渐养成自我纠错的能力和正确的语言习惯。

六、结语

口语课作为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应贯穿于其他课程的教学之中。要解决学生口语水平差的问题,不仅在于加强口语课上的反复操练,其根据解决方法在于提高学生的基础语言能力。本文从心理语言的角度分析了口语课与精读课的词汇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为口语课与其他基础课程的结合,解决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少、要求高、无独立口语课这个实践上的问题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Carroll,D.W.Psychology of Language.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Ur,P.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蔡基刚.如何评价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外语界,2002,(5):63-66.

[4]陈先芝,程少武.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20-121.

[5]范琳,王庆华.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分类组织策略实验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209-212.

[6]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刘美林.论大学英语的词汇教学技巧.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1):63-66.

[8]马冬梅.英语教学中小组口语活动后的学生自我纠错.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131-135.

[9]章兼中.外语教学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10]朱晓青.英语口语教学探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1,(91):37-38.

上一篇:浅议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影响 下一篇:通过体验式教学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