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技术评估的相关问题探讨

时间:2022-10-03 11:23:33

卫生技术评估的相关问题探讨

摘 要:作为人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物质保障,卫生技术评估一直备受学者关注,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卫生技术评估的历史发展、内容、方法学特征,强调卫生经济学在评估过程中的应用,为深入开展我国卫生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卫生技术评估;发展;卫生经济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02302

卫生技术是提高卫生领域科技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推动力,其研究、发明、应用与推广代表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持续的卫生技术进步推动着我国国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物质内核。卫生技术评估是对药品,医疗程序,设施器材,组织管理系统,支持系统等的综合评价,它们都是医疗卫生技术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医疗费用水平高低的重要影响因子。高昂的医疗费用往往限制了人们对于卫生需求的满足,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对医疗卫生技术进行合理评估,选择真正安全、有效、经济的产品,从而解决有限卫生资源与无限需求矛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卫生技术评估正是在此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回顾卫生技术评估的发展,董恒进和徐文煜、薛迪做了相关介绍。美国国会于1972年成立了卫生技术评估办公室,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卫生技术评估机构,开启了卫生技术评估发展的时代。继美国之后,英国卫生技术评估协调中心(1990年),澳大利亚医疗服务咨询委员会(1997年)相继成立,通过评估卫生技术,为国家的卫生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瑞典在1987年、法国在1990年、西班牙在1994年、芬兰在1995年、丹麦在1997年都相继建立了国家卫生技术评估机构与项目。目前,几乎所有发达国家与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相继建立了官方与非官方卫生技术评估机构。我国自80年代引入技术评估的概念,开始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在国内推动和开展卫生技术评估工作的过程中,我国先后建立了四家卫生技术评估机构,即医学技术评估中心,生物工程技术评估中心,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和中国循证医学中心。这些评估机构也在卫生决策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全国范围共淘汰了35项检验技术,并确定新的替代技术。卫生技术评估在卫生管理决策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郭有德在研究国外已有先进卫生技术与借鉴的基础上,概况了卫生技术评估的概念――“卫生评估是利用流行病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概念和方法,通过阐明医疗卫生系统的有效性、效率和公平性及其相关性来评估医疗保健系统的表现。”这个概念指出了卫生技术评估的主要指标是有效、效率、公平和相关。在此基础上,孙荣国、曾智总结了卫生技术评估的内容,涵盖四个部分,“即技术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社会适应性。”同时将这四个部分进行量化,明确了相应的指标,包括:“①安全性指标,如不良效应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等;②有效性指标,如好转率、痊愈率、发病率、死亡率和患者生活质量、伤残调整寿命年、质量调整寿命年等;③经济学特性,通常会采用成本-效果、成本-效用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进行分析;④社会和伦理适应性,即医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技术运用的后果尽可能地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伦理与道德等方面相符合”。

卫生技术评估的“四个特性”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学术领域的广泛认可。但是现实中缺乏结合四个特性及相互关系的系统评价。因此,李静、李幼平、刘鸣指出,卫生技术评估应该是融合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评价,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等,评估的流程可以使对对卫生技术进行针对性的临床试验,也可以综合分析评价卫生技术的相关信息,常见的方法有专家咨询法、比较分析法,现今更越来越注重运用卫生经济的分析来评估卫生技术。目前世界上各评估机构最常采用信息合成的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或系统评价。事实上,朱雯、任建萍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等,通过综合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先后建立了卫生技术推广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并在“慢性疼痛治疗神经阻滞技术”的适宜性评估、“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在小儿佝偻病诊治中的应用”的适宜性评估、“DP- 2.0型手持式心电图分析仪”的适宜性评估和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评估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学者们的研究表明,卫生技术评估的过程应该是方法学的综合运用。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经济学等方法学的日益成熟,成本-效果分析这样经济学评价的不断完善,使得卫生技术评估也更加系统、科学。

综上,卫生技术评估需要多学科的不断融入、综合,尤其需要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的加入。李静介绍了卫生技术评估的经济学特性。“卫生技术的经济学特性包括卫生技术的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特性。微观经济学特性主要涉及某一卫生技术的成本、价格、付费情况和支付水平等,也涉及比较应用卫生技术时对资源的要求和产生的结果,如成本-效果、成本-效用和成本-效益分析。宏观经济学特性包括新技术对国家健康费用的影响、对卫生资源在不同健康项目或健康领域中分配的影响、以及对门诊和住院病人的影响。其次还包括对调控政策、卫生改革和技术革新的政策变化、技术竞争、技术转换和应用的影响。”

