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工期压缩与成本费用关系研究

时间:2022-05-20 03:41:11

项目工期压缩与成本费用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的不断进步,研究其工期压缩与成本费用关系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工期概念及项目工期的确定,分析了工期和成本费用的关系,在探讨联合控制工期与成本费用目标的同时,提出了加强施工阶段成本费用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铁路工程项目;工期压缩;成本费用;

一、前言

作为铁路工程项目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工期压缩与成本费用的关系在近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此项工作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铁路工程项目的最终效果。

二、工期概念及项目工期的确定

1.工期

建设工期通常是指工程项目在签订承包合同以后到工程完全竣工并交付所需要的时间,它的长短会对工程的质量及成本产生极大的影响,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环节。

工程项目目标主要包括质量、成本及工期三个方面,三者之前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从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工期短,数量多,单位成本就低,但如果要突击赶工,工程的成本反而会增加。另外如果要求更高的质量,工期及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在一个工程项目中,要想做到最快、最好、成本最低是不可能的。通常,首先要确定质量目标,在此基础上将工期与成本控制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不能不考虑质量及成本,而盲目的确定工期。

2.工程工期确定的基本条件

在建筑工程中,工期的确定应该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下列因素来确定科学合理的工期。

(一)项目建设的需要。在不同的工程项目建设中,通常会有不同的目标需求,这会对施工工期目标的制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施工当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既保证工程质量,也不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二)项目的特殊性。在项目施工阶段各项工作的组织以及技术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要根据这些特殊性来确立具体的工期。同时,注重施工中的索赔环节,争取在后续索赔环节中,保证成本把控。

(三)参照已建成的同类项目的实际工期来初步确立工期。

(四)项目资金。项目资金是否充足是保证项目进行的基础条件,如果建设资金得不到保证,项目的工期目标就不能按照要求实现。通常情况下,资金的供给是有限的,因此这一点对工期的影响必须要充分考虑。

(五)人力条件。应根据施工现场可以投入的施工力量来决定工程的工期。

(六)物资条件。要根据材料、构件、配件以及折本等物资的可用性来确定工期。

三、工期和成本费用的关系

施工工期和施工成本之间的关系是:工期过短或过长都会造成施工成本大幅上升。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见两种情况,一是当确定较短的工期目标时,则影响工期的主要因素都要受到相应的控制。影响工期的因素很多,如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气候因素、环境因素等。其中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干扰因素,为了使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对工期有利因素,所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又势必对质量、成本产生影响。如为了赶工期,人为地增加夜班次数和人数,会造成夜间施工费、管理费的增加以及降低质量标准等;二是确立了较低的成本目标,为了求得最大的利润,施工时必然会使用质次价低的材料,施工人员也因工价低只能聘请技术等级低、素质低的工人。如果这样的话,不仅保证不了工程质量,还会增大成本,延长工期,使控制质量、成本、工期的目标难以得到实现。

综上所述,没有不讲质量的工期和成本,也没有不讲成本的工期和质量。当工期不断加快超过某一值时,质量就会下降,成本就会增加。因为加快施工工期压缩工期必然要投入一定数量的工料机,使工程直接费大大增加,当工期缩短到极限值时(即在技术上不能再缩短),直接费达到最高,由于随着工期的缩短,间接费降低,因此,工期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而过分压缩工期,即过分强调工期时,就有可能不顾客观条件和技术要求,减少施工工序,粗制滥造,就会影响质量,甚至还可能留下质量隐患,同样,过分强调质量,提高质量标准,超出规定要求和用户的期望时,即质量过剩,就势必增加产品成本。所以,质量、成本、工期“三大目标”是对立与统一的。在确定目标值时,三者不可同时满足最优。因此,在确定每个目标时都要进行各方面的分析比较,做到目标最优化。

四、联合控制工期与成本费用目标

对于工期指标、成本目标来说,通常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工期正常成本节支、工期正常开支正常、工期超前开支正常,在对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时,这三种情况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目前,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工期正常成本超支、开支正常工期落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采取措施,确保其正常性。另外,工期落后且成本超支也比较常见,这种现象最为可怕,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充分表明项目管理效果比较差。通常情况下,联合控制工期与成本目标,需要以满足成本要求为前提。

在工程项目的各项指标中,工期与成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控制管理成本的过程中,借助工期管理、技术管理,对工期、成本进行平衡,进一步在项目总体之间做出协调。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借助及时、准确的动态信息反馈系统,进一步对项目成本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美国管理专家西蒙曾经说过:“没有反馈就没有管理”。可见,在对项目进行管理时,反馈与控制是重要的特征。在施工过程中,在人为控制下,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通常情况下,这种人为控制的结果,表现为:对工程项目施工的结果具有一定的预见性,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顺利进行。实践表明: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如果按照项目进行管理,在整个工期中,关键路线以外的非必要停顿约占0%~10%,反之约占9%~32%。

五、关于加强施工阶段成本费用控制的对策

1.提高成本控制的认识,建立合理的控制管理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责任,规范成本核算。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而成本控制的各项指标有着其综合性和群众性,所有的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都要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只有把所有的参建人员组织起来,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因此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项目经理负责制是项目管理的特征之一,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就是要求项目经理对项目建设的工期、质量、成本、安全等全面负责,特别是要把成本控制放在首位,否则难以完成预期的成本目标,必然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目前,中铁系统正积极开展精细化工作,将施工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化,在根源把控成本。

2.明确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

(一)合同控制: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需要有效控制工程项目变更,这是很重要的。工程一般按照施工图纸和相关承包合同的要求进行施工。施工方在合同拟定前要充分预知施工内容,弄清具体要求,最终双方协商签订建设合同。同时根据工程项目、质量、工期等指标,设计如何组织施工,制定初步的成本控制计划。严格审查合同中的暂定项目和存在变更的分项工程,核对其是否存在问题,及时向企业领导汇报。

六、结束语

通过对项目工期压缩与成本费用关系的相关研究发现,二者的控制有赖于多方面技术优势的掌控与结合。从工程项目的客观实际出发,有助于制定合理的铁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策略,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范智杰,刘玲,喻正富.对“合理工期”及“合理标段”的探讨闭[J].建筑经济.2011(10):34-36.

[2] 张岩.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防范措施[J].辽宁经济.2010(07):86-87.

[3] 郭梅.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强化工程施工管理[J].科技信息.2012(07):94-95.

上一篇:建筑工程造价失控原因及其对策 下一篇:试述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