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甘肃省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的思考

时间:2022-10-03 04:24:50

对甘肃省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的思考

摘要:汽车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拉动消费作用大,发展汽车消费信贷对于保增长、扩内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08年以来,在国家相继出台《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降低油价以及免收包括养路费在内的六项费用等利好政策的促使下,甘肃汽车产业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这为发展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但由于甘肃省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目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还存在着担保抵押形式过于单一、汽车贷款风险相对较高、部分消费者缺乏诚信意识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汽车消费信贷;金融服务体系;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5-0197-02

一、甘肃省汽车信贷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融资环境的逐步改善,甘肃省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国家消费信贷政策,加大了对汽车生产、流通、消费和维护等环节的信贷投入。据调查,2007―2009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汽车贷款余额分别为115 448万元、133 969万元和198 939万元,在全省各项消费贷款余额中的比重也逐年上升,分别为10.41%、10.58%和10.69%,汽车信贷业务有了较快的增长。

分机构看,在全省开展汽车贷款的金融机构中,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占据了主要地位,2007―2009年各项汽车贷款余额分别为56 862万元、66 193万元和104 919万元,分别占全省各项汽车贷款余额的 49.3%、49.4%和52.7%;其次是国有商业银行,各项汽车贷款余额分别为47 171万元、42 724万元和64 193万元,分别占全省各项汽车贷款余额的40.9%、31.9%和32.3%;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也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此项业务,汽车贷款余额分别为11 415万元、25 052万元和29 827万元,分别占全省各项汽车贷款余额的10%、18.7%和15%。

从贷款用途看,全省金融机构发放的汽车贷款主要集中投放在汽车消费环节,2007―2009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分别为111 893万元、121 272万元和192 772万元,分别占全省各项汽车贷款余额的96.9%、90.5%和96.9%,分别占全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的12.2%、10.9%和10.4%;汽车制造商、汽车零配件生产厂商及汽车经销商运营设备贷款分别占全省各项汽车贷款余额的比重仅为3.1%、9.5%和3.1%。2007―2009年汽车贷款的不良率分别为9.0%、7.7%和5.8%,汽车贷款不良率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

二、金融机构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全省金融机构不断加强经营管理,积极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汽车贷款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拓展汽车信贷业务。

1.建立激励和预警机制,将汽车信贷风险关口前移。近年来,全省金融机构积极采取措施,努力防范和化解汽车贷款风险。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兰州银行通过组织人员开展市场调研,举办培训班和知识讲座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市场开发和风险识别能力。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制定了消费信贷风险处置预案。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实行了以盈利贡献和风险防范为核心的内部考核体系,把考核和职工绩效挂钩,切实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提高了汽车贷款质量。

2.建立健全相关业务管理制度,汽车信贷管理更加规范。相对于其他传统信贷业务,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是一项综合收益较高但风险也较大的业务。为此,金融机构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如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按照上级行下发的《个人汽车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实地调查和复审,审慎的选择客户,先后与11家经营规模大、资金实力强、信誉程度高、合作前景好的汽车经销商开展了个人汽车贷款业务合作;招商银行兰州分行先后制定了《招商银行兰州分行汽车经销商融资管理办法》和《汽车经销商融资操作规程》,创新了汽车经销商融资品种,开办了网上票据、网上信用证等业务,探索建立了“担保+监管”的风险控制模式,目前该行已与一汽丰田、上海大众、现代等汽车经销商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省农村信用联社、兰州银行也都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制定了汽车按揭贷款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明确贷款操作流程,落实审批、发放等相关责任,促进了汽车贷款业务的规范发展。

3.银企互动,确保全省汽车贷款业务的稳健有序开展。一是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工作。为防范信贷风险,全省各金融机构积极落实“三查”制度。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省农村信用联社在贷款前期,要求客户经理必须对借款申请人进行入户调查,调查申请人居住环境、家庭生活情况,核对购车人户籍及居住证明等客户相关资料,对其收入状况、偿贷能力做出判断,并建立完善的调查资料档案。二是认真落实贷后管理制度,加强非现场监测与现场检查的有机结合,及时发现违约贷款的苗头,对违约贷款立即开展催收工作,并随时根据违约的时间和贷款形态迁徙情况采取对应的催收措施,防止贷款形态劣变,确保贷款安全。三是强化对经销商的管理,有效控制风险。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招商银行兰州分行在资金管理上,要求车辆首付款、贷款资金均存入经销商在银行开立的专户中,由经销商一次性支付车款,保证了贷款专款专用。

