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文本阅读 培养概括能力

时间:2022-10-03 02:25:45

巧借文本阅读 培养概括能力

内容摘要:概括能力是小学生阅读理解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该文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就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具体方法作一探讨。主要包括::抓住课题――概括内容的基础;抓中心句――概括内容的关键;抓关键词――概括内容的重点;抓过渡句――概括内容的捷径这四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本阅读 概括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阅读教学中多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都是以概括为前提的,没有概括能力学生就无法系统掌握知识,就很难进行知识的迁移,也就谈不上语文素养的形成了。所谓概括能力,即将所听到或所读到的文字材料用最简洁的语言准确表述出来的一种能力,它是语文能力素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可见,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悟、体验,忽视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导致学生在概括时无重点,或用读课文替代,或概括太简约,涉及不到课文要点的现象比比皆是。显然,我们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时方法指导不够,训练得太少。我们迫切需要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把文章由厚读薄。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琢磨和实践,笔者发现,如果善于在教学中利用阅读文本的特点,对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那么就能逐层深入、较为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下面从四方面展开探讨。

一.抓住课题――概括内容的基础

每学习一篇新课文,笔者都要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般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分析课题,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

课文的题目有的提示了主要人物,如:《郑成功》《船长》;有的提示了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如:《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孔子游春》。有的提示了主要对象,如:《广玉兰》《夹竹桃》;有的课题,还揭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像《我们爱你啊,中国》《爱之链》。不管哪一种课题,都从某个角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了分析课题,也就理解了课题所概括的主要内容。分析好课题,对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思路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学会审题,提高写作能力也是很有好处的。分析课题,就要对课题进行逐字逐词地推敲。例如,笔者执教《负荆请罪》这一课,揭示课题以后,引导学生理解课题字面意思,推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情,重点在哪里。这时,全班学生围绕着课题,积极思考:什么时间?谁向谁请罪?为什么请罪?结果怎样?这样就很容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背着荆条上门向上卿蔺相如请罪的故事。通过对题目的分析,结合课前预习,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课文的梗概和重点,为深入理解全文找到了一个思考的中心。

二.抓中心句――概括内容的关键

把握住各段的中心,才能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要准确地把握各段中心,则要抓住能表明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中心句。中心句表述的意思比较概括。段中其它句子是围绕中心句来展开的,用来支撑或扩展它所表述的中心。中心句的位置一段在段首或段尾,也有的在段中。在段首的中心句主要起总括全段,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段尾的中心句主要起总结归纳,深化内容的作用;在段中的中心句,前面的句子主要起“引子”的作用,后面的句子主要是解释和表述中心句。

例如《东方之珠》一课就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概括主要内容时只要抓住开头的总起句和末尾的总结句,适当缩减,就概括出“香港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海洋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被誉为“东方之珠”这一主要内容了。

有的课文虽然不是总分结构,但仔细阅读的话,会发现课文的结尾总有一句话能够总结全文。如《学会查“无字字典”》一课最后一节“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字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字典’哪!”就总结了全文。把这句话缩短一些,去掉关联词,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九寨沟》最后一节,“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也总结了全文,概括了主要内容。找到这句话,改感叹句为陈述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再如《海底世界》一课最后一个自然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是中心句,从这里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海底景色奇异?哪几个自然段写海底物产丰富?加上总起段,可很自然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中心句在语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语意上看,中心句概括语段的大意,其他句子围绕中心句展开。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段),概括主要内容。

三.抓关键词――概括内容的重点

所谓关键词,是指在文章当中能够概括文章主旨、解释文章中心、展示文章脉络、标示句段关系的词语。在文中挖掘一两个揭示文章中心,表达作者创作目的的关键词,以关键词为抓手,牵出对全篇的解读,努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猎取关键词,运用关键词,以关键词来把握文意是培养概括能力的重要举措。《生命 生命》一文,生命是什么?作者选用三件小事来诠释。第一件事,原文如下――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旋去,骚扰着我。趁它停在眼前小憩时,我一伸手捉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了,可是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那种求生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怎么概括这件事呢?可根据:谁?做什么?怎么做?引导抓住文中的关键词――飞蛾、极力挣扎、求生欲望等,概括为:飞蛾极力求生。

同理,运用这一句式,抓住重点词语,学生便能概括出二、三件事分别为:“瓜苗不屈生长”、“心脏沉稳跳动”等。

这样抓住关键词语概括,轻巧而方便,简练而准确。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首先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就是要抓住文本的最具有价值的核心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努力去实现它,同时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抓过渡句――概括内容的捷径

过渡句的主要作用就是承上启下,因此对于串连文意的作用自不待说,同时过渡句也是上下文的中心句,概括了上文,也统领了下文。因此,概括的时候绝对不能忽视。过渡句也有助于我们快而准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因为过渡句一般是对上文的总结和对下文的总领,而这样的总结和总领,正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课文《秦兵马俑》,前一部分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后一部分描写了各种兵马俑的样子。文章在连接这两部分内容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这句话正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阅读的时候抓住了这样的过渡句,概括主要内容就相当轻松了。还有的课文中间部分常有过渡句,过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它通常既概括了上文的意思,又囊括了下文的意思。抓住过渡句,常常能迅速地概括出上下两节的意思,为概括主要内容节省时间。如课文《莫高窟》,第3节开头就有一句过渡句,“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抓住这句过渡句,就能很快概括出2、3两节的意思,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节省时间。

总之,概括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绝非“一日之功”,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注意梳理文章行文思路,从而摘取文章中的主要信息,并坚持对学生这些基本习惯和能力的训练,才能真正让学生通过学会概括、掌握好概括!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1版。

2.《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年1月刊。

3.崔峦主编:《小学语文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12月第1版。

郭烈萍,教师,现居江苏昆山。

上一篇:老伙计 第3期 下一篇:科学论文阅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