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内容设计与创新

时间:2022-10-03 04:27:42

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内容设计与创新

【摘 要】随着中学生轻率对待生命事件频出,学生生命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研究表明,生命教育应在中小学不断升华,指导学生感受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同时,关注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和注重社会实践等问题,发挥社会合力,加强高中生命教育。

【关 键 词】中小学;生命教育;内容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1-0128-02

我国学生中轻率对待生命事件频频发生,说明学生的生命观出现了很大问题,现阶段则需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那么,生命教育该如何理解呢?生命教育包含健康教育、终生教育、生活教育、生死教育、信仰教育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不断提升的五个层次,健康教育是基础,信仰教育是最高需要。

一、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设计的基础

生命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育教学中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作指导,并遵循德育的基本原则,从根本上就是要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明确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在当今社会,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就要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和现代性,不断挖掘和开发人的潜能。那么,基于教育的层面理解,教育必须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生命教育就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的教育。

思想政治品德一般按照心理――思想――行为和习惯的过程循环升华的形成与发展。[2]生命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遵循这一基本规律。中学生对生命和生命价值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这些基础主要源于学校教育,同时,还受到社会、家庭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生命教育在国内的较少数学校被作为教育内容设置,大多数学校并没有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将生命教育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范畴。

那么,在设计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同时,需要坚持三个重要的理念。首先,生命教育应该符合一定的情境。生命教育需要为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帮助高中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心理调试,评价应该考察学生的生活表现。同时,生命教育应充分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质,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中,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价值判断中提升人文素质。其次,生命教育的顺序性和持续性,整体性和完整性。生命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一项终生的教育,具有持续性;从心理学的维度考量,生命教育需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而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同时还需要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全面地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活动,通过内化――外化――再内化的过程循环进行。最后,生命教育是一项综合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情感,锻炼意志,坚守信念,最重要的还是要落实在学生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使得生命教育能够实现其现实意义。

二、合理建构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内容

生命教育的内容建构要依据科学理论的指导,要符合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发展需要,选择和确定科学合理的、有用的、专业的学校生命教育内容。我们认为,生命教育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并且不间断地经初中、高中进行,直至大学,最终脱离学校教育后,能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继续开展自我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是做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生命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三者内容间也具有整体性、持续性、一贯性特征。

1. 一至三年级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一至三年级生命教育的内容设计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制定,内容既略高于大多数学生的能力,也不能低于学生的能力。可以确定为有趣的生命、自我保护、特别的生命三个主题。[3]小学一年级设计为有趣的生命,包含发现生命、坚韧的生命、有次序的家庭;有趣的发现、如果没有生命、我要保护生命六个章节的内容,这样为学生们从身边动植物的生命逐步牵引到人类生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二年级的内容设计为自我保护,包括神奇的护身术、我学护身小技能、身体的界限;谁是坏人、我不会上当、保护自己,爱护别人。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在认识生命的基础上锻炼本领,学会判断情况,并且保护自己。小学三年级的内容设计为特别的生命,具体包括特别的生命、特别的自然界、特别的你我他;特别的美、特别的爱、特别的行动,这一部分的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平等的,不仅要爱护和保护自己,还要保护他人、保护自然,理解特殊的生命现象。这三个主题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这三个学年的课程设计在本质上就是让学生对生命的概念、保护和赞美有充分认识,最终都能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这样的内容虽然较少,但是每一部分都具体到教育内容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不仅让学生知道生命的珍贵,对生命的有正确的态度,还要在生活中有正确的行为和习惯。

2. 四至六年级生命教育课程设计。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命教育拓展阶段课程设计。这一阶段的内容设计是要让学生学会判断生命中的现象和行为,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坚定的信念,并积淀生命意志,设计自己的人生。具体设计如表1。

通过拓展阶段的生命教育内容的设计,就让学生明确生命的价值标准、生命的逆境、人生的理想,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树立远大的理想,真正让学生能够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并且把自己的价值实现与社会的价值要求能结合在一起。

3. 七至九年级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七至九年级,初中升华阶段生命教育课程设计。初中年级的生命教育内容设计应该是小学生命教育的升华,目标也应该高于小学生命教育,主要包括欣赏生命、赞美生命、信仰与人生三个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学生的身体结构教育、疾病预防教育、性教育,从而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用科学的眼光、正常的心态看待自身的成长和变化;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教育,享受成功和生活的教育,正视挫折、生于忧患,增强本领,解决困难,正确对待成败,学会享受生活,学会生存;信仰科学,社会参与的教育,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敬业乐业,学习本领,有远大理想并有坚定信念的指导,为美丽人生而奋斗。

三、生命教育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生命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其原则,还应注意教育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尤其是面对一些问题学生或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特殊的教育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而对其他学生也应该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

1. 专业教师的培养。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初中和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对健康标准有一定了解,初步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并在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实现教育的目标。高中生命教育课程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比较复杂、深奥;现在的科学技术媒体传播的各种信息也充斥着高中生,对于生命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水平亟待提高,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也势在必行。那么,培养专业教师显得尤为重要,不仅需要挖掘和培养学校内部的人才,还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4]而对于已经从事本专业教育的人,也要进行继续教育,不断地提升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在教学基础上还要鼓励专业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一方面研究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另一方面,还要研究问题学生的发展状况。在学校内部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坚持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把学生面临的问题尽快解决,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 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社会、家庭的影响也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追求和人生观念。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环境足以影响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判断和选择。因此,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当前事情的具体实际进行教育。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能够对现阶段的具体实际有充分的认识和科学理解,并将其与理论相结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面传授,帮助学生讨论和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得这门课程能够发挥其作用,实现其实效性。

3. 教育方法的创新,教育载体的拓展。教育内容的实现必须要用一定的教育方式表达出来。生命教育课程所包含的健康教育、终生教育、生活教育、生死教育、信仰教育五个方面的教育应该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真正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那么这就需要创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载体。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革新教学方法,多启发、多沟通,建立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言论和参与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和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学校要不断开发网络教育平台、素质拓展平台、校园文化平台,进而拓展教育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和学生业余生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整体的教育活动,贯穿于人的终生,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具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意义。全社会都应该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并且努力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生命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王定功,路日亮.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探析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1,01.

[4]林思林.发展生命教育事业的再思维[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作者简介:董平(1989-),男,新疆精河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硕士研究生。

张应平(1979-),男,陕西铜川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良德育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