4.多措并举,提高贷款担保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金融机构在开展汽车信贷业务时,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信用风险和担保风险,因此各金融机构通过积极探索多种担保方式,最大限度的防范和化解风险。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在办理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时,采取由所购置车辆提供抵押担保和由汽车经销商提供保证担保为一体的“组合担保”方式。对客运车的审核,要求借款人必须具备线路运营资格,并由资质较好的客运公司出具承诺函,发生风险后可以直接从客运公司结款偿还贷款;兰州银行在保险公司停止还款履约保证保险的情况下,积极探索与担保公司的合作,降低了风险,保证了汽车信贷业务的顺利开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随着国家振兴汽车产业战略的实施,汽车金融服务必然会迎来更加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当前一些制约甘肃省汽车金融服务健康平稳发展的因素和问题不容忽视。

1.担保抵押形式单一,抵押物贬值过快,无法覆盖贷款风险。从2003年停止办理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业务后,汽车贷款业务的担保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多数金融机构的汽车贷款业务主要还是依赖房产抵押,部分贷款采取经销商或专业担保公司担保加所购车辆抵押担保方式,但由于抵押登记制度还不完善,房管和车管部门的工作协调还不顺畅,抵押登记的时效性不能得到保障,对汽车贷款业务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企业在不断推出新的汽车品牌的同时逐渐降低汽车价格,汽车价值下降速度较快,再加上每年的固定折旧,在短时间内抵押车辆的价值迅速贬值,无法覆盖金融机构贷款风险。

2.汽车贷款风险相对较高,金融机构存在“恐贷”心理。2006年以来,全省汽车贷款不良率虽然呈现出逐年下降态势,但总体水平仍然高于住房按揭贷款等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导致金融机构产生了“恐贷”心理,使得全省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

3.部分消费者缺乏诚信意识,汽车贷款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信用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部分消费者信用观念淡漠,一些借款人提供虚假资信材料骗取银行贷款;个别汽车经销商为了达到从银行多获取贷款的目的,故意将购车的相关费用加在车价内,变相的提高汽车价格,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同时,缺乏对失信者的监督和对恶意欠款人的惩戒机制,导致汽车贷款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

4.多层次的汽车金融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目前,甘肃省提供汽车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比较单一,银行独揽汽车金融服务市场,专业化的汽车机构发展滞后。同时,提供的汽车金融服务也十分单一,主要局限于向汽车消费者和汽车生产企业的经销商及其下属零售商的库存产品提供贷款服务等传统业务上,还未形成一个从制造、销售、消费直到最后报废的整个汽车产业的每个环节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其他产业的完整的金融服务业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甘肃省汽车产业的发展,也严重制约着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1.金融机构应认真落实汽车贷款管理的相关制度,严把贷款审查关,积极创新担保抵押方式,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汽车贷款风险。要加强对借款人的资信、还款来源以及对担保人的资信的了解,与汽车经销商加强合作,相互协调,规范操作,共同把好资信审查关。同时要认真执行《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首付款的比例。积极探索金融机构―经销商―保险公司三方合作,来弥补金融机构在专业方面的劣势,同时利用保险公司的风险处理机制,提高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能力。

2.健全社会和个人信用保障体系,为汽车金融发展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征信体系、信用查询系统和信用评估体系,建立起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档案。使银行、保险机构通过查询借款人的历史信用记录,全面了解和掌握借款人的资信情况。同时,加大对失信者的惩戒力度,为汽车消费贷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3.积极创新信贷品种,努力拓展汽车融资业务。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消费市场潜力很大,特别是国家振兴汽车产业战略的实施,为汽车融资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积极创新信贷品种,努力拓展汽车融资业务,结合国家振兴汽车产业战略,制定汽车融资业务发展规划,加大对自主品牌和关键零部件生产的支持,结合“汽车下乡”,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促进汽车融资业务取得更大的发展。

4.建立多层次的汽车金融服务体系,使汽车金融业服务模式的发展趋于多元化。要打破银行独揽汽车金融市场的局面,促进专业化汽车金融机构快速发展。探索建立汽车金融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商业银行在资金、结算、网点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弥补汽车金融公司的不足,而汽车金融公司的专业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也恰恰是银行的不足,合作之后,汽车金融公司可获得资金,扩大业务,而银行则可规避风险。完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应具备的制度。

参考文献:

[1]何忱予.汽车金融服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牛大勇,李柏洲.汽车金融公司的产业价值链整合对自主品牌汽车集团的启示[J].上海金融,2007,(8).

[3]倪嘉薇,吴霖生.汽车信贷与保险[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R].[责任编辑刘娇娇]

上一篇: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管理模式探讨 下一篇:服装电子商务B2B2C模式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