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格”导写及佳作点评

时间:2022-10-03 03:40:57

命题作文“格”导写及佳作点评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格”有“标准、法式”的意思,如格局、格式等;“格”还有“表现出来的品质”的意思,如格调、风格、人格等,当然,“格”还有其他的含义。

请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以“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特征鲜明;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这则作文题的导语,基本上已经限定了作文的主旨——或者从“标准、法式”的角度入手,或者从“品格、品质”的角度立意。自然,“格”还有其他方面的含义,比如“格物致知”中的“格”就是“推究”的意思,“格格不入”中的“格”乃是“阻碍、限制”的意思等等。如果从这些方面立意,虽说略显冷僻,但也未尝不可。所以本文审题难度不大。

如果从“标准、法式”的角度立意,尊重“格”、严守“格”以及适当的“破格”都可以作为文章的主题。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对规则的尊重和遵守应当成为每一个公民自觉的行为,任何自由都是一定规则范围内的自由。当然,这种“格”又是建立在特定的社会基础上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格”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故“破格”的现象又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从这一意义上说,既要遵守“格”,维护“格”,又要不断打破“格”,修正“格”。

如果从“格调、风格、人格”的角度立意,文章可以涉及的范围也是相当广泛的。人有人格,各种文学艺术作品、每个人的做人处事都有自己的风格,人们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也都有各自的格调和品味……这其中,人格应当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一个人的人格往往决定了他的生活格调和处事风格。古人甚至将花草树木都与一定的品格联系起来,可见“品格”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所以,高尚的人品、有格调的生活、独特的风格应成为每一个人的追求。其中,人品为重中之重。有道是“文如其人”,人品也会影响文品!

这篇作文在体裁的选择上可以有多种考虑。议论性散文可能是最为适宜的体裁。因为议论性散文兼具散文和议论文的长处,取材、构思和表达相对灵活、自由,又可避免传统议论文比较程式化的短处,更容易打动读者,让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而且古今中外众多的素材会为议论性散文的写作提供充足的论据。当然,好的记叙文也一样可以赢得读者。比如短小精悍而蕴含深刻哲理的故事结合曲折多姿的结构、生动有趣的语言,同样会斩获高分。

总之,文无定法。无论采用何种文体,皆须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方可取得成功。

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三(2)班 薛文菁

人只能在一方天地中获取真正的自由。

——题记

“你看看你,又不按格子写!这里,这里,字都写出格了!”爷爷的训斥像耳边嗡嗡的蚊子,挥之不去。我紧咬嘴唇,一言不发,心里却在暗暗反抗:哪来的那么多规矩?哪来的这么多条条框框?字写出格怎么了?这样才潇洒啊!才有与众不同的美啊!

又是一张“随心所欲”的临帖,爷爷终于看不下去了。

“你站一边去,我写给你看!”

我赌气地把头扭向窗外。

窗外,邻家的孩童在嬉戏。他们在玩什么呢?好像是我幼时玩过的跳格子的游戏。几个孩子小心翼翼地从一个格子跳入另一个格子。格子很小,仅能容纳一只脚掌。可他们就在其中,踮起脚尖,谨慎而又熟练地蹦来蹦去。

突然一阵喧闹,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吵嚷起来:“你出格了,出格了,你输了!”那个“出格”的小男孩似乎还想耍赖:“我就踩到格外一点点,凭什么就算输了呀?”旁边一个小女孩头一昂,一本正经地说:“这是游戏规则,出格的就是输了。”“出格”的男孩嘟着嘴,极不情愿地离开了格子。

脸突然烧得难受——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我怎么到现在都没明白呢?

是啊,做任何事都有一个“格”,“出格”自然就输了。鱼儿游得再欢快,离开了水,便失去了生命的依托;舞蹈演员的身姿再优雅,跳出了舞台,便无人认可她的美;一个人车技再好,驶离了道路,就容易酿成惨剧……格是一种束缚,更是一片保证你可以自由发挥的天地,因为出了格,自由便无从谈起。老师常讲,写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想来,这“镣铐”便是作文的“格”。写作是这样,写字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即使是自成一体的书法家也讲究“笔笔有出处,字字有来由”,这“出处”和“来由”不正是书法的“格”吗?

