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美国“阿巴战略”的评估及应对

时间:2022-10-03 01:50:54

印度对美国“阿巴战略”的评估及应对

【内容提要】 印度对美国“阿巴战略”强调用政治手段解决阿富汗问题、要求巴基斯坦政府加大反恐力度、通过地区经济合作改善阿富汗经济状况等内容表示支持,反对美国将克什米尔问题与阿富汗问题挂钩、过于仓促地从阿富汗撤离以及过度依靠巴基斯坦。印度的应对手段包括继续争取获得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的支持、加大对阿富汗的进一步投入、加强同地区国家的协调等。未来印度的阿富汗政策将主要围绕四大主轴展开,即继续发展与阿富汗政府的良好关系、继续发展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稳定印巴关系和与地区国家、地区组织协调立场等。

【关键词】印度 美国 “阿巴战略”

【作者简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2009年初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不久即推出“阿巴战略”,在小布什政府后期阿富汗政策的基础上继续政策调整,试图尽快改善阿富汗安全局势,推动政治和解进程,为美国的战略撤退奠定基础。“阿巴战略”在包括印度在内的地区国家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它们的评估及应对直接影响到阿富汗未来形势的发展。本文将对印度的评估和应对进行分析,并对印度阿富汗政策的走势作出预测。

一、印度对美国“阿巴战略”的评估

奥巴马政府公布“阿巴战略”后,印度政府马上作出回应。时任外交秘书梅农(Shivshankar Meno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印度欢迎美国的新“阿巴”政策,但他也对美国5年内给予巴基斯坦75亿美元的非军事援助表示警惕,称他的主要担忧是巴基斯坦政府与极端保持联系。 事实上,印度战略界和学界对“阿巴战略”的态度如梅农的表态一样,喜忧参半,认同其部分内容,对另一些内容保持异议。

印度对美国“阿巴战略”的部分内容表示认同并予以程度不同的支持。首先,“阿巴战略”强调,巴基斯坦不能成为对美国本土实施恐怖袭击的“基地”组织的藏身地。奥巴马政府的阿富汗政策团队认为,由于巴基斯坦是“基地”组织安全的藏身地,且巴基斯坦政府和军队内部有些势力与有密切联系,巴基斯坦才是“阿巴战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奥巴马政府的这一判断得到了印度的高度支持。梅农表示,“阿巴战略”显示出,美国控制地区恐怖主义及其在巴基斯坦的根源的意志非常清晰。

其次,“阿巴战略”强调仅靠军事手段不能解决阿富汗问题,只有政治方案才是根本出路。印度对此亦表示支持。2009年9月,当美国国防部宣布推迟向阿富汗增兵4万后,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纽约表示,“印度不相信战争能解决任何问题,我认为阿富汗问题能够通过政治安排解决,我们应该为此共同努力”。 印度虽然在原则上认同通过政治手段解决阿富汗问题,但在具体操作方面,印度对“阿巴战略”的做法仍有很多意见。

第三,印度支持美国通过地区经济合作的方式改善阿富汗经济状况。阿富汗是个农业国,为了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获利,放弃种植鸦片,美国希望阿富汗与地区国家的农产品贸易能够迅速开展。印度无疑可以进口大量的阿富汗农产品,但它和阿富汗并不接壤。阿富汗政府曾在2002年要求巴基斯坦政府开放边境通道,允许阿印两国进行陆路贸易,但遭到拒绝。 奥巴马政府施行“阿巴战略”后,不断向巴政府施压,2010年7月,阿巴两国在美国签订了跨境贸易协定,巴基斯坦允许阿富汗农产品经其领土抵达印度。 虽然印阿实际陆路贸易量有限,但印度对此发展趋势表示认同。

第四,印度认为针对和“基地”组织的军事行动必须继续。奥巴马政府实施“阿巴战略”后的增兵措施从根本上是为其战略撤退做准备。美国和北约只有在军事上取得对和“基地”组织的优势,才能在阿国内政治和解进程中占领制高点,获得主动权。印度虽然没有参与军事行动,也强调军事手段不能根本解决阿富汗问题,但由于印度担心受到来自和“基地”组织的安全威胁,仍对美国和北约的军事行动表示支持。

