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健康教育

时间:2022-10-03 11:04:24

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58-01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健康教育

代谢综合征(MS)是心血管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其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腹型肥胖、炎性反应和内质网应激、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1],MS能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健康教育在MS患者临床护理中尤为重要,2008年-2010年,本科对80例MS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35-45岁,大专及以上46例,中专23例,小学6例,文盲5例,以上病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2]:①腹部肥胖:腰围:男>90 cm,女>85 cm;或体重指数BMI≥25 kg/m2;②血三酰甘油TG≥1.7 mmol/L;③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④血压Bp≥130/85 mm Hg(1 mm Hg=0.1333 kPa);⑤空腹血糖FPG≥6.1或糖负荷后2 h血糖≥7.8 mmol/L或有糖尿病病史。具备以上3项或以上者,即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1.2 结果:健康教育后MS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显示:BMI减少2~3 kg/m2达62.5%,Bp≤130/85 mm Hg达75%,58.3%血脂基本正常,81.25%血糖基本正常,腰围减少1~3 cm达62.5%,hs-CRP<1 mg/L达62.5%,遵医行为达70%以上,患者MS知晓率提高至100%。MS的3项以上组分达标率为62.5%。

2 健康教育

2.1 健康教育的方法:一般采用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对275例大于等于小学文化程度的患者主要利用教育处方讲授健康教育的内容;对5例文化层次较低的患者,结合图片解释,利于患者理解。

2.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2.1 饮食:腹型肥胖常作为MS的首发症状。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脂膳食是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3]。治疗性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为MS的根本和首要的措施,贯穿与MS的病程的始终。合理的膳食应低脂低盐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饮食,限制总热量,减少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如水果、果汁、蔗糖、糖浆、蜂蜜、麦芽糖)摄入,而增加复合碳水化合物(如谷物、薯类、大豆、麦片)的摄入,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粗粮、杂粮),避免暴饮暴食或极端膳食,戒烟少酒。

2.2.2 运动:减轻体重,即使只有5%-10%,身体就可获益。当体重减轻后,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提高。减轻体重的切实目标为6-12个月体重减轻7%-10%[4]。选择低强度、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行走、骑车、慢跑、跳舞、游泳等。运动强度应该是渐进式的,长时间的低强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加瘦体质,减少体内脂肪的堆积。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运动5次,开始时可每周2-3次,以后逐渐增加至每周5次以上。运动时间为每次1-2小时,运动时间最好选在下午或晚上。

2.2.3 个体化药物知识:针对MS各个组分异常指标进行个体化药物干预。调脂可选他汀类药物,不但使LDL-C显著降低,还具有改善内皮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5]。降压可选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降糖可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或二甲双胍等胰岛素增敏剂。抗凝可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定期查肝功能,如GPT升高3倍以上则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调整剂量;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应注意有无黑便腹痛、皮肤黏膜出血;应定期查血糖、血压、血脂、尿酸等。

2.2.4 心理知识:要保持情绪稳定,心情差时多于家人、朋友、和医护人员交流,及时疏解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5 疾病知识宣教:让患者充分认识到MS是由于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明确MS是什么病、危害和防治措施。

3 讨论

多项研究表明,无论是改善生活方式,还是药物干预,都有效改善MS的危险性,降低心血管病发生和死亡风险,减少MS发病率。

实施健康教育使MS患者得到正确、及时、有效的指导,使患者树立健康意识,自觉遵医治疗,采纳、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坚持合理饮食与运动,从而达到近期改善生活质量,远期达到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MS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李小英,黄 韵.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

[2]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

[3] 关邵晨.北京城乡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现况调查[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6,3(25):219-221.

[4] 戴军.多因素干预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J].上海医学,2007,30(7):540-541.

[5] 肖 扬,周智广.代谢综合征的药物干预[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1):920.

作者单位:322100 浙江省东阳人民医院16病区心血管内科

(上接第357页)

选择合适的质控样本,仔细绘制质量控制图。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减少分析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选择质量好的试剂,减少仪器和试剂因素引起的误差。

3 检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 检验结果的确认:检验分析结束后应对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进行确认,确认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是否符合要求,对有特殊情况的检测标本和结果需加以说明;确认标本处理过程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干扰因素等;确认仪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分析系统误差并确认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确认检测试剂有无质量问题,是否在有效期内;确认检验人员的操作是否符合要求。以上各点均没有问题时,才可认定检验结果是准确可靠的。

3.2 检验报告单的审核: 检验报告单是为检验结果的信息载体,是临床医师进行病情判断的依据,故检验报告单的审核管理至关重要。检验人员应注意同一受检者不同检验项目结果之间是否相互符合,如有疑问应进行复检。检查后由审核人员审核,审核合格后才可以发放。有特殊的异常结果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必要情况下可重新留取标本复检。

3.3 注意分析后标本的保存: 检验分析后,采集的标本不可随意丢弃,应根据标本种类及检测指标的不同分别进行保存,保存时间及环境、温度应符合要求,确保保存后的检测结果与初次检测结果仍有可比性。

3.4 注意与受检者、职业健康监护评价医师的信息沟通:每一项检验项目都需要受检者、检验人员及临床医师三者间进行密切配合。在分析后根据检验结果的相关信息告知受检者及职业健康监护评价医师,与受检者及职业健康监护评价医师进行信息沟通,分析有无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指导检验人员对检验结果的分析。

4 影响职业健康监护质量的其他因素

目前我国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存在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作不规范、缺少统一管理平台等问题,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随意性较大等问题,部分机构检测技术和设备不符合标准,临床医师对检验结果的判断和结论不准确,不能有效识别复查对象或疑似职业病例,未对复查人员、职业禁忌证或疑似职业病例进行有效处置等,都可对职业健康监护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5,6]。

所以,影响职业健康监护的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资料显示,引起检验失误的因素中,在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比例分别为42.7%、31.5%、25.8%,如表1所示。

在工作中,检验人员应严格对检验分析前、分析工作中、分析后三个步骤进行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的准备及标本采集工作,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正确的结果,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参考文献

[1] 茅蓉, 姚耿东. 我国职业健康监护现状[J]. 浙江预防医学, 2010, 22(2): 15~17.

[2] Plebani M.Errors in clinical laboratories or erors in laboratory medicine[J]. Clin Chem Lab Med, 2006, (44): 750~759.

[3] 于贵新, 王萍, 苏英, 等. 职业健康监护中检验的质量控制[J]. 职业与健康, 2008, (13): 1340~1341.

[4] 遇阳. 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14): 103.

[5] 张巧耘, 白莹, 朱宝立. 江苏省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存在的问题探讨[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7, 20 (2): 137~138.

[6] Stark A, Jones BA, Chapman D, et al. Clinical laboratory specimen rejection: association with the site of patient care and patients’ characteristics[J]. Arch Pathol Lab Med, 2007, 131(4): 588~592.

作者单位:411100 湖南省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一篇:改进式与传统乳腺癌术后康复训练操的效果对比 下一篇:浅谈如何调动中专学生体育课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