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背景下的离职后福利分析

时间:2022-10-03 01:54:16

新会计准则背景下的离职后福利分析

摘 要:进入21世纪后,我国金融管控部门根据国家实际发展的情况制定了新会计准则,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作为新会计准则下的离职后福利则成为了很多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所在,特别是在核算中涉及到的设定受益计划,在概念方面透出的难度非常大。为此本文以新会计准则背景下的离职后福利作为课题进行分析,分析了新会计准则背景及离职后福利的提出、离职后福利的基本内容、离职后福利会计处理的问题及完善新会计准则及离职后福利对策,改善的对策包括培养高素养的队伍、科学设置专用账户、完善会计法律法规等,以此来更好的帮助更多的企业尽快解决离职后的福利核算问题。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离职后;福利

1引言

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为了更好的避免原有职工薪酬准则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国家会计相关部门首次提出了离职后福利的概念后,在该概念体系中明确的规定了职工提供的服务而未支付的福利,尤其是对其可能的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而在新会计准则下,职工的离职后福利则成为了很多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特别是在核算中涉及到的受益计划,对于职工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本文认为如何在此前提下,利用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对于职工离职后福利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核算对于企业的发展就显得比较重要。

2新会计准则及离职后福利概述

2.1背景及离职后福利的提出

为了更好的健全职工薪酬核算制度,全面的调整企业及离职职工及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向社会各个层面提供全面的会计信息,国家财政部门在2006年职工薪酬会计处理的基础上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即为新会计准则,该会计准则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避免了原职工薪酬准则的很多内容上的漏洞,比如原有准则的部分条款可行性较低,无法为实务人员的操作提供有效指导等,从而将职工本身比较关注的辞退福利和利润分享及短期职工薪酬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当然政府依据时展修改和改革会计准则,也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我国当前总体会计体系趋同的方向。

2.2离职后福利的基本内容

新会计准则下离职后福利的基本内容和原职工薪酬准则对比,前者的变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新职工薪酬准则结合完善后的IAS19,在新会计准则下离职后福利的内容包括了职工关心的辞退福利、离职后福利等。

2.3离职后福利会计处理的问题

2.3.1福利内容缺乏严格的逻辑性

根据资料来看,当前的新准则仅仅对离职后福利的构架进行了要求,相关的离职后福利内容缺乏严格的逻辑性,目前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对于职工离职后的福利设计基本都是集中在设定受益计划的确认、披露及计量等方面,但是其却是通过不同的条款来进行的,即便当前已经有了相关的条款来规定其具体的操作,但是其对会计处理的过程却是依然复杂的,尤其是在上述分析的三个方面,所以在新会计准则下,仍然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亟需要制定相关的指南以改善准则存在的缺陷。

2.3.2设定受益计划定义不够严谨

设定受益计划的制定由于受限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实际的制定和执行中仅简单的规范了核算方法,但是却没有提及设定受益计划,因此使得部分企业面临职工福利时难以正确的无法做出会计处理。而在新会计准则下,这些福利和企业在当下的运作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因为在实际的运作中必须要承担投资风险与精算风险。因此总体上看来新会计准则对于设定受益计划的定义不够严谨。

2.3.3新会计准缺乏具体性与全面性

根据我国财政部的颁布的新准则文件来看,基本上都是比较粗略的分析和论述了离职后福利的折现率、归属期间与精算解释等内容,总体上比较缺乏具体性与全面性的,正是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其准则在具体的落实中难以对于设定受益计划计量和确认工作的开展。同时在财政部的颁布的新准则中,虽然也是采用了精算假设来尽可能的避免错误,尤其是对设定受益计划中的义务进行计量,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如果想要做到无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对会计从业人员及精算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

3完善新会计准则及离职后福利对策

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很多涉及职工薪酬准的准则都是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引进离职后福利的内容,也正是这样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会计准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正在靠近。当然为了更好的保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还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解决:

3.1培养高素养的队伍

首要一点就是全面的着力增强会计职业能力,严格按照新计准则在离职后福利计算的内容进行分析,才可以更好的对其工作进行完善。因此企业对于本身发展中的招聘到的财会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素质,能够很好的掌握时展的脉搏,现阶段企业应该把人才的培养作为重点,利用逐步学习及培训以强化资产评估型及精算型专业人才,能够利用会计从业职员继续教育及会计师培训、考试等手段切实提升会计职员的专业水平。

3.2科学设置专用账户

目前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目前对于离职后福利的处理如下:首先是依据工作受益主体的差异,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了企业的“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与“生产成本”等。从而更好的剥离出精算假设变动给报表带来的波动性,帮助企业领导着更全面的准确评估企业的运营能力。

3.3完善会计法律法规

一般情况下,由于设定受益计划时,前提要求是企业必须具有优质的资格和完善的法律法规,然而在当前的情形下,很多企业的自我道德制约能力比较弱,再加上企业在具体的管理中缺乏先进性与规范性,公司的信用评级制度尚需进一步建立。因此我国当前的新会计准则在离职后的福利的实践中应该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全力协调各职能部门体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来制定受益计划,避免给公司职工切身利益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进而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社会体系。

4总结

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我国原有会计准则与国际脱轨严重,难以满足要求,尽管国家当前全力推行的新会计准则对原会计准则做出了必要的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国际标准和企业实际需要,但是对其负债的确认只确定在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对于职工薪酬负债规定有时间价值,所以说到目前为止,相关企业依然需要对这部分价值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石艳丽.职工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分析与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7):263.

[2]谷增军.职工薪酬之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J].财会研究,2016,(01):35-38.

作者简介:

邹元朝,男,仡佬族,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学士学位。

上一篇:水利工程施工进度控制问题研究 下一篇:小学英语情景教学中如何渗透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