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新闻”: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

时间:2022-10-03 04:59:00

“VR+新闻”: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

摘 要 VR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在新闻领域的运用屡见不鲜。近年来,传统媒体面临着行业改革,实现融合转型的瓶颈,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催生了“vr+新闻”的发展模式,为行业内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对VR新闻产生与发展的综述及其出现对传统媒介技术的重塑作用着手,结合分析先进案例,总结出VR新闻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发展思路。

关键词 VR新闻;虚拟现实技术;传统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4-0051-02

VR即Virtual Reality,被称为虚拟现实。是指利用计算机制造一个模拟的三维空间,从而为使用者提供视、听、触等多源信息融合的仿真系统。受众通过传感及穿戴设备可以无限制地“浸入”虚拟又现实的环境中,“从而形成具有交互性、沉浸感和构想性的虚拟仿真平台。”[ 1 ]近年来,随着传感设备、多媒体、大数据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VR逐步走入大众视野,融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呈现出交互性、便捷性、智能性的特点。

1 VR新闻的产生与发展

“VR+新闻”的模式可以追溯到美国《得梅因纪事报》上,一则名为《丰收之变》的新闻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制作,从此VR新闻在全球迅速蔓延开来,《纽约时报》、BBC、ABC New等多家媒体纷纷投入运营。2015年,《纽约时报》推出新闻客户端“NYT VR”,为其生产的VR新闻内容提供分发渠道,随后又为其订阅者免费提供了100多万个Cordboard眼罩,方便观众观看当时引起热议的VR新闻《流离失所》。在中国也有不少传统媒体借助VR打造可视化新闻的案例。2016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VR直播两会现场,新华社、财经杂志等纸媒以其网络平台上试水VR新闻,让观众全方位浸入式感受会场的每一个角落。

VR新闻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传统媒体在内容和形式上得以突破原有的模式,吸引受众,增加招商融资,获取利益。从长远来看,其对于新闻行业的转型、传统纸媒的变革以及媒介融合的深化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 VR对传统媒介技术的重塑

2.1 媒体传播技术――从线性传播向双向交互发展

以往新闻采用简单的二维传播模式,以采、编、播的形式实现从传播者到接收者的单向传播。VR新闻将平面的传受关系拉到立体的空间中,实现了受者与传者之间、受者与新闻之间、受者与受者之间的深层互动。用户通过穿戴设备,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周围的物体,通过技术的设计得到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重体验,从而实际感受新闻场景。“人机互动”带来主体的能动操作,同时感知并接受虚拟设备带来的“真实”反馈。逼真的场景还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为体验者带来心理上的交互,人们会将自身设置在情节之中,在模拟的环境中同当事者同悲同喜,从而收获不同于以往的个性化体验。VR新闻的出现也是一种传播方式的变革,感觉与幻觉重新建构,真实再现的场景让新闻从简单的我写你看、我说你听的线性传播转向非线性传播,实现具有“黏性”的双向交互发展。

2.2 内容生产方式――从对事件的简单描述到浸入式传播

李普曼认为:“传播过程中,话语的‘意义’不免会受到损害。世界太大,我们面对的情况又太复杂,得到的信息却太少,因而,舆论的绝大部分就必定会产生于想象。”[ 2 ]虚拟现实技术打破桎梏新闻客观性的部分因素,体质政策的限制、记者编辑的主观意识、支离破碎的叙事表述、受众断章取义的信息接受等问题都可以用真实的、浸入式地传播方式解决。VR新闻由于其三维立体的空间结构使其带来的感官体验更为丰富,对新闻现场及事件的还原度更高,对新闻内容的生产也更真实客观。

2.3 用户体验效果――第一视角感受新闻现场,变身“参与者”

在媒体人大谈用户体验的今天,虚拟现实技术为受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感。传统媒体大多是将用户作为信息接收的终端,以“第三人”的身份游离于信息场域之外。受众从原本机械性地“读”新闻、“看”新闻转变为感受新闻事件本身,以此拥有更加自由的内容选择权、解释权,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未来的信息呈现,将不再完全依赖今天的各种实体屏幕,屏幕在扩张,在虚拟化。未来新闻的表现形式,也不可能不受到这些趋势的影响。”[ 3 ]

3 VR新闻发展瓶颈及转型思路

目前,“VR+新闻”的生产传播模式依然属于新生事物,特别是在国内还属于起步阶段。VR新闻的出现从内容开发、渠道扩张到用户体验都为传统新闻业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力,面对新事物的出现及其不可避免的自身矛盾,行业内部要投入更多精力促进其应用和发展,创新思路,加快转型。

3.1 门槛高――借助先进经验,探索直播模式

门槛高即制作及体验成本高昂。“虚拟现实内容的制作以场景或者说以规模计算,而不是以影片常用的时长。”[ 4 ]VR新闻在题材的选择上是有限的,这不仅因为要找到适合其技术应用的主题,更是囿于资金成本的预算。VR新闻的拍摄和后期制作成本相当高昂,而VR直播较专题片的制作成本低、话题度高、受众参与性强,是一个易于新闻生产的新思路,且VR新闻直播的成本在每十分钟一万元,且能够实现新闻即时性的特点,避免后期制作带来的延误,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较大。

3.2 人才缺――传统媒体的内容创造与科技公司的技术价值相结合

人才缺指VR的高速发展与专业领域内高质量人才短缺的现状之间的矛盾。VR新闻的制作不仅需要具备采、编、播新闻专业素养的科班人才,更需要掌握新兴技术采集方式,懂得剪辑制作、了解特效呈F效果、掌握内容分发渠道以及具备基本的设备操作知识。面对VR新闻从业人员短缺的情况,国外有很多媒体为我们做了良好的示范。成立于美国的Jaunt公司是目前世界上VR制作相对成熟的公司,曾与CBS、ABC、ESPN等传媒巨头合作,推出一系列VR制作产品,为传统媒体与科技公司进行跨界合作并带来优质的虚拟现实技术新闻产品提供范本。传统媒体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人才短缺的问题可以通过这样的跨界合作得到解决方法。

3.3 误区大――把控新闻制作尺度,找好平衡点

一方面,VR专题新闻的制作,如何讲故事,从哪个角度去讲,讲什么,能从故事中提炼什么就需要制作团队特别是传统媒体人运用自身长时期积累的经验和专业素养进行把控,把握好形式与新闻的尺度,在提升技术能力的同时不失新闻深度。另一方面,新闻对于真实性的要求与VR新闻运用的虚拟技术之间有着本质的矛盾,“如果用户能沉浸在故事当中,对新闻有更多的理解和共鸣,也就能更深地把握新闻的精髓。”[ 5 ]把控好新闻尺度,找到平衡点,避免技术误区,有利于VR新闻的可持续发展,建构绿色生态。

现如今,虚拟现实技术在内容制作、渠道分发、受众体验等发面尚有不足,我们要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这项突破性的技术革命,不断完善虚拟现实技术水平,鼓励创新,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将其优势发挥到最大化,促进VR新闻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兰.移动化、智能化技术趋势下新闻生产的再定义[J].新闻记者,2016(1):31.

[2]史安斌,张耀钟.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与传统新闻的转向[J].新闻记者,2016(1):34-41.

[3]马持节.虚拟现实:关于未来媒体的一种猜想[J].新闻界,2008(2).

[4]张欢.湖北广电首推有线电视VR直播[EB/OL].http://www. /a/181832.aspx.

[5]袁璐.虚拟现实技术大战开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2-27(3).

上一篇:论信息技术与隐性知识的传播 下一篇:小心「甜蜜的害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