爷爷的字已经写好。多美啊!工整、大气、洒脱,字字在格中,却字字有自己的独特风骨,字字不同凡响。再看看一旁自己的字,字字都想跳脱格子的束缚,好像想飞上天外,显得凌乱不堪,毫无美感可言。

我终于明白了爷爷生气的缘由,坐下来认认真真地按格书写——我已经懂得,不管做什么事情,“格”中才是你真正的自由天地。

【点评】文章借两则生活中的小故事——练字和跳格子的游戏进行巧妙的比对,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应当遵守一定的“格”,“出格”只能招致失败的道理。深刻的道理在作者笔下变得自然而蕴藉,这完全得益于作者精妙的构思——将两则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巧妙地链接在一起,并发掘出它们之间共同的内涵。由此引起的感悟深刻而自然,使文章的宽度得到了充分的延展,又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结尾照应开头,使文章放得开又收得拢,浑然天成。

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三(3)班 蒋润秋

这是我为眼前这些学棋的孩子上的第一课。

我从包里取出一张棋盘,搁在讲台上。经年的摩挲让棋盘变得平滑而温润。我不是要向孩子们科普象棋知识,因为这些孩子很多已经是有着多年棋龄的“老手”。我是要向他们讲述一段我自己的故事,告诉他们下棋的第一“要诀”。

……

随着我落下棋子,老师遗憾地摇了摇头,而对手欣则欣喜若狂,振臂庆贺。就这一步棋,让我输掉了参加象棋电视大赛的资格——这是一个为业余棋手搭建的平台,它的大门向站在巅峰的人敞开。我能读懂身旁的老师的眼神,他在说:“唉……你这孩子……”我盯着自己落错的棋子发愣,只听到老师低声询问:“这是初学者都不会犯的错误,怕是走神了吧?”我木然地点着头。是的,那一刻,我走神了——我想到了此次获胜之后的无限风光。

结果,我下了一步常人都不可能下出的漏招。连日的压抑与强化训练得到的结果竟然是失去了这次机会?不,或许还没有失去吧?我看到了老师的眼神,他似乎在鼓励我重新坐下,让我收回那步错招——毕竟这不是正规比赛,只是棋校举办的让学员竞争一个参赛名额的内部比赛,实际上不过是在为我热身——因为我当时在棋校绝对称得上是实力超群,我的身上承载了所有老师的期望。那一瞬间,我几乎要动摇了。老师劝导的目光,同情者急切的催促,对方沮丧的表情……这一切让我重又感觉到了胜利那温热的呼吸。我几乎要伸出手去,是的,只要我愿意重新动一动手指,这胜利将失而复得。

我感觉到指尖的沉重和颤栗。就在触碰到棋子的一瞬间,似乎有一股电流流遍全身。我眼前浮现出父亲那凝重的面容,我想起在我幼小的时候父亲抱着小小的我,我费力抱着他刚刚为我买的棋盘的情景……我听到他说:“我什么也教不了你,只送你四个字……”

我缓缓地收回汗涔涔的手——这是一双不似同龄人的纤细娇嫩,而是十指包裹着摩擦棋子而长成的茧子的手——冲老师无奈地笑笑:“我输了。”这句话,耗尽我全身的力气。

但是我也赢了。因为我严守了父亲送给我的四个字——“落子无悔”。

我收藏了那张棋盘。棋盘上镌刻着的横竖交错的线条中,承载着我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隐痛,记录着我的挫折与成长。那一步棋,让我在通向成功的征程上多走了一段弯路,但更让我守住了一位棋手的底线。落子无悔,是我受到的最深刻的教诲,是棋手间共同遵守的契约,是我对自己象棋人生的承诺,是我不能跨越的禁地,是我用心去守护的人生信条,是输掉一切也要捍卫的荣耀……所以,我要在第一堂课上把它郑重地交给我的学生们。

