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结构同化论在大学俄语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03 07:55:39

认知结构同化论在大学俄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认知结构同化论强调新知识的学习基础为旧知识,主张通过在新旧知识间建立有机联系来习得新知识,这可以更为高效地将新知识内化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就大学俄语而言,认知结构同化论的运用会增强学生俄语综合运用能力,加速实现大学俄语教学目标。

关键词:大学俄语教学;认知结构同化论;优势

作者简介:于长春(197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姜娟(196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指导)项目“基于‘认知结构同化论’下的俄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2534085)、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课题编号:GBC121306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266-02

一、大学俄语教学基本情况介绍

“大学俄语”是一门公共外语课、考试课、必修课。《大学俄语教学大纲》规定:“大学俄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俄语交流信息。大学俄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大学俄语课程面向非俄语专业的大学本专科一、二年级学生开设,共设280学时,16学分;分四个学期,周学时为4学时;共使用4册书,每学期学1册书,每册书包含10课教学内容。目前普遍使用的教材为何红梅、马步宁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大学俄语综合教程》。每册书包括7课内容,每1课约7学时完成。由于每课的内容丰富、任务量大,教师通过什么方式来讲授值得研究和商榷。

二、认知结构同化论概述

认知结构同化论是当代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P.Ausubel)于1963年提出的知识学习理论,用以阐明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该学习理论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最有联系的旧知识,用来“固定”或“归属”新知识的过程,是新知识在认知结构中进行“同化”或“类属”的过程。新旧知识产生同化的关键是:要在新旧知识间找到适当的同化点,要让新旧知识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该学习理论倡导:新旧知识作用必须遵循渐进分化、综合贯通原则,突出提升知识正迁移的作用。

三、认知结构同化论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教学思想上,强调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智力为目标。教师在授课时应积极发挥知识同化的作用,加之学生的模仿与应用,将极大程度地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2.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做到“以新带旧”、“以旧引新”。从教师引导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优化学生的认知体系,加速同化新知识

教学目的上,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为目的,从而为学生同化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认知结构同化论在大学俄语教学中的运用

调查表明,在部分大学俄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不讲方法的“填鸭式”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照本宣科,忽略了学生认知主体的地位,他们不注重向学生讲解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和贯通,导致大学生俄语学习质量停滞不前。笔者结合认知结构同化论所主张的新旧知识联系有助于新知识内化的学习理论,将该理论运用于大学俄语教学中,以期提高大学俄语教学质量。

1.了解新生俄语知识储备情况

认知结构同化论认为,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是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基本条件。大学俄语学生来自祖国各地,由于各地高中俄语教学质量有所差异,因此在新生开课前,大学俄语教师就应通过诊断性测试、调查走访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提前了解学生俄语基本词汇的储备情况、基本语法的习得情况、口语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翻译水平、阅读能力等情况。只有充分了解新生俄语知识的储备情况,才能选择出最为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作出最为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才能因材施教地教好学生俄语。

2.教学中注重挖掘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认知结构同化论强调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主张通过挖掘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来习得新知识。在大学俄语教学中教师应从“听力、语法、词汇”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挖掘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进而加速和巩固对新知识的习得。

(1)俄语听力教学。在俄语听力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独立地去听听力材料,运用自身储备的知识,通过对所听内容的独立思考、推理、假设等,尽可能地调用已有知识与所听内容并建立相关联系,最终使新知识得以建构。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因此他们建构的新知识也相对不够完整。为了帮助学生完全吸纳新知识,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是采用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方式加以解决。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应适中。教师在回答学生提问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做到因材施教。

