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施工工艺的优化及应用

时间:2022-10-03 05:46:29

接触网施工工艺的优化及应用

【摘要】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基础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铁路是我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也是加快我国经济全面性发展的重要载体,铁路工程的现代化可以辐射的领域很多,从工业到农业,从传统经济到现代经济,铁路运营能力的提高,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背景。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设计中的主要框架,接触网的施工工艺需要以铁路基本形态为参考基础,运用电力生产的高新技术,给予电力机车源源不断的供电需求,使电力机车能够安全完成运营任务。接触网施工工艺的优化和应用,需要在实际施工中得到验证和提升。

【关键词】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施工工艺;优化;应用;技术提升

引言

电气化铁路常用的供电网络有接触网和第三轨供电,其中接触网是最为广泛应用的结构类型。接触网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自铁路上空架设输电线路,以悬挂方式存在,通过支持装置、定位装置,同时建立起基础与支柱,使接触网的整体结构能够实施供电运输活动。接触网电压等级较高,一般为25KV到30KV之间(对地而言)单相工频交流电,对电力机车电压均为25KV。电压在传输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损耗,这就要求牵引变电所输出电压为27.5KV或55KV,其中55KV为AT供电方式。

一、接触网的特点和技术要求

1、接触网应用环境的自然性。接触网实施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把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直接输送给电力机车使用,这个过程是设备与技术的充分结合。接触网的整体结构都处于露天环境,而且没有备用设备,线路上的电力负荷较重,电动机车在运行过程中进行能源接收时,会发生移动和变化,这样的以来,不确定因素就增多,特别是在电力机车高速运行和气候恶劣的条件下,电力机车的正常取流存在矛盾,这就要求接触网在机械结构山要具备充分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弹性。接触网一般应用的年限较长,在应用过程中,受外力干扰较多,克服环境的干扰是接触网施工工艺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接触网应用环境的自然特性,要求接触网要具备一定的抵抗能力。

2、设备与结构的稳定性。接触网在自然环境中处于暴露状体,这给接触网零件构造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接触网的零件构造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耐磨性和抗腐蚀性,需要在延长寿命上下足功夫,这就要求接触网的零件和设备要具有互换性,能够及时更换出现问题的零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维修和结构调整。设备与结构的稳定性才是接触网施工过程中控制的重点,接触网要实现对地的绝缘优势,绝缘设计是接触网最为重要的设计需要,对提高接触网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接触网的结构设计要尽量简单,以方便施工为主要要求,在运营及维修方面,能够实施直接的维护,特别是在能出现事故时候,能够直接进行抢修,以快速实现恢复送电为主要目标。

3、新技术的实际应用性。接触网是铁路电气化的重要结构,这就需要在接触网的设计中,引进大量的先进技术,增加必要的设备,设备与技术的叠加才能够使接触网实现本质上的更新换代。当前,铁路建设日新月异,铁路贯通了大中型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铁路建设中对接触网的应用,是一项重要的结构支撑,接触网的新技术必须要与高铁的新技术相适应,而且技术要符合应用性的基本原则,尽量降低成本,节约有色金属及钢材的应用,防止资源的过度浪费。接触网应用性原则就是要求接触网要在任何条件下都要保证对电力机车的供电,保证电力机车在安全线路上运行,而且要保证电力机车的高速运行,新技术要以新结构为设计理念,保证接触网维修简单,易于操作。

二、接触网施工工艺的优化设计与具体应用

1、基础与支柱设计的基本要求。接触网的基础和支柱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中间支柱、锚柱、转换支柱、中心支柱、定位支柱、道岔支柱、软横跨支柱、硬横跨柱。中间支柱可以应用在区间和站场,在两相邻的锚段关节之间布置,能够承受接触悬挂及其支持装置的重力,在接触网锚段关节处或其他接触悬挂下锚地方采用锚柱,能够在垂直线路方向上起中间柱的作用,在平行线路方向上,对需要下锚的非工作支接触悬挂。转换支柱用于接触网锚段关节之间,同时支撑两支接触悬挂。中心支柱在四跨绝缘锚段关节内两转换柱之间,支撑工作支接触悬挂,使支接触线在此柱定位处等高。定位支柱是当接触线和承力索由于某种原因对线路中心偏移过大时,保证电力机车受电弓正常接触取流而设立。道岔支柱位于道岔处,保证接触悬挂在道岔区域内能满足受电弓工作要求而设。

2、定位装置的选用和控制。定位装置主要包括定位管和定位器,是固定接触线的位置,能够保证接触线与受电弓不脱离,定位器有直管定位器、弯管定位器,采用带减振阻尼装置的多功能定位器。接触网承力索的作用是通过吊弦将接触线悬挂起来,承力索还可承载一定电流来减小牵引网阻抗,降低电压损耗和能耗,在链形悬挂中,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在跨距中、软横跨上或隧道内有不同的吊弦类型,吊弦是链形悬挂中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电力机车运行中其受电弓滑板直接与接触摩擦,并从接触线上获得电能。

3、供电方式的选择和实施。接触网供电方式有单边、双边供电和越区供电。单边和双边供电为正常的供电方式。单边供电,供电臂只从一端的变电所取得电流的供电方式。双边供电,供电臂从两端相邻的变电所取得电流的供电方式。越区供电是一种非正常供电方式,当某一牵引变电所因故障不能正常供电时,故障变电所担负的供电臂,经开关设备成分区亭同相邻的供电臂接通,由相邻牵引变电所进行临时供电。复线区段的供电情况与上述类同,但牵引变电所馈出线有四条,分别向两侧上、下行接触网供电,牵引变电所同一侧上、下行实现并联供电,提高供电臂末端电压,越区供电时,通过分区亭内的开关设备去实现。接触网在高速电气化铁路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是电力机车依托的能源基础,其施工工艺过程的优化,能够使接触网基础工程更具实际效力。

4、施工过程的技术更新。电气化铁路是新时期铁路发展新的里程碑,电气化铁路是铁路建设与电力建设的融合发展,是电力生产给予铁路运输最直接的动力。接触网支柱基础基坑必须全部用混凝土浇筑,对有渗水暗沟地段,接触网支柱基础开挖不得破坏渗水暗沟,接触网拉线基础与下锚支柱基础平面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线路两侧同里程基础中心连线应垂直于线路正线,不得影响路基安全、稳定,基坑全部用混凝土灌注密实后,支柱基础表面应与路基表面衔接平顺,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规定,预埋件数量、位置、型号和综合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接触网的优化需要电力工程与铁路运输技术进一步结合,体现出科技技术的控制优势,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保证接触网的能够源源不断的给予电力机车能源上和技术上的帮助。

结语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实现过程,铁路作为交通运输业的核心部分,其建设发展水平影响着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电力运营与铁路运营的技术结合,实现了二者产业化的组成。接触网施工就是铁路电气化产业直接作用的结果,接触网将电力生产与铁路运营有机结合,在技术上进行并行融合,在实际操作中实施能源的相互供给,使电气化铁路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实。

参考文献

[1]姬鹏程,浅谈接触网软横跨工程施工技术优化与应用[J],价值工程,2014年第15期。

[2]库西田,接触网上部工程程序化施工方法[J],电气化铁道,2002年02期。

[3]喻军,周静恒,王继德,接触网新形式施工组织模式探索[D],中国电气化铁路两万公里学术会议论文集。

上一篇:环缝洗涤塔内部耐酸耐湿热重防腐涂层修复施工... 下一篇:浅谈沥青砼路面裂缝的防范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