对于美国“阿巴战略”中的另一些内容,印度则与美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首先,印度对美国支持阿富汗政府与谈判表示不满。奥巴马总统称,美国要像在伊拉克与逊尼派接触一样,在阿富汗与中的温和派系接触,以开始政治和解进程。 印度各界对此反应强烈,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温和’”, 只是奥巴马政府为了早日撤军,急迫地希望和达成协议,才会有这种提法。“好的”和“温和”是美国用来说服其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的,以表明它有需要同里原先并不坏的一部分进行谈判。 分析者认为,把区分为好的和坏的也许对急于撤退的外来者有吸引力,但对如印度、伊朗和俄罗斯这样的地区国家来说,这样的做法实为诅咒。那些愿意与西方达成交易的派系,是希望西方的军队早日离开本地区;他们一旦达到目的,必将对地区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

此外,印度对美国宣布与进行谈判的时机也表示不满。印度认为,应在对发动攻击并取得优势后才对外宣布。但在2010年1月举行的阿富汗问题伦敦国际会议上,“和谈”已经成为了会议重点,虽然美国马上表示这只是指低级别重回政治主流,而非在喀布尔的权力分配,但并未消除印度对美国政策缺乏连续性的不满。

其次,印度对奥巴马试图通过向其施压,迫使其在克什米尔问题上退让以获得巴基斯坦在反恐问题上的配合表示坚决反对。奥巴马在竞选总统期间,曾多次公开表示,有兴趣“解决克什米尔危机,以使巴基斯坦集中精力对付武装人员,而不是印度”。对此,拉贾•莫汉评论道:“简单地说,奥巴马的理论认为:阿富汗不稳定的根源在巴基斯坦,这又与伊斯兰堡和新德里的冲突有关,而这冲突的核心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如果奥巴马的克什米尔理论成为政策,那将会产生许多消极的后果。”莫汉认为,这些后果包括印度国内对印巴和平对话的支持减弱,巴基斯坦陆军的阻挠加强,本地区的武装分子受到鼓舞等。 以拉贾•莫汉为代表的印度战略界认为,美国接受了巴基斯坦关于“克什米尔问题是限制巴基斯坦在阿富汗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的主要原因”的说法,虽然之后经过印度的外交努力,“阿巴战略”不再干涉克什米尔问题,但美国政府内部并未放弃对这种观点的支持。

与此相关的是,印度认为,美国在战略上不应该对以下两类军事组织加以区分,一类是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活动的,以美国和北约联军、阿富汗及巴基斯坦政权为攻击对象的组织(如“基地”组织和各类组织);另一类组织主要以巴基斯坦为根据地,关注点是克什米尔,至今为止它们的行动主要以印度为目标,并可能得到了巴基斯坦官方的支持(如“虔诚军”和“军”组织)。 印度希望看到的是,在奥巴马政府推出“阿巴战略”后,国际社会能够关注到印度受到的恐怖主义威胁,并注意其与巴基斯坦的关联,在打击恐怖主义的进程中使印度获得实际的利益。但这一想法明显与美国政府的战略思维存在差距。

第三,印度认为,美国在解决阿富汗问题上过度依靠巴基斯坦,提供的军事援助提高了巴传统军事力量,对印度构成威胁。印度战略界的共识是,美印合作虽然出现了许多新内容,但美国近来正在通过对巴援助和军事合作逐渐偏向巴基斯坦。 梅农在2009年3月30日公开表示了对美国在未来五年内将给予巴基斯坦巨额非军事援助的担心。辛格则表示,“我们对用来在巴基斯坦造学校、公路和医院的经济援助没有意见。 但经验告诉我们,以前的军事援助被用来进行反对我们的行动”。 克里希纳于2009年9月更直接地指出,由于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曾公开表示,美国向巴基斯坦提供的反恐援助曾被巴政府用于增加针对印度的国防,印度政府对奥巴马政府增加对巴非军事援助感到非常不安。 印度学者认为,美国政府在管理对巴援助资金和项目上存在许多问题,如美国发展援助署(USAID)在工作人员和资源上捉襟见肘,使得援助资金不能及时公平地得以分发;给地方机构的资金已超过它们可以有效使用的数量;巴基斯坦社会中真正该得到援助的部分没有得到相关援助,使得巴社会内反美情绪高涨;美国的援助没有深入巴社会,因此没有从巴基斯坦人民中获得善意回报;援助可见度和成功率较低;援助透明度低,相关监督审查机制缺失。 这些问题都使得印度对美国对巴援助感到不安。