……

听完我的故事,孩子们一下子都静了下来。我知道,这个故事,无关棋艺,无关战绩,但它关乎棋品,甚至关乎我们的人格、尊严。

【点评】文章通过“我”在一次非正式的象棋比赛中宁可认输从而失去参加象棋电视大赛资格也不悔棋的故事,说明在象棋比赛中有远远胜过战绩的东西存在——这就是一个人的棋品,就是一种“落子无悔”的精神。本文最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细腻入微的描写。人物的动作、眼神、心理活动的描摹生动而逼真,读之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构思上,作者颇有创意,将自己的故事作为教棋第一课的内容,充分表现了作者棋品胜过棋艺的思想。

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三(4)班 孔 蕤

你总是很讨厌我的格子衫,笑我是个“格子控”。

你总是颇不耐烦我左一句“老师说”,右一句“妈妈嘱咐我”,说我“没有自我”。

你甚至不屑于我钢琴十级的证书,“优秀班干”的奖状,贬我“宁信度,无自信也”。

你常常在我埋头前进却一直弄不清方向时给我一个白眼,说我是一个被父母、老师“格式化”了的人。

你总这么不同寻常,特立独行,差不多就是大人们口中的“叛逆”、“另类”。

还记得,你虔诚地用小刀在书桌上刻下“活出我的风格——我型我秀”。刻完后,你的略显冷漠的脸上现出了一种又傻又幸福的表情。最令我不解的是,你这么个自称“脸皮比城墙还厚”的人,竟然害怕被人看见而小心翼翼地用书本掩盖住了那一行小字,甚至还“欲盖弥彰”地转过脸来对我吼:“看什么看,同桌这么多年了,还没看够啊?”

当我在课堂上谨遵老师教诲,“口到、眼到、心到”时,你却在给老师们画像。有漫画版的“吐沫横飞中的数学老师”,有素描版的“眼神如刀的语文老师”,还有速写版的“深沉思考中的历史老师”。

我提醒你认真听讲,问你将来想不想考个好学校了。你却笑着说:“我的将来要自己选择。我爱画画,要成为绘画大师的。你就继续被‘格式化’去吧,甭理会我,我这是在锻炼自己的绘画水平。”

后来的中考中你成绩平平,可你那世代书香的家庭却不愿意让你向绘画方向发展,称那没出息——文化成绩不好的人才会被迫走上绘画的路。

我听说,你在家中大闹,甚至不肯上学。我一时心急立马打电话给你,电话那边的你一直不说话,却能让我感到耳边的潮湿。

很长时间的沉默。

“难道我的人生也要被‘格式化’了吗?”你似乎是在问我,又似乎是在问自己。我不知该如何安慰你,作为你口中的被格式化的我,早已对现今的生活习以为常,根本体会不到你那颗不羁的心被无形的绳索所束缚的痛苦。

现在我们都已经步入高三,都在为自己的未来拼搏。你在QQ上无奈地告诉我,你好不容易“一哭二闹三上吊”令父母同意了你选择美术,可是,你的文化成绩离你梦想中的中央美术学院还相距甚远。你说,你已经越来越低沉,一点一点地被‘格式化’,所有的出格、叛逆的心理都在现实面前被清零。

我感觉到你的惆怅,刚想说点什么来安慰,你却发来一句话:“即使现在被格式化,我也会不断努力的,我要上中央美院!中央美院!中央美院!”

看着满屏的“中央美院”,我笑了。我知道,以你的坚强,一定会找到前进的方向,就像你在书桌上刻下的那句话,你一定会活出自己的风格。

我很开心,感到自己也充满了力量。我的梦想,我的未来,我自己的风格……我都看到了,在神秘而美丽的未来。

“我在云层断裂处看见阳光。”这是你的心声,也是我们的心声。

【点评】一个时时嘲笑别人被“格式化”的孩子,最终也被“格式化”了,这是社会的“定式”,是教育的无奈,体现出世俗的人才观的狭隘。好在孩子们在“顺从”之中仍有一份坚守,所以他们最终会“在云层断裂处看见阳光”。其实,人类社会就是在上下两代人的妥协与变革中不断发展的——没有妥协,我们或许会脱离轨道;没有变革,我们就只能步前人的后尘。从这篇短短的文章中,我们读出的不仅是孩子的教育,更有社会变革的缩影。END

上一篇:不同基肥对大棚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下一篇:红颊草莓温州地区育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