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化教学,增强课堂效果

时间:2022-10-03 08:01:10

运用电化教学,增强课堂效果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19-0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电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把电教媒体引入语文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优势,能收到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效果。如何运用电教手段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呢?

一、巧用多媒体,渲染课堂气氛。

(1)乐曲导入,调动情感。

在新课开启时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乐曲,能很好地拨动起学生心灵的情弦,把学生导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中。如教《黄河颂》时,我在课堂上借助音乐,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导入了教学正轨,而且增添了无限的学习乐趣,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2)播放范读,唤起美感。

由于听觉形象和美感之间是构成直接的情感呼应关系,所以听觉往往可以直接地唤起美感。教师用录音播放语言标准且富感情的课文朗读,让学生边看边听,当学生的情弦被拨动起来后,对课文具体而真切的美感体验就油然而生了。如教《沁园春·雪》时,我先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想,使他们驰骋想象,联想诗中壮丽的图景、豪迈的情怀。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词中的美,进入到词的艺术境界中了。

(3)配乐朗诵,加深体验。

借助音乐伴奏进行感情朗读,能使学生沉浸在喜怒哀乐的情境之中,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以《渔舟唱晚》的优美旋律伴随着富于感情的课文诵读,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在美妙的声响效果下,抽象的意念变成了真实的、可感的、动人心弦的感情,那种恬淡、闲适的“复得返自然”的画面随之浮现于学生的脑海。这样,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加深了,并且在内心多了一份愉悦和欢畅。

(4)录像播映,增强印象。

电视媒体能以境传情,录像的形声信息使学生在愉快中进入课文的特定氛围,并使之见其形、闻其声,如临其境,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印象。例如,在讲《故宫博物院》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边播放录像,边放录音,让学生思考“故宫博物院的整体布局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学生看到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的画面,听到豪迈赞叹的声音,就会情绪高涨,踊跃发言。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这一整体布局特点,很容易就能从书上找到,并脱口而出。而且,这一问题的提出,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就需要深入理解课文,借助电教媒体,使学生能很快从书中获得“最佳”答案。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起来,这样,再学习各个建筑物的特点,就能很快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借助投影设备,增强直观效果。

投影仪简便实用,利用具体、直观的图文,辅助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借助图表投影,化抽象为具体。

在文言文教学中,常涉及古地理等文化常识,学生对此较陌生,给理解课文造成了障碍。如《隆中对》,如果学生清楚魏、蜀、吴三国的地理位置,了解诸葛亮的策略,那学起课文来就容易得多了。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2)巧设板书投影,加大教学容量。

投影教学可节省板书时间,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使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讲授文言文,需要板书的内容多,使用投影板书,增加教学信息量及省时的作用就更明显了。

(3)运用实物投影,提高训练效果。

实物投影仪的最大好处是对投影材料的要求较低,在课堂教学中,它有“就地取材”、“立竿见影”的特点,如在进行“修改病句”、“作文评点”训练时,课堂上可直接摄取学生的答题卡(纸),置于投影仪上,然后学生老师可在原件上圈点,指陈利弊,这样做既直观,又便捷,效果很好。

三、借助课件,提升课堂品位。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教学手段,已经逐步进入课堂,它能够音形并茂地把授课内容形象地表现出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移植现有课件,丰富课堂内容。

随着电脑的普及,CAI软件日渐丰富,现有众多的教学光盘,丰富多彩的网上资源,都是我们移植信息的重要源泉。如我在教《孙权劝学》一文时,就借助了光盘上的文字、图像、等材料,使得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在立体化教学中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

(2)自制多媒体课件,提升课堂品位。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要想使课件贴进学生的实际,更应该自己动手制作课件,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我在教宋词《望江南》时,便自制了课件,将诗情、画意、乐韵和谐统一起来,使学生在课件设置的情境中,在视听和思维的过程中,生发想象和联想,感悟人物内心世界,从而深入理解全词的感情和意境。

总之,恰当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使之很好地成为课堂教学的助手,会令学生乐学、教师省时、教学高效,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

作者简介:

王凤英, 女, 本科学历。 1976年出生于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毕业于济南市教育学院,现任济南市历城区唐王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上一篇:大学,放飞理想的家园 下一篇:《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