第四,印度反对美国在阿富汗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快速撤离。印度学者认为,“阿巴战略”将增加在阿部队与明确的撤军时间表挂钩,这种做法不符合平叛(COIN)战略的核心内容,即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制度建设及更大的政治战略。由于美国公开宣布了撤离时间,很可能使得认为“时间在自己一边”的叛乱者及他们的支持者从中得利。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则把印度的担心明确地说了出来,“(美军)仓促的撤退将使拥有大量伊斯兰人口的国家政府弱化,印度将视此为美国放弃了稳定中东和南亚的角色,同时也刺激了巴基斯坦向极端化的发展”。

二、印度对美国“阿巴战略”的应对

印度高度关注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战略和政策走向,并快速谨慎应对,以确保其自身利益不受损害。

首先,印度成功防止了美国“阿巴印特使”的任命。在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奥巴马阵营就透露出一些关于“阿巴战略”的设想和初步内容。当年10月,奥巴马在接受《时代》访问时表示,当选后会任命克什米尔问题特使或一位使命涵盖克什米尔的特使,这一说法在美国50位主要南亚问题观察家间引起了广泛讨论。印度对此高度关注。 12月,特使职位确定,且人选初定霍尔布鲁克,霍本人则公开表示,将要促成印度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共同参加的地区对话。 印度开始对当选总统奥巴马的过渡团队展开积极游说,确保霍尔布鲁克的职权不会涉及印度或克什米尔。印度政府派出大量前任官员以各种身份在各种场合向奥巴马的过渡团队反复说明印度的关切,这种预防性外交直到霍尔布鲁克被正式任命为“阿巴特使”为止。

其次,印度尽量争取美国对其反恐政策和阿富汗政策的支持。多年来,印度一直指称巴基斯坦的一些极端组织是印国内恐怖事件的制造者,并为此不断向巴基斯坦政府表示抗议。2008年11月26日印度孟买发生连环恐怖袭击,造成数百人伤亡。印度各界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虔诚军”,辛格总理公开表示,印度所发生的恐怖活动大多得到外部支持,主要是来自巴基斯坦。 印巴双边关系由此进入冷冻期,两国和平进程对话机制中断。虽然如此,印度在孟买恐怖袭击案的处理上仍比较克制,尽量避免和巴基斯坦发生摩擦。之后,一方面由于美国不断向其施加压力,要求其恢复同巴基斯坦的对话,另一方面印度也意识到外交选择日益减少,因此印度虽然极其不愿意在孟买事件尚未得到合理解释的情况下恢复同巴基斯坦的对话,但还是向巴基斯坦发出了对话的邀请。印度政府认识到,要维护其在阿富汗的利益,得到美国的支持,就必须缓和与巴基斯坦的关系。2010年,印巴两国高层多次会晤。2011年3月,印度总理辛格邀请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赴印观看板球世界杯半决赛,表示要继续推进两国和平对话进程,并强调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是最终目标。

第三,印度反对美国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撤军。奥巴马政府受到国内政治和北约盟友的压力,出于反恐的现实需要,推出“阿巴战略”,准备改善阿富汗政治、安全形势后,逐步开始战略撤退。2009年底,奥巴马总统宣布向阿增兵4万,并表示2011年7月开始有条件撤军。2009年11月印度总理辛格访美期间,美国政府已通过各种渠道释放增兵信息,以获得共和党保守派对“阿巴战略”的支持,为宣布有条件撤军做铺垫。印度政府对美国近期内的战略撤退非常担心。辛格总理面向美国顶级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和重量级印美商界代表两次直接表达了这种担心,“关于撤退的不成熟谈话只会给壮胆,使地区不稳定”。 印度议员代表团则利用访美的机会向美国政府和国会表示,美国在尚未击败和“基地”组织的情况下撤军,不仅对本地区,而且对美国也将产生破坏性影响。

