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立体书的立体阅读分析

时间:2022-10-03 11:31:34

《西游记》立体书的立体阅读分析

西游记已经不是一个新的出版的题材了,但它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依旧吸引着很多创作者在不断地突破创新。

《西游记》立体书是完全用绘画故事本的方式展示给读者,被理解成一座雕塑,是一种立体思维的体现,它要求设计师体味、思考、甚至热爱这本书,才能把这种阅读带来的感情充分的传达给读者,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巾能够享受一种氛围。其次是掌握书籍承载信息的剧情化和延展性和对阅读者阅读心理空间的张力。阅读心理需求还包括不同审美要求,不同文化、层次对审美的习惯。这种审美需求主要满足于人们的精神、情绪以及感知上的需求,以及对书籍的“把玩”心理。

中国文化特质和书卷气息的体现为本书设计的基本视觉传达基调,调动中国古籍名典中的视觉元素并附和当代人的审美情趣,达到对古为今用的现代设计符号的捕捉。不游离于中国书籍阅读审美的语境,强调古籍形态的演义,突出中国书籍翻阅的质感,强调故事情节性的主题,从而设定本书的外在造型、开本大小、排列方式以及阅读形态。西游记想必大家都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要给大家带来一种全新的西游印象。让读者不仅能有重读西游的冲动,又有细细翻看这本书的渴望。下面来详细介绍在设计制作立体结构遇到的情况和如何解决。

1.材料

材料语言的运用在这本西游记当中占了很大的设计比重,通过多种感知感觉共同作用于书籍形态的空间想像,也是书籍五感中很重要的一项。在设计过程中,书籍大量的文本信息,复杂的情感诉求,整体的概念传递都让平面的图形不堪重负。材料借用触觉与视觉幻缘有效的弥补着单一视觉图形符号的不足。

在设计西游记这本书的起初也试图用其他材料,而最终还是选择有着合适厚度与重量,并且手感良好的材料来做信息的表现载体。这本西游记设计过程中最初定位纸张采用铜板纸表层附薄绢,每页共15g。立体结构也使用200g铜版纸附膜,书籍使用古籍样式线彤装。但实验发现无法撑起可实现的立体结构的重量。这就是在设计初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对于立体结构的纸张使用,与以往的书籍相比有很多技巧和经验。纸张的厚度、光滑度、柔韧度都决定着每一个结构的可实施性,在反复试验中,总结出纸张厚度与立体结构承重量之间的关系。

在用75克铜版纸做底图时,在它之上平均分布纸结构(75克铜板)的重量为10g,仲展力(75克铜板本身的承受力)为6g,多于此数据则不能构成上层的立体结构。它的质地非常柔软,不太适合做立体结构。

根据立体结构支撑的需要,纸张的重量及柔韧度的数据就显得相对重要很多。在设计好一个立体结构的同时就要确定好纸张重量。如果纸张克数小,重量轻,就不能承受住上层更多的立体结构的重量;而克数大,重量重,在折叠的过程中柔韧度不够,效果不容易实现。在这一问题上,国外的设计师则通过制作特种纸来解决。通过研究国外的立体书发现,立体结构的用纸都是薄而韧的特种纸张。这种纸张的特点就是轻薄、有质感、韧性高。

在设计西游记这本立体书中考虑到许多特殊的纸张效果,以下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些特殊效果的设计过程和实现过程。

1.1刺绣纸

在西游记中,悟空是个极其重要的是灵魂人物。在他的衣着设计印刷上,依旧采用人们心中印象中的孙猴的形象。但日J刷中皮毛的部分都是在毛毡布质地的纸上用“刺绣”技法表现的。现在,制衣厂里的缝纫机已经大部分都用计算机来控制操作,用来缝制西服的大型刺绣机是不是也可以用来当做印刷机来使用呢?因为缝制数量不多,可能比印刷的价钱更低一些。我到儿个制衣厂考察了解之后,终于缝出了悟空的衣服和几个美丽的妖怪的外衣,它的特征就是“有手感的感觉”。这实现了很多人心底里对齐天大圣近距离触摸的理想。