对于经济学在卫生技术评估中的重要性,虽然已经被业界广泛接受,但仍尚未明确提出如何具体的应用药物经济学。郭有德将药物经济学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了效率评估与经济评估的环节中。“医疗服务的成本是非常复杂的,哪些成本应该考虑在经济评价中?这个问题将涉及到站在什么立场来评价。由于卫生经济学是建立在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对成本的计算应该从全社会的角度而不是单从病人或服务提供者的角度,也就是说对成本的计算应尽量全面,任何与医疗保健相关的成本都应该包括进来。”成本-效果分析(CEA)和成本-效益分析(CBA)是常被用于医疗保健的效率分析方法。服务会消耗资源,卫生经济学知识的运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界定成本和收益,在资源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更好的在众多的卫生技术项目中进行优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于卫生经济学的具体应用,我们应该认识到,成本和收益是经济学评价的两个主要要素,注重成本-效益的分析有利于更好的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医疗服务,帮助我们科学的做出选择。对于成本部分的研究,学者们[3,9-11]将成本通常划分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无形成本。在医疗领域,直接成本是指与医疗干预直接相关的一切成本,包括消耗的产品、服务和其他资源。间接成本是与疾病、残疾或者死亡相关的病人劳动力的损失,还包括病人治疗和家庭照顾的时间等。间接成本的计算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在理论成本测量范围,应该从全社会角度出发。成本-效益分析是用于比较某一项目或者干预措施所消耗的所有资源的价值(成本)和由该项目或者干预措施带来的产出的价值(效益)的方法。效率是经济学理论和评价方法的核心,理论基础来源于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将效率视作帕累托最优。对成本-效率的分析是将医疗技术的结果和它所花费的卫生资源相比较,主要包括人力资本法、意愿支付法,是对卫生经济学的具体应用。因此,一个好的经济学评价应该尽可能准确地估计成本,并从全社会角度来审视干预项目带来的结果。

尽管卫生经济学在卫生技术评估中的应用尚未明朗化,在一个相对年轻的研究领域,存有争议并不奇怪,但是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卫生技术评估需要特定的专家和政府机构组织,需要全社会的通力配合。如何将卫生经济学的结果指标应用到卫生技术评估乃至卫生资源决策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深入探讨。我们应尝试着综合运用方法学原理,建立评估体系,针对指标的经济学特征,运用经济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从而体现经济学在卫生技术评估中的重要性和利用经济学的可行性,实现分析在评估卫生技术的过程中该如何运用经济学,完善卫生技术评估体系,强调药物经济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恒进.卫生技术评估的进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3,16(3):157162.

[2]徐文煜,薛迪. 美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的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1):810.

[3]郭有德.卫生技术评估的技术与方法[J].中国卫生统计,2009,8(26):441444.

[4]孙荣国,曾智,饶莉,张卫东. 卫生技术评估与卫生适宜技术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490491.

[5]李静,李幼平,刘鸣.卫生技术评估与循证医学[J].华西医学,2000,15(1):69.

[6]朱雯.浙江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筛选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07.

[7]任建萍.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综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8]李静.卫生技术评估的基本方法[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3,3(4):315320.

[9]祁国明.卫生技术评估[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0,3,13(1):34.

[10]李幼平,王莉.卫生技术评估与卫生决策[J].中国循证医学,2001,8,1(2):6770.

[11]Drummond,M.F.卫生保健项目经济学评估方法[M].李士雪主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2]朱虹,马爱霞. 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的相关问题探讨[J].

[13]1.Lu AA,Charles EB,David RL,et a.l Evaluating the medical care system. Health Administration Press,1993.

[14]FitzpatrickR,Davey C,BuxtonMJ,et a.l Evaluating patient-based outcome measures for use in clinical trials.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1998,(2):186.

[15]陆传统.医学技术评估[J].宁波医学,2000,12(6):28929.

上一篇:当代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 下一篇:企业新形势下的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