第四,印度有保留地支持阿富汗政府与“温和”的对话。虽然印度反对“温和”的提法,但是当阿富汗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开始与接触时,印度的选择其实非常有限。印度学者认为,印度当然可以反对任何与的对话,也可以在一旁看着阿富汗、和美国谈判,并不参与,但印度在阿富汗的巨大投资和利益将因此无法得到保障;或者印度可以原则上接受谈判的成果,只要印度的利益得到保障;最后,印度也可以单独和对话。 当意识到与的部分力量进行对话已成大势时,印度政府调整了政策,改变了在伦敦国际会议上被边缘化的情况,在2010年7月于喀布尔举行的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上,印度派出了由外长克里希纳率领的代表团,并且参与了会议的准备工作。 印度政府对阿富汗政府与的对话表示了支持,与此同时,印度政府提出了附加条件――与“温和”的对话必须由阿富汗主导,以此防止巴基斯坦在阿富汗与“温和”的对话中实施其战略意图。2011年1月,阿富汗前总理阿巴尼率领一个高级别和平委员会访问巴基斯坦,就举行由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代表共同参加的和平大会以及在土耳其设立阿富汗代表办公室与巴方进行会谈。之后,印度外长克里希纳马上访问阿富汗并表示,应该由阿富汗领导和平对话进程,并且鼓励那些与恐怖主义脱去干系的人加入和平进程。

第五,印度继续支持阿富汗经济社会重建,加强印度在阿影响力。印度是最重要的对阿经济援助国之一,自2001年以来,它对阿富汗的建设项目和发展援助总额已达到13亿美元。根据阿富汗政府的数据,印度位于美国、英国、日本和加拿大之后,是对阿援助的第五大国。 印度援助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公路、水电站、阿富汗议会大楼等。印度还通过世界粮食计划向阿富汗捐赠了100万吨小麦饼干,建造了大量卫生设施等。印度还将在美国的支持下,加大从阿富汗进口农作物,以支持阿富汗经济发展。另外,根据美国国防部2010年6月公布的数据,阿富汗各种矿物资源总量价值1万亿美元。阿富汗政府矿产部向印度发出参与开采的邀请后,已有一些印度公司表示了兴趣。 印度与阿富汗的文化历史联系悠久,因此印度除了运用其经济影响力,也将广泛使用其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确保其在阿利益,并抗衡巴基斯坦在阿富汗的影响。

第六,印度积极发展与伊朗、俄罗斯的关系。印度发展与伊朗的双边关系有多重考虑,保持阿富汗稳定、防止重新掌权是其中之一。伊朗一直反对一个由执政的阿富汗,虽然有传言称伊朗政府向提供武器,但不能排除其主要目的是希望尽快将美国赶出阿富汗,而不是让重新掌权。在奥巴马政府发出从阿富汗战略撤退的信号后,印伊两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共同利益显得更加突出,因为双方都无法接受阿富汗政权被巴基斯坦当作在阿部署其军力的跳板。 于是,印度主动与伊朗接触,两国决定就阿富汗问题的合作保持“有组织的、经常性的磋商”。 伊朗还承诺加快由印度资助建设的恰赫巴哈尔港(Chabahar port),使得印度与阿富汗的贸易可以绕过巴基斯坦进行。2010年7月,阿巴跨境贸易协定签署后,阿富汗农产品虽然可以经陆路进入印度,但巴基斯坦仍为阿印贸易设置了障碍。阿富汗运送产品的卡车不得经由巴基斯坦领土进入印度,必须先在巴卸货, 而且在阿巴跨境贸易协定框架下,印度也不能经由巴领土向阿出口产品。因此阿印间的贸易量不可能有大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阿富汗农产品如能经伊朗的恰赫巴哈尔港,直接抵达印度的根德拉港(Kandla port),就可绕过巴基斯坦,印度产品也可经由这条路径抵达阿富汗。阿印贸易量增长对阿经济好转、保持印度在阿的影响力都有重要意义。

