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意象与界面质感构成

时间:2022-10-03 06:55:02

街道意象与界面质感构成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质感要素,从构成上感知街道建筑界面,体现建筑的历史文脉和传统特征,形成对不同城市的认知和意象。

[关键词]街道空间 城市意象 质感构成

城市街道空间是反映一个城市特色和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街道空间的界面,主要体现在围合街道的建筑立面中,从而这一界面空间成为街道景观的关键点。街道建筑从空间上建立起的竖向界面,或划分着街道空间,或成为街道景观的主要展示面、或充当街道空间的背景,或衬托出街道空间的其他设施和景观构造。城市街道中的建筑界面是最易被识别和感知的,也是视觉处理和空间划分中最重要的形式因素,尤其在表达城市意象,传承历史文脉、表现地域特色等方面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构成这一实体空间界面的要素众多:质感、色彩、尺度、形式等,这些要素共同形成实体空间表面的物理表象,而其中质感构成,影响着整个城市街道的视觉份量,是环境空间中可认知部分,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1.质感与意象

质感是与形态感、色彩感并列的三大感觉要素之一。建筑界面的质感反映着建筑的属性,是其重要表体特征之一。质感是物体表面作用于人的触觉和视觉系统的刺激性信息如:软硬、粗细、冷暖、凸凹、干湿、粗细等。它虽不影响具体的空间构成形态,但却在最大程度上影响了人对建筑的视觉感受,进一步通过人们的触觉感知后,在大脑中生成综合的感知和意象。

街道建筑界面的质感构成诉说着城市的故事,表达着城市的意象。漫步在充满吸引力的城市街道中,得到的是视觉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如游走在欧洲古城,精彩的建筑细部和装饰纹样令人目不暇给;中国古建筑构造的斗拱,梁柱间的雀替,柱式、屋顶的形式;西洋古典建筑的柱式、山墙、檐板、铁艺,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在构造中发挥作用,相互影响,共同营造建筑整体形象。如同阅读不同材质的史书,传统文化与历史印记体现在建筑本身。

2.质感构成与尺度

由于城市街道的功能与尺度的不同,建筑界面的质感会因为观察位置的高低、观察距离的远近、观察速度的快慢,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感知。质感的感知除了由被观察对象与观察者间的距离共同产生,还与材料本身与人的感受体验有关,两者距离较近时,人能够清楚地看到并能够触摸甚至是闻到、听到材料本身的质地,这种体验是全方位的;当人与界面距离较远时,就只能通过视觉感受材料的质地,而且由于视力限制所能看到的也只是由材料本身质地经过重组之后的图案形象。

3.自身质感与组合质感

自身质感是基础材料本质所表现出来的第一质感,给予人们视觉和触觉感知从而产生粗与细、厚重与轻盈、刚硬与柔韧等等的感觉。第一质感的设计,能够激活视觉之外的感觉,增进界面的层次性,有助于唤醒人们的体验和感受。组合质感是对原有材料进行再处理,产生新的质感效果,与自身质感相比它兼顾整体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使之能够在较大的空间范围表达界面的特质。

组合质感可以是由局部细节构成的整体式图案,例如借助材料色彩、肌理以形成丰富的图案和花纹变化,可以是浮雕、壁画等等形式;又如图案瓷砖或马赛克的铺装,或利用材料拼贴的分隔线将材料进行大面积的拼贴时,利用其所形成的图案变化、凹凸变化以及色彩变化等方式,塑造出丰富的组合质感,并往往激发出新的质感效果。第二质感的不同形成方式:同样纹路的砖拼贴后形成新的质感构成形成不同的色块区分;通过分隔线划分图案,形成丰富多样的质感构成。又如意大利罗马皮蒂宫立面的比例尺度,表明了自身材质外墙砖块在符合古典建筑审美法则的比例构成下组合成的第二质感,共同形成了皮蒂宫优雅秩序的建筑界面。

结语

通过上文对质感构成的分析,说明人们所感知的街道意象,正是体现在其界面微妙的自身质感和组合质感的和谐与变化中。质感构成可以增进街道景观的生命力,是人们运用多重感官得到的丰富体验。质感构成使空间界面更赋有多样性与丰富感,它与色彩、形式、光线等多种要素,一起定义不同的街道空间,表达着不同的城市意象,是空间环境中可被人认知并记忆的重点部分,进而形成并强化人的感知与空间意象的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1][日]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尹培桐译,天井: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英]克利夫·芒福汀:《街道与广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方益萍、何晓军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上一篇:怀念恩师春泉先生 下一篇:凤翔泥塑艺术资源的保护性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