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耕耘成红烛 课改雨撒花正浓

时间:2022-10-03 01:04:05

初为人师的我,面对天真烂漫鲜花般的小朋友,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我都觉得可爱,他们的每一句话语我都觉得可笑,甚至,他们在课堂上的小动作我也觉得特有意思,与他们在一起,我只觉得是我离开了校园里的同伴又找到了一群全新的玩伴,而且,我是老大。在那段无忧无虑的日子里,小朋友们喊着我老师,对我却像是朋友;我当着老师,对学生们却像是大哥哥。学校的老师打趣说:“你是全校的孩子王。”

“初生牛犊不怕虎。”或许是我初次涉入课堂的原因,那时候上课,不管中师课本上学到的讲解法、尝试法、六步教学法……只一门心思的自己读书、做题,让学生读书、做题;不会了,再与学生一块儿读书、做题。学校搞公开教学评选优秀教师,问我的课堂教学怎么设计的,设计思路从哪来?我说书上的题我做会了就把我怎么做的教给学生,再出几道类似题目考考他们,我没设计呀?惹得校长说我还像个学生。

一年的实习期结束了,转正、定档、述职、开工作总结会、参加教研活动、签订目标责任书……一系列的专业活动才让我感觉到我不再是那个只把嘴巴靠在父母肩膀上的孩子了,我应该是一个肩膀上能够扛起他人嘴巴的大人了。“教无定法,贵在有法。”这句普普通通的教学术语正是我十几年课改历程的精辟总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所以,我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讲呀讲,反复讲、对比讲,直到讲的学生们会了为止。为了提高讲的效果,我们不断地摸索研究讲的艺术。

“目标教学法”是我与同事们尝试改革的第一套教学方法,因为在开课之初明确了课堂教学目标,为老师同学指明了课堂学习任务,所以在一段时间内为我们所推崇。

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的“六步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是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魏书生老师在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实践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培养自学能力的信心,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教师的主观愿望,也成为学生的内在要求。同时我又把课堂所得辅之以课外活动,扩大学生吸取知识信息的范围,使之学用结合。那年的小学毕业考试中我班的学生成绩全班优秀,这不能不说是我在课改中淘得的第一桶金。

情境教学法是我接触的又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我校参加老师的汇报交流中得知,在上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现场,一位女教师执教《葡萄沟》,给我很深的印象。开课伊始,她以一曲《咱们新疆好地方》将在场的师生带入了天山脚下。在感受课文描写的葡萄颜色、葡萄干晾造过程和晾房样子时,那位女老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表象,使学生如见其形。在读到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时,能歌善舞的女老师手托盛满葡萄干的盘子边歌边舞,将一把把葡萄干撒向在场的学生和老师,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品尝了新疆鲜美的葡萄干,感受了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在此情此景之中,师生进行着的一种情境交融的教与学的活动,新疆的葡萄美、人民好客自是不言而喻。因此,在我的课堂中又注重了情境创设,极力通过“感知――理解――深化”这三个情景教学阶段来培养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想象,开发学生智力。

2005年在兰州开展的甘肃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中,我第一次知道了“课件”。那天,我陪同上课的老师来到礼堂熟悉上课场地,接待的老师问我们准备课件了吗?需要试一下吗?我迷惑了,还要用课件?课件是什么?看到我们茫然,接待老师解释说,教学中使用的小黑板、卡片、幻灯片等都是课件。在随后几天的课堂教学竞赛观摩中,来自武威的一位老师执教的《一夜的工作》博得众彩。这次观摩学习,使我认识到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会字、词、句这些严整的学科知识系统就可以了,我们应该树立一种大语文观,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此后的课程改革步伐可以说是如雨后春笋,人教版教材从老课标到新课标,再从人教版新课标到北师大版,就连北师大版教材每年也在单元编排顺序和课文编排上不断地进行着修改增删。各种教材培训、教学研讨、教育报告以及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网络的、现场的、短期的、对调交流的、定时的、随机的……一茬接着一茬。课堂改革的旋律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会宁的“三苦”教学、洋思教育、郭思乐生本教育、杜郎口高效课堂都在向我们昭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主体、老师主导作用;生进师退、兵教兵。这些新的教学理论都在冲击和考验着我们传统的观念,一直沿用的老一套已经不合时宜了,也不完全适用于现在教学现状了,我的课堂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课程改革怎么改?成了我最大的困惑与迷茫。已有的经验在多年的实践中得来,当然不能全丢;“三三六”教学模式也不能照搬照抄。我一方面在努力避免着老生常谈,另一方面又在尽力设防邯郸学步,通过近一年的尝试实践,我逐步摸索出了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步,课中六小步的教学模式。课堂中我倡导学生走出来,老师走下去,让学生展示交流、资源共享。所以我尽量地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走出来,并且让学生牵头,使没有走出来的学生参与进来。这种模式虽有粗陋和稚嫩之处,却是我课改成长中又一次花开的声音。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随着理论学习的深入和课堂实践的探索,我将伴着新课改细数那最美花开的声音。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东洞学区)

上一篇:我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阅读教学的认识 下一篇:在兴趣的海洋里驶向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