1.2绒纸

绒纸是采用静电植绒技术得到的加工纸。考虑到儿童阅读图书的安全性,这里全部采用无漂白的纸做基纸,绒毛纤维也采用尼毛,胶剂也是严格按照儿童玩具的规格使用的。特别在有绒纸的特殊部分,儿童往往更有兴趣触摸,在触摸过程中,不能将印刷中有毒的物质带入口中,否则会给儿童带来伤害。这也是我们在选材方面的一个很大的用心,为此也是付出了更高的成本。

2.印前

印刷是书籍视觉语言的呈现技术,印刷本身与材料密不可分。肌理与材质的加入丰富了平面印刷的视觉语素。在实际运用纸张做设计的时候,要考虑的技术因素也很多,承重量、支撑力、抗水性、反光度等,都要经过反复比较和研究。在剧情设计中有一个场景要呈现出冰天雪地的感觉,而这种感觉的营造让人联想到小时候踏雪的经历,用踏雪的感觉去表现“冰与雪”。对于“冰与雪”的记忆的“纸”来进行设计,我希望能够使用一种白色的松软的纸张,以压凹的和烫透的表现技法,似的文字部分凹陷下去;而且凹陷下去的部分呈现出冰一般的半透明效果。在厂家的支持下,具有“冰一般”感觉的纸终于生产出来了。将文字的金属板加热,然后压在纸上,文字部分出现凹陷,因为热的作用,部分纸纤维融化成了半透明状态。在触觉上,最蓬松的纸面上印着文字附着在最上层,还有向下按压的空间。柔软的素材唤起了人们对冰雪的记忆。

3.视觉张力和视觉联想

立体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三维立体地更力¨直观的体会立体结构带来的震撼和与剧情结合的美感。必须从整体出发设计每一个结构,整体构成必须倾入完整的设计思路,并汇集多层关系的文字重叠和交错渗透的图版,实体和余白相互对应,烘托气氛,作品用游戏般的形态塑造手法细致经营,每一页的分割、折叠、缝缀都呈现无止镜的书籍语言。借助中国传统庭院的建筑理念“层层进深,互相同借,分割中有连贯,有贯通,障抑中有窥透”。巧妙的设计就是“得法不如得意,得意不如得气”蕴含气动之韵,这是书籍呈现的最高境界。

这种视觉张力的产生是依靠开本的大小和实现立休站立起伏的面积大小和高度来决定的。一个8开本的书籍能够站立的最高尺寸为25厘米。高于这个尺寸则不能完成张合的需要,也就不能构成完整的书。在最大限度的要求下设计出最大视觉张力的立体结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随着工学的介入,书籍立体设计的数据将更加精确、资料也更为全面。

在《西游记》原著中有许多精彩的打斗场面描写得十分逼真,而在我的书中想把这些动态体现出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牛魔王一扇子把悟空扇出了十万八千里。这一动作,就全靠翻开书的一霎那的动力带动书籍和立体结构。翻开的一安那,扇子是在扇动,而悟空也是翻滚的。这种动态的交互表现力,也充分展示了立体结构概念书的动态表现力。气氛与动作的结合,把读者带入了故事其中。在看不懂文字的低龄阅读者也能根据这一场景和动作推测出剧情。在视觉张力的表现上,立体结构可以在翻开书的一霎那冲破开本的限制,跳出开本所限定的平面,给予更多的视觉冲击,扩大了开门的尺寸,也夸张了视觉的界限

总结

通过自己的书籍设计作品《西游记》立体书的具体实验分析,认为对书籍形态设计中的立体设计的研究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表面的设计概念上,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其价值。把书看待成一个营造外在书籍造型的物化的构想和书在翻开后传达给读者的悲欢离合的综合思考。在设计这本书的起初对西游记的故事情节的反复阅读后产生的对西游的感性理解,再加上再设计立体翻阅细节的理性的分析、周密的计算、精心的设计、乃至读者对读图的视觉疲劳产生时的图片排版节奏上的把握。这近乎是演绎一出有声有色的有生命的戏剧,是在为书构筑感动读者的桥梁。

上一篇: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看版式设计中形式与内容的... 下一篇:“东倒西歪”裕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