(2)俄语语法教学。由于语法的晦涩难懂,给学生设置了巨大的障碍,学生在学习语法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在俄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只讲语法规则本身的问题,应在联系以往知识的基础上分析语法现象的来龙去脉,做到“以新带旧”、“以旧引新”,帮助学生把所学新知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而不是要求学生单纯的去死记硬背。例如:在讲授句子成分划分这一语法现象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清句子成分划分的基础是各成分(主、谓、补、定、状)的定义及充当各成分的词可能的词性。向学生讲清:主语是谓语的陈述对象,由名词或代词的一格、动词不定式及词组充当;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由名词、动词、形容词和代词充当;补语是动作涉及的客体,通常由名词或代词的间接格充当;定语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领属、顺序等特征,通常由形容词或形动词充当;状语是用来说明谓语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由副词、词组和名词的五格形式充当。汉语句子结构的划分与俄语句子成分的划分方法基本一致。只是俄语没有宾语成分,只有补语成分。在联系已学语法和对比汉语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就会对句子成分划分这一语法现象有更为清晰和明确的认识,句子成分划分这一新的语法知识就更容易进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

(3)俄语词汇教学。在俄语词汇教学中,教师不应要求学生一味采取死记硬背的低效做法,应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新旧知识联系对比等有效做法。如:联想法(通过音与形的联想,即根据读音规则记忆单词;形与义的联想,即根据词形与词义的联结记忆单词)、同根词法(将学习过的同根词调出,并划出词根、词缀、词尾、词干,对比前后缀的意义,这样记住的词量会大幅攀升)、词源追溯法(通过分析词的来源、追溯词的历史、挖掘词的深层含义、在新旧单词之间建立有机联系来提升记词效果)、俄汉发音对照法(母语较之其他语言更易于被记住,中国学生在记俄语单词时,可以给某些单词按照发音标注上汉语,通过发音对照建立联系,通过这种方式更易记住单词)等。这些方法的使用会极大地提升词汇记忆的效果与效率。

3.教学中坚持渐进分化、综合贯通原则

认知结构同化论倡导:新旧知识作用必须遵循渐进分化、综合贯通原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建构出良好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体系与结构。“渐进分化”指的是“最概括的概念—较概括的概念—从属的概念—具体材料”的金字塔式分化过程。依据渐进分化原则,在大学俄语教材内容设计上,应遵循“词汇—语法—课文—练习”的由抽象到具体的顺序。渐进分化使学生由抽象知识的学习转入具体的语言实践。“综合贯通”是指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大学俄语教学中坚持综合贯通原则就是要打破章节界限,将横向知识加以联结并形成体系。例如:在复习名词变格时,按照“格的分类—格的变化—格的使用”这条主线,将单复数1至6格的变化规则和用法对比穿线,形成名词变格的知识网络。通过综合贯通,俄语知识得以整体化、系统化,从而为进一步实现学生俄语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4.降低知识负迁移、提升正迁移

认知结构同化论表明,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通过新旧知识间的有效联系能够有效降低知识负迁移、提升正迁移,进而实现高效地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目标。在大学俄语教学中,为了提升正迁移的作用,教师应让学生通过模仿、套用、替换等反复操练句型、句式,造出大量的句子,进而丰富原有认知结构;教师应让学生将多义词结合上下文的情境推敲得出其大体释义,进而丰富词义系统;教师应让学生深入对比挖掘中俄文化之间的异同之处,进而避免语言乱用现象;教师应让学生把握俄语语法结构性强的特点,大量进行对比联系、找出规律,进而突破语法学习的难关;教师还应让学生把握词根、词缀、同根词等的意义,进而拓展词汇储备量,等等。这些做法都会使学生把俄语知识学习带入正迁移方向,从而不断实现学生俄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五、结语

总之,认知结构同化论所强调的新旧知识联结、渐进分化、综合贯通、正迁移有助于吸纳新知识等习得新知识的学习理论给笔者以极大的启发。笔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不断加以总结与提炼,以为提高大学俄语教学质量、进而加速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Блек.М.Теория метафоры[M].Москва:Прогресс,

1994.

[2]于长春,邓军.提高大学生俄语词汇记忆效果的策略探讨[J].教育探索,2013,(5).

[3]曹中宝.论奥苏伯尔认知结构同化论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8).

[4]王娜.英语教学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4).

[5]张奇.学习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6]D.P.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7]刘璐.认知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东盟博览,

上一篇:从学生心理角度探析电力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 下一篇:新形势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