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会计可靠性原则的局限性

时间:2022-10-03 11:05:31

试论会计可靠性原则的局限性

摘 要:在我国,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原一直占会计原则的主导地位,但是,与国际上通用的可靠原则相比,真实性原则只是局部反映了可靠性原则。随着现代产业结构的转型,可靠性原则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由满足一定的目的和诚实的内容记载来决定,不再使用可靠性原则。

关键词:会计原则 可靠性 真实性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把“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第十条)作为一般原则的第一条列出。我国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原则一直占会计原则的主导地位。但是,与国际上通用的可靠原则相比,真实性原则只是局部反映了可靠性的原则。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结合我国的会计实践对会计可靠性原则进行再认识,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再探讨。文章首先把美国FASB和我国会计准则中可靠性原则的内容进行对比,探讨在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原则中可靠性原则是如何进行反映的;其次,对可靠性原则的局限性进行论述;最后,对可靠性原则的变革方向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原则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80年5月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二号《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将决策有用性的两个主要质量特征概括为相关性和可靠性,并且指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源自两个分开的特征,即反映真实性与可核性。信息的中立性也和这两个特征一起产生作用,影响其有用性。”其中的可核性是指独立的会计人员采用相同的会计方法,会得出高度一致的结果。中立性是信息不应当有预定结果的偏向,也就是制定或执行各种准则时,主要应当关心所产生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而不使信息受特定利益者的影响。

我国的会计制度对会计可靠性原则没有明确规定,真实性原则是主要原则。是否把真实性原则改为可靠性原则一直是会计界争论的一个焦点,主要原因是真实性原则不能作为会计信息有用性指标进行评价。

二、可靠性原则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的目的和可靠性原则

有限公司主要采取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股东负责出资和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监督,管理层负责企业的运营,并保证股东的资本能够增值。有限公司的会计同样适用《企业会计准则》,采用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所以,评价股东投入的资本是否得到了合理利用,有无增值时,应该是跟资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对比。现实中企业会计面临着许多复杂的情况,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事实上否定了环境变化因素的影响。

在这种核算体制下,为股东提供的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主要是指会计信息是否提供了关于股本增减值判断的依据,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自然与股本的增减值判断的目的直接相关。但是大多数的会计准则都没有对如何判断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作出具体规定。

(二)会计行为和可靠性原则

会计行为是会计行为主体(个体和群体)采用一定行为方式开展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它依存于会计行为目标,并受制于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因。 依据会计循环过程,会计行为包括会计确认行为、会计计量行为、会计记录行为和会计报告行为。会计确认行为是解决会计信息系统应输入什么数据,以便加工处理及输出信息的一种行为。会计计量行为是运用一定计量尺度(或计量单位)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确定各项经济业务及其影响的价值量的行为。会计记录行为是会计人员将各种数据分门别类、序时和规则地记载于一定的会计凭证、账簿上,最后表达出记录和加工结果的行为。会计报告行为是指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的行为。

在我国,企业的会计行为必须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股东要求的会计情报的可靠性便被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一定情况下,股东要求的会计情报的有用性可能无法实现。

(三)独立审计和会计可靠性原则

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关于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的规定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会计账簿、报表上没有任何虚伪的记载。关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股东不能从财务报表上简单地分辨出来。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专门审计机构的审计来确认。

会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等方面发表审计意见。审计工作中关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审计也只是限定在财务报表是否符合准则和制度的规定,有无虚假记载的范围内。

三、关于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原则订正的构想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一定意义上并不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而是是否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现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正在准备对原有的会计信息可靠性原则进行订正。订正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的两个方面。

(一)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利用者的基本需要,比如投资决定时必要情报的提供,也就是把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作为财务报表的首要目的。

(二)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否符合报表使用人的目的和内容的可靠性,在世界各国的会计实践中都有体现。在FASB和IASB的构想中,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由满足一定的目的的需要和诚实的内容记载来决定,不再使用可靠性原则。

传统的企业会计是以工业企业为基本对象发展起来的。增加销售收入和降低成本是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会计核算的对象以有形资产为主。随着近年证券市场的完备,金融企业的迅速崛起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大量网络公司的发展,新型企业的资产特征开始从有形转向无形。

到目前为止,会计实务一直是以大家认可的惯常方法进行的。比如,关于原材料成本的计价只要前后期的计价方法保持一致,先入先出法、平均结转法、后人先出法中的哪一种方法都可以采用,但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企业和网络企业的发展,用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方法开始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时价计价的方法开始越来越受重视,而对会计信息的可对比性和可审查性的要求开始不再受重视。为了检查财务报表是否依据一定的会计规定编制的可靠性原则也出现了被诚实的内容记载而取代的趋势。

四、小结

通过这篇文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中虽然没有对可靠性原则做出明确规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会计可靠性原则。在会计实践中,会计的可靠性原则也有有用性原则,但是随着现代产业结构的转型,可靠性原则的规定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如何对我国的会计制度和准则进行改进,使其真正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应该是我国会计领域的一个课题。

上一篇:浅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 下一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升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