阿富汗问题也是印俄关系中的一个重点。俄罗斯在2001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后曾经一度感觉失落,认为美国在本地区的影响力是建立在俄罗斯的牺牲之上的,但当奥巴马政府“阿巴战略”出台后,俄罗斯又开始担心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俄将要单独应对对中亚和俄罗斯造成的威胁。 因此,俄罗斯和印度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共同利益是防止重新执政。印度外交秘书尼鲁帕玛•拉奥于2010年8月访问俄罗斯,阻止重新执政加强协调是她与俄第一副外长安德烈•德涅索夫会谈的重要内容之一。2010年12月,梅德韦杰夫总统访问印度,21日双方发表《联合公报》,强调“稳定阿富汗局势”。《联合公报》称:“只有目前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与暴力极端主义的安全天堂和基础设施被消灭,稳定(阿富汗)才可能获得成功。” 俄罗斯关于巴基斯坦的表态是对印度的明确支持。

三、未来印度阿富汗政策的走势和挑战

印度学者认为,美国从阿富汗战略撤退后,阿富汗可能呈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美国撤离全部或大部分在阿部队,重新掌权。如果美国撤出全部在阿美军,那么很可能将重新掌权,“基地”组织将死灰复燃,巴基斯坦和中亚国家将出现不稳定情况,整个地区将成为“基地”组织的活动基地。这是美国最不希望看到的情况。第二种情况是美国采取有限的接触政策,在阿富汗继续“战争”。这种情况也是2011年后最可能的局面。美军数量将减少,并只是保护几个关键城市,从执行平叛任务转为内部防御。这将使巴基斯坦得以继续其“两面下注”的战略,继续支持阿富汗以破坏阿富汗的稳定,直至在阿富汗建立一个顺从于巴基斯坦的政府。第三种情况是美国对阿富汗长期投入,这最符合印度的利益,却也是最不可能的,其主要原因是目前美国国内对阿富汗战争的支持率逐渐降低。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印度将有希望在阿富汗国家机制建设以及政治、安全和司法等部门的改革方面扮演长期的角色。 印度战略界和外交界的主流倾向于以上的判断,认为美国采取有限的接触政策是在美军从阿富汗战略撤离后最可能出现的情况。

未来印度对阿富汗政策将主要建立在以上判断的基础上,但并不排除另两种情况出现后其政策亦随之调整。目前看来,其对阿政策将主要围绕四大主轴展开。首先,继续发展与阿富汗政府的良好关系,以确保其地缘战略利益及在阿经济利益。印度对阿政策始终无法摆脱抗衡巴基斯坦的地缘战略考虑,为了保证其在阿富汗的地缘战略利益,印度将继续发展与阿富汗政府的良好关系,防止卷土重来,即使在未来阿富汗国内政治和解进程中,部分重新回归政治主流,印度也将与阿富汗政府保持关系。同时,保护印度在阿富汗的经济利益和未来可能继续开拓的能源利益也是其政策的出发点之一。鉴于阿富汗战争以来,印度在阿富汗的经济投入巨大,且阿富汗经济发展利于其安全形势的好转,印度政府只有与阿政府保持良好关系,才能确保其在阿经济利益得到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并在未来阿能源资源开采中占据市场份额,获得经济利益。同时,如果阿富汗安全形势好转,印度也有希望通过阿富汗与中亚国家开展能源合作,满足其国内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

其次,继续发展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游说美国在阿继续“战争”。由于印度评估美国在阿继续“战争”最符合印度的利益,将不遗余力地对美进行游说,希望美国保持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以确保阿安全形势不至于出现极端恶化的情况。同时,虽然美国已从阿富汗战略撤退,但只要美国仍保持对阿富汗的关注度,它就会对巴基斯坦施加压力,要求其对“基地”、“虔诚军”等恐怖组织保持高压态势,这对印度国内的安全形势只有利而无弊。因此,继续发展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外交行动不断获得美国对其反恐政策、对巴政策的同情和一定程度的支持,符合印度的安全利益。

第三,稳定印巴关系,防止与巴基斯坦在阿富汗发生正面冲突。印度对阿政策受到印巴关系的直接影响,相当程度上也是印巴关系的产物。在印巴关系无法获得实质性改善的情况下,稳定印巴关系,防止与巴基斯坦在阿富汗发生正面冲突,最符合印度在阿富汗的现实利益。一方面,与巴基斯坦在阿富汗的正面冲突将严重损害印度在阿的安全和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印度也将受到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同时,周边外交关系的急剧恶化也将损害印度谋求成为全球性大国的努力。

