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聋生课程整合研究

时间:2022-10-03 09:20:18

信息技术与聋生课程整合研究

摘 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到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聋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拉开了帷幕。为了促进聋生的有效学习,以湖南省特教中等专业学校的聋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信息技术与聋生课程整合的研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聋生;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8-0107-03

1 引言

目前,我国约有7000万残疾人,听力障碍者占到三分之一左右。这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由于生理上的障碍,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不得不付出百倍努力和艰辛。各学校开展聋教育的目的就是创造各种条件,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以便在他们走向社会、面向未来的时候,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信息技术不仅仅给正常人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样也给聋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是人体功能的延伸。对于聋生而言更是如此。运用先进的技术,不仅可以补偿聋生的听力缺陷,更能够实现聋生视觉上的延伸,从而使聋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1]。

所谓信息技术与聋生课程整合,就是在聋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换句话而言,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聋生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知识的传递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将各种知识以可视化、多样性的形式呈现在聋生面前,最大限度地调动聋生多种感官参与,将其生理缺陷在学习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到最小,从而激发聋生的学习动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和聋生课程整合是实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优化选择,整合后的课堂教学不仅具有传授科学知识的功能,而且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2 信息技术与聋生课程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为教学带来了诸多活力与希望,可以说现在的课堂教学已经与信息技术融合一体了。同样对于聋生教育也是如此,将信息技术贯穿于聋生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学习工具、知识的传递工具。融合后的聋生教学不仅具有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功能,而且能够培养聋生的处事能力以及终生学习的态度[2]。

现代信息技术综合多种媒体功能,使知识的呈现方式更有灵活性,这样就增强了课程内容的吸引力,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聋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补偿了聋生的部分生理缺陷,发挥他们以目代耳的特点,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样,实现信息技术和聋生课程整合,对于培养聋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提高全民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3 信息技术与聋生语文课程整合案例分析

聋生的语文教学在特殊教育中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却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由于听觉障碍,他们无法通过听觉来获取信息,大多是通过手语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然而这对于聋生来说却存在其他的问题。因为对于正常人而言,他们是通过语言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自然不懂手语,也不能领会聋生通过手语所表达的意思,所以这就要求聋生在和正常人的交往中,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这时他们就必须用到语文,才能和周围的人沟通,和整个社会沟通。进一步来讲,只有掌握好语文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这也是为今后的工作、生活打好基础。

对于聋生而言,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语文,他们可能由于听力上的障碍根本不能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可以将语文的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形、动画等多种方式呈现,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聋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里通过观摩长沙市特教中等专业学校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课程,并以此为案例,分析信息技术与聋生课程整合的过程。

聋生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1)教材内容分析。聋生由于听力障碍,思维不能正常发展,而现在的手语教材又有很大的局限性,有不少聋生即使在校读书七八年,其书面语言中仍然存在句子不通的情况,不仅逻辑上不通,而且有的甚至连想要表达意思都表达不清楚。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长沙特教中心服装设计专业的聋生,他们虽然学的专业知识是中专水平,但是他们的语文水平却相当于小学二年级的水平,因此其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其已有的知识水平开展。另外,由于他们听觉障碍导致其没有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其教学的进度也很慢。

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以图片、文字、游戏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聋生在看中学、玩中学、做中学,使聋生从两个方面受到教育:一是使他们能够辨认出教师的手语或者其他方式(图片、动画)所表达的动作,能够将动作用书面语表达出来,锻炼他们的书写能力;二是通过观察和学习,聋生能够总结一些规律,如手发出的动作带有提手旁,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和学习,发现嘴巴做出的动作都带有口字旁,手发出的动作带有提手旁,与脚有关的动作带有足字旁,等等。

②过程与方法:识记生字,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字型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发现,相互鼓励,相互学习。通过让学生来评判回答问题的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并让其进行补充和改正,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又学习了知识。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给予赞扬;对于没有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给予鼓励,希望他们不气馁,再接再厉,这样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者特征分析。聋生的心理与正常学生有很大的区别,大多数聋生由于生理障碍,更容易形成自卑、胆小和敏感等性格特点,教师若是一味地批评指责,不仅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而且会打击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挖掘每个聋生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都应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蔽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独特的音响。”沉睡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愫,需要教师的激情去点燃。

4)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情境创设:首先通过手语表达一些词语,并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然后通过一些图片让学生用一些字或词语来描述这些图片所涉及的动作自主活动;教师安排学生加入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说话写话的练习,使死板的教学变为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总结转化:学生通过观察和学习,发现一些字都具有的相同的特征,教师对其作出相应的总结,如嘴巴做出的动作带有口字旁,手发出的动作带有提手旁,与脚有关的动作带有足字旁,等等

聋生语文教学过程

第一,导入。教师用手语表达出几个事件如“理发”“吃饭”“洗衣服”“砍树”“锄地”,让学生回答这些手语表达的意思,学生将答案写在黑板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直面带笑容,学生表现很积极。当有些学生回答出现问题时,教师一直用手语表示“帮帮他(她)”,引导其他会的学生来完成。接着,教师放映幻灯片,显示出两幅图片,一幅是“浇花”,一幅是“打电话”,同样需要学生将图片表达的动作写在黑板上,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二,学习内容:人物的动作描写。现在教师让学生针对刚刚学习的动词“浇”与“打”,学会组词,同样让学生写在黑板上,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三,判断对错。用幻灯片显示出几个表达动作的词语,如“作业写”“问题回答”“牵手”等,这些词语中有些名词与动词是颠倒的,这么做是为了培养聋生的逻辑思维,防止出现语句不通的情况。

第四,表演与游戏。通过幻灯片显示“我们的身体部位会有哪些动作,如手、脚、头、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用表演与游戏的形式使学生理解身体能做出的动作,请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猜测表演的是什么动作。教师还请了三组学生进行了脱衣服与穿衣服游戏比赛,在游戏结束后,请学生完成幻灯片上显示出的脱衣与穿衣的填空题,填入相关动词。

第五,找一找。幻灯片上显示出一些动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很快就发现,嘴巴做出的动作带有口字旁,手发出的动作带有提手旁,等等。这样一来就方便了学生去记忆一些动词。

第六,翻译。由于这些聋生所学专业是服装设计专业,所以教师就用手语表达了服装设计过程中常用的动作“量尺寸”“画图”“裁剪”“缝”,同样请学生写到黑板上。

第七,看图写句子。教师针对一开始出现的两幅图,需要学生写句子,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将句子写在本子上,然后教师请两个学生将自己的句子抄到黑板上。

最后,教师针对这节课的内容作了总结。

聋生语文教学评价 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关注学生在课堂过程中的表现,哪怕学生只有一点点的进步,教师都会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另外,教师也会通过互动的方式对整个教学进行评价,如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方式。总之,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友爱、平等的“对话”,这种“对话”过程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情怀,让人从聋生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出发,对他们的发展过程做出评价,并给予他们适当的赞扬,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激励他们向更远大的目标努力。

4 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聋校课程整合给特殊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整合于聋生课堂教学中,大大地提高了聋生的综合素质,为聋生迈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此项研究任重而道远,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探索,将信息技术与聋生课程进行高度的融合,进而提高聋生的课堂教学质量,更好、更快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袁瑛.现代信息技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2]栗海岩,周晓新.现代信息技术与聋生教学整合的研究[J].福建电脑,2012(3):25-26.

[3]李苏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聋生的有效学习[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上一篇:理工类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因地适宜发展城镇化农业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