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探索医学教育改革

时间:2022-10-11 07:05:31

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探索医学教育改革

【摘要】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普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的健康保健需求和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患双方共同期待的,而医患关系紧张已是不争的现状和事实。反思高等医学教育过程,发现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教育存在缺失。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使医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加强对医患关系的认识,掌握沟通技巧,对于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医患关系 医学教育 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01-02

1.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医院是面向社会服务的重要窗口。因而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生和患者共同的期盼。所谓医患关系[1]是指医护人员在诊断、治疗与护理等医疗过程中与患者及其家属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全部实践活动的展开与良性运转。疾病是医方和患方共同的敌人,因此医患双方本应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关系,需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良好健康的医患关系对促进患者康复、维护大众健康、提高医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自豪感,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也是医患双方和社会共同期待的。同时医患关系又是所有临床工作的保障,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医患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交流,可使医生收集到确切的病史资料,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遵从医生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而医生在这种融洽的医疗活动中亦可得到更多的心理上的成就感。因此,和谐的医患关系,它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而且对医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必需的。临床实践经验不容否认的一个客观事实是: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相仿的医生在诊治同类疾病患者时其疗效会有较大的差异,这就说明了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医生的专业知识及临床技能,同时也取决于医患之间的关系状态。

2.医患关系的现状

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当前医患之间缺乏足够的尊重与信任,医患关系紧张,不仅有损医护人员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而且最终会损害患者的切身利益。如果任其发展下去, 将会出现医者不敢行医、患者不敢就医的情形。医患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医患冲突不断发生,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 95%以上的医院或多或少的都出现过医患纠纷。全国三甲医院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中要求赔偿的有 100例左右, 二级医院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要求赔偿的有 20例左右。呈逐年上升的局势。另据统计[2]医疗投诉和医疗纠纷发生后,有75%的病人及其家属曾有过扰乱医院工作秩序的过激行为, 其中18%发展成打砸医院。患者死亡后停尸在医院大厅、病房的约占2%, 围攻院领导的占10%, 攻击威胁医务人员的20%, 群体攻击医院的约9.3%,攻击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20.5%。

医患纠纷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已由行政处理为主体转变为以法院判决为主体模式。由于人们的法制观念和权益意识的增强,患者家属稍有不满意,就把医院或医生告到法院。医院领导头疼的不是有病治不好,而是法院老给发传票。所以现在医院发生了医患纠纷,基本上都是法院直接判决,行政协调处理基本上没有效果。

医疗纠纷的赔偿额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近三年来作者对怀化市区内各大小医院医疗纠纷的调查结果表明:怀化市的医疗纠纷及处理情况与以上基本相同,市区几家大医院也多次发生冲突事件,医院大厅里被摆放花圈,医疗工作受到严重干扰,每年赔付金额数相当惊人。在这些赔付事件中,虽然不乏由医院过失造成的纠纷,但有不少事件医院并无过失,却被迫给付所谓的经济补偿。这不仅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也将对怀化市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维系造成巨大伤害。由于此类事件的增多, 使医生普遍感到巨大压力, 迫使他们在遇到危、急、重症患者时畏首畏尾,不敢采用高风险的治疗方案, 阻碍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同时医生执业环境的恶化,不仅严重挫伤了医务人员为患者服务的信念, 也严重影响了医疗部门正常的工作秩序。医患纠纷已经成为怀化市多发性社会矛盾纠纷之一,呈现出对抗性强、难以调处、人身危害性大、社会影响恶劣等特点。

3.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

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医生要从人的精神因素、生理因素以及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中思考,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研究。这就对医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全面的要求。从我国医学教育过程来看,传统医学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教育理论上和实践中人文精神存在不足。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过分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分离的结果, 我国医学教育明显存在着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人文教育的缺失。在医学教育三个阶段中:

3.1基础教育阶段。我国医学院校的教育, 是医学生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基本理论和临床基本思维方式的时期,是基础教育阶段。以三年制医学专科教育为例,医学专业知识: 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 在医学院教育中约占76%;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 两课”、职业价值、心理学、伦理学和沟通技巧等约占总课程7.1%。而“ 两课”教育的是所有学科的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 没有针对医学生职业的教育, 而伦理学的课程缺乏针对性,特别是有关医患关系的相关教学内容就更少了。其中涉及医患关系的内容非常简单, 重点不突出, 对今后实际临床工作帮助意义不大。

3.2 毕业后教育阶段。学生毕业后,就进入到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阶段,从住院医生的培养计划和课程来, 专业培训课程占大部分,而人文素质教育如心理学、医学伦理学、人际沟通、法律知识等只占很少的课时, 多属于公共选修课的内容。目前, 我国的医学教育还缺少医患沟通技巧方面的课程, 医生的沟通技巧很多都是靠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医患沟通中语言的沟通仅占 35% , 而非语言沟通的比例占到了 65%。因此,医学院的毕业生在进入临床以前,并没有真正具备医生职业价值和态度的定位。医学生职业价值和态度都是在跟随上级医生的临床工作中自己体会的。

上一篇:浅谈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 下一篇:关于现科教学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