第四,与地区国家和地区组织协调立场。美国从阿富汗战略撤退后,地区安全可能出现真空,面对阿富汗政治、安全局势极大的不确定性,一些地区国家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将在阿富汗寻找人,这将导致阿富汗形势更趋复杂和不稳定。印度在多方博弈中也将积极与包括俄罗斯、伊朗、中国、塔吉克斯坦等地区国家及上海合作组织等地区组织协调立场和相关政策,以确保印度在多方博弈中处于有利地位。

印度未来对阿政策面临重重挑战,在以上四大政策主轴上都有具体体现。首先,阿富汗内部局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阿富汗政府与对话的前景很不明朗,卡尔扎伊政府及未来通过选举产生的阿富汗中央政府能够多大程度上实现对阿富汗全境的统治和管理也是未知数。如果阿富汗政府和继续留在阿富汗的美军不能有效控制阿安全局势,那么印度在安全上的忧虑势必加大,其通过加大与阿富汗的军事合作来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的政策也呼之欲出。 但印度与阿富汗的军事合作必将引起巴基斯坦的不满和反弹,这无疑对改善印巴关系不利。

其次,从阿富汗战略撤退后,美国对在阿进行的“战争”投入多少资源还有待观察。由于美国国内经济问题严重,反对美国继续阿富汗战争的民意高涨,奥巴马总统出于寻求连任的考虑,必须就美军撤出阿富汗这一政策立场向选民发出明确信号,也就是必须从阿富汗大量撤出美军。同时,美国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目的是确保“基地”组织不会利用这块土地发动对美国本土的恐怖袭击,目前“基地”组织已经日趋分散化,面临美国的军事高压,该组织已逐渐将部分活动转移至也门、索马里等安全形势更加恶劣的地区。美国政府因此无需在阿富汗投入更多资源。此外,美国已经卷入针对利比亚的“人道主义干预”行动,虽然奥巴马政府强调美国不领头,不向利比亚派出地面部队,但如果利比亚形势陷入僵局,奥巴马政府将面临来自国内外的更大压力,需要投入更多的政治和军事资源,这对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也将构成牵制。因此,印度对美国政府的游说也将难度大增。

第三,印巴两国因战略敌意仍存,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困难重重。印度每每指责巴基斯坦政府内部的力量支持和“虔诚军”等恐怖组织,对印度在阿富汗的工作人员和印度国内民众实施恐怖袭击;巴基斯坦则指责印度在阿富汗开展的各种安全、经济活动超出了印度的实际需求,其目的完全是针对巴基斯坦。印巴两国在暂时无法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各自国内政治又不容许政府向对方作出更多妥协的情况下,战略敌意难以消除,即使美国不断施加压力,也只能勉强保证两国不因突发事件擦枪走火。这种状况容易被恐怖组织利用,最后使印、巴两国都成为恐怖主义的牺牲品。随着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力的不断上升,印度虽然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兴大国,但其外交战略和政策尚未摆脱窠臼,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对巴政策,因此它和巴基斯坦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困难重重,这也将直接影响其在阿富汗的利益。

最后,印度希望通过与地区国家合作稳定阿富汗局势的努力不会一帆风顺。以印度与俄罗斯的合作为例,就在2010年12月梅德韦杰夫总统访印前2个月,俄罗斯在索契举行了由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共同参加的四方会议,其重点就是稳定阿富汗形势。这一举动显示俄罗斯正在将其对印政策与其对巴政策脱钩,虽然俄承认印度在阿富汗的关切,但它并不因此终止与巴基斯坦的合作。这多少令印度有些失望,也让印俄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合作前景并不明朗。在印度与伊朗的合作方面,虽然目前双方已经就阿富汗问题有了接触,在港口合作方面也有进展,但伊朗方面并不认为伊印会有更多合作。 中国是本地区的重要国家,但印度担心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上偏袒巴基斯坦,因此对中国在美国战略撤退后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也心存顾虑。由此可见,印度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地区政策很可能没有成果。

上一篇:奥巴马政府“阿富巴”战略:挑战与展望 下一篇:美欧军事干预利比亚对伊朗核问题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