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与隐性知识的传播

时间:2022-09-18 05:40:16

论信息技术与隐性知识的传播

摘 要 隐性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的一个抽象概念,从隐性知识字面的意思可以看出它儆诓环奖愦播的知识,因为其无法通过文字、图像以及各种理科公式表示出来。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将信息技术与隐性知识的传播联系到了一起,并提出了通过视频、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网络软件的形式进行隐性知识传播的途径。本文就通过对信息技术实现隐性知识传播的具体途径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隐性知识;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4-0015-02

隐性知识通常是无法用具体的方法表示的知识,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使之很难达到交流和共享,但是却对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隐性知识的传播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尽管隐性知识难以被具体化,很难通过一般的形式进行传播,但是不代表其不可传播。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类传播隐性知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信息技术的一系列衍生技术能实现对隐性知识的传播。

1 隐性知识的特点和传播过程所需要的元素

1.1 隐性知识的特点

第一,隐性知识由于其无法通过具体的语言、图像或者各种公式表示出来,是一种存在于个人的头脑之中的,无法与人进行交流的知识,因此无法得到传播。隐性知识具有很强的个体性,这也是其无法运用普遍的传播形式进行传播的主要原因。第二,相对于显性知识来说,隐性知识无法通过逻辑的分析和推理获得,有些隐形知识是人的感受和直觉,因此无法对隐性知识进行理性分析。第三,隐性知识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些目标或者完成个人的追求而存在的,因此其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并具有一定的程序性[ 1 ]。第四,隐性知识的不可传播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在一定的环境中隐性知识是可以与现行知识互相转化的,但是其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容易受到周围情况的影响。

1.2 隐性知识传播过程中所需要的元素

尽管隐性知识很难用具体的形式表示出来,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不可传播的性质,但是这种情况却不是绝对的,模型、象征性的语言等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将隐性知识表达出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表达的就是隐性知识的课传播性,这与徒弟向师傅学艺是一个道理,徒弟从师父的身上学到的并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师傅思考的方式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等无法具象的东西,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隐性知识传播的实例。首先,需要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进行一定的转化,转化为其他人更能接受的形式,然后将零散的显性知识进行整理,学习者接受到了这部分的知识后就可将其转化成可以实际运用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如此循环下去。

2 利用信息技术传播隐性知识的具体途径

2.1 隐性知识在网络视频中的传播

网络视频的方式能使学习者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上获得与实际生活中的相同的感受,将现实生活中无法表达的隐性知识通过网络表达出来,拓展了人与人交流的空间,克服了面对面交流的现实困难,使隐性知识在网络交流中得以传播。网络视频的模式与传统信息交流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网络视频的重复播放性,有时候传播者的灵感或者表达的内容只存在一瞬间,现实中的交流无法将这样的灵感保留下来,而网络视频可以通过回放的功能解决这个问题。在网络视频的条件下,学习者可以尽情与他人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然后对于没有掌握的部分还能反复收听。因此,网络视频技术为隐形知识的传播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增加了隐性知识的交流机会。

2.2 隐性知识在多媒体中的传播

在一般的情况下,隐性知识很难通过文字与图像进行传播,但是多媒体却正好弥补了传统传播方式的不足之处,多媒体技术能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以及公式都有机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融合使得多媒体强大的隐喻功能得以展现。隐喻是通过一种人们所熟知的方式去解释另一种人们所不熟知的事物,试图帮助人们理解不熟知的那部分内容。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隐性知识的传播拓展了空间,使得用单一形式无法表达的隐性知识在多媒体的作用下更加真实的得到传播,使得学习者产生与在现实世界接受知识一样的感受,有助于学习者接受到隐性知识。多媒体的隐喻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网络程序将一些文字、图像以及公式转化成真实的场景,将隐性知识具象化和形象化,与此同时,多媒体还能将学习者不太了解的现象进行多重显示,为学习者提供思考的空间,实现通过多媒体对隐性知识的隐喻。这种以通过多媒体的隐喻功能实现的对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作为传播隐性知识的模式就像为学习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通过自己已经充分掌握的知识来消化理解新的知识,实现了隐性知识的传播。

2.3 隐性知识在虚拟现实技术背景下的传播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再以其他装置进行辅助的三维图像装置,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将学习者带入到网络所创建的世界中去[ 2 ]。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了学习者与隐性知识之间的直接联系,使学习者被带入到隐性知识的环境中,在现实和虚拟世界之间来回转换。虚拟环境的构建成为了传播隐性知识的重要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使得转化的过程更加简单透明。很多化学知识、物理知识以及天文知识等都比较难以通过老师的口述表达清楚,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习者可以通过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一些操作活动,然后通过要素之间的关系解释一些难以理解的现象,达到通过虚拟的网络解释现实中的问题的目的,让虚拟环境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一个有效渠道。这样的方式下,学习者可以通过直观的感受来理解隐性知识,实现了知识的转化过程。

2.4 隐性知识在网络工具软件中的传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分享交流平台应运而生,比如博客、空间日志、微博等[ 3 ]。这些网络工具软件的出现为隐性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将零散的知识聚集在一起促进知识的传播。网络工具软件的反战不仅为学习者拓展了知识的范围,还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方法,更新了学习的理念。通过网络工具软件实现的知识的共享使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可以成为凝结更多人智慧的事情,有相同学习爱好的人可以在一起进行交流。例如,微博的评论功能,通过网络能让搜索相同话题的人聚集在同一条微博下面,所有人都可通过微博评论进行交流以及信息的共享,这样的方式能使更多的隐性知识被激发出来。这些网络工具软件都能成为隐性知识很好的传播渠道。

3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各行各业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还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重要的隐性知识得到传播,使之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网络视频、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网络工具软件都是隐性知识很好的传播渠道。通过本文对信息技术与隐性知识的传播的研究,希望能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吴艳敏,钱素娟.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隐性知识的形成和获得[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9):121-122.

[2]邹远康.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情境中隐性知识的讲授策略[J].河南科技,2014(16):65,74.

[3]杨晓辉.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方法与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6(2):200-202.

上一篇:云计算2.0时代,企业云化之路怎么走? 下一篇:“VR+新闻”: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