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与读图时代的表达元素

时间:2022-10-03 08:51:44

新闻摄影与读图时代的表达元素

中图分类号:G2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1

摘 要:在各方面都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摄影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发展,数码摄影已经普遍走入人们的生活,人们生活的读图时代已经来临。本文对当前在从事新闻媒体摄影工作进行阐述,提出视觉是读图时代新闻元素一些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视觉读图时代新闻摄影新闻元素

读图时代的影响,比我们预计的更多,它对视觉审美与阅读观念的冲击与变革,比我们估量的更大。读图时代强化了新闻图片在传媒上的地位和作用,新闻图片质量的优劣反映出摄影记者素质的高下。报纸的图片和版式可以说是报纸的表情,通常,视觉直指的阅读效应是易读、悦读,而视觉最终的目的地,则是心理满足、人文抚慰。视觉抵达的三种境界如何让视觉元素发挥出最佳力量, 是摄影图片在起到关键作用,视觉语言在版面上的表达了清秀、地域文化的印记、城市时尚的元素。

一、视觉语言在版面上的表达

《嘉兴日报》在此次改版中,创新图片运作机制,率先成立视觉中心,统筹报社所有媒体图片的采、编、发及报纸版面的组版与美术设计,让摄影采访和版面用稿实现无缝对接,保障视觉语言在版面上的充分表达。

报社高薪聘请的第一个人才就是视觉总监,由他全面负责《嘉兴日报》和《南湖晚报》的摄影和美编工作。我们认为,只有将以照片为中心的视觉元素进行时尚的包装后传达给广大读者,让读者喜闻乐见,这样的内容才会得到有效的传播。成立视觉中心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只有摄影部是没有用的,因为一般报纸的版面都是文字编辑说了算,但照片发什么位置、发多大篇幅,文字编辑往往凭感觉,缺少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时候会把摄影记者辛苦拍的照片放在很不起眼的位置。长此以往,摄影记者就会投其所好,编辑喜欢什么就拍什么,这很不利于图片质量的提高。为真正让图片在版面上确立主导地位,报社决定成立视觉中心,使图片采集、图片编辑、版式设计不受编辑部门的影响。

视觉的创新带动了《嘉兴日报》的全面创新,不但使《嘉兴日报》的图片质量在短期内得到了大幅提升,图片的功能也从过去的版面点缀与美化上升为吸引读者眼球的重要新闻元素,成为读图时代提高报纸竞争力的有力武器。随着报纸面貌的焕然一新,《嘉兴日报》和《南湖晚报》在地市报版面评选中相继夺得党报头版、党报专版、都市报头版、都市报专版4项金奖。2007年,《嘉兴日报》又被中国新锐媒体视觉联盟吸纳为新一批成员,成为首家加盟的党报。[1]

二、艺术摄影与新闻摄影的区别

新闻摄影是通过摄影这种最直观的手段来对新近发生的事物、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报道,属纪实范畴。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对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的区别并不很清楚,新闻照片只要照好了就可以成为艺术照片。其实不然,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界限不清,使许多摄影记者不屑于搞新闻摄影,有些人拿着记者证,扛着公家的相机,拥有报社先进的暗房设备和各种公费拍摄机会拼死拼活地去挤影展影赛的独木桥而把报纸的版面交给编辑经营,让通讯员去拍摄或者是拿点记录式的图片来交差,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由于艺术摄影注重的是一种光影效果形式美,而很少去关注事件本身的真实性。每一个搞摄影的人都清楚我国现阶段的艺术摄影赛中都讲究形式美而忽视作品的内涵实质,如果没有美感就很难在影赛中获奖,这就促使摄影者为达到“创作”水平而在拍摄中摆布导演,甚至进行虚构。摄影记者在这种创作方式的影响下在拍摄各种题材的作品时总免不了摆布几下,这一点笔者在地市报社从事断闻摄影工作是深有体会的。再加上评委评判标准的差异和评委本身的素质制约而忽视从新闻摄影的本质出发,没有以真实性,新闻性与动人性和典型的瞬间抓取出发而像评艺术作品一样以其形式、用光及经营位置评定其成败,对新闻摄影提出不必要甚至是错误的高要求。

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有各自不同的任务、作用和要求。就以题材而言,艺术摄影的摄影者总是要经过酝酿、选择、组织,根据思想内涵、形象的表现力度和对创作者本人具有吸引力等三个方面进行取舍,而新闻摄影的题材方面必须根据尽可能多地传递新闻的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结果)来取舍,其成败取决于题材的新闻价值,其次才去考虑其形式,用光和构图.在文字配置方面艺术作品重在简练含蓄,寓意深刻,而新闻摄影则要具体,准确,简明地阐述事件本身。在表现手法上,艺术摄影是塑造形象,而新闻摄影是形象纪实,艺术摄影创作时可摆布导演而新闻摄影则要完全尊重事件事实,绝对不允许摆布导演。[2]

三、摄影记者的法律困境

记者经常被称为“无冕之王”,摄影记者经常拿着“长枪短炮”更令人羡慕。人民给摄影记者以很高的地位和采访便利,但摄影记者在采访时也不是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采访活动必须在法律规定和行业自律范围内进行。

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件的采访,阻碍摄影记者的往往不是被采访的个人,大多数情况是在现场执行公务的公安、消防、保安等维持秩序的人员。但从《人民警察法》、《消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条文中,很难找到不许摄影记者采访的具体规定,但摄影记者在相应的现场采访时却经常不顺利。摄影记者在类似的场合拍摄的照片如何处理,为警方提供证据的胶卷所有权、使用权归谁?本人就此咨询过法律界的人士,他们对此也没能解释清楚。如今,摄影记者面对的此种法律困境已经越来越多。看来,解决此种现象的最好办法是出台《新闻法》,如果出台整部《新闻法》还不成熟的话,制定比较容易操作的《新闻记者法》或相应的规定作为过渡,也不失是个好的办法。[3]

四、结 语

摄影是一门艺术,我坚定自己的这个想法,那么在新闻摄影中,我想我们的拍摄过程也是需要容入自己的创造和情感的。把新闻摄影艺术化,最大限度反映事物的艺术角度,发挥自己主观创造力,更好的更有张力的去表现自己的新闻事物主体。也许会有很多的朋友责问我,新闻摄影抓拍到最关键的瞬间就可以了,而且也没时间去考虑那么多的事情,事实是这样的,但是我们摄影的艺术性,是在摄影外的学习和提高,是在摄影后的分析及自我认识、自我提问,如果相似的情况,环境,我们会怎么样表现会更好,怎么样构图会更好,怎么样去表现会更好……?目前看到不少新闻摄影的片子我不敢苟同,但是我想对于摄影,我们有待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艺术修养,提高我们自身对事物的理解和观察力,我们每个人,应该用脑去拍摄。

“新闻摄影之父”埃利希・萨洛蒙曾这样说:“如果一个摄影记者不想仅仅成为一个工匠的话,那么他就必须为形象的创作做不懈努力,应该反复地思考如何才能获得‘独特’的照片。”在这里引用这句话希望可以影响我们每一位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人,对待自己的事业,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扣林.视觉是读图时代提高报纸竞争力的有力武器[EB/OL].2010年2月2日.中国报业网.

[3]齐洁爽.摄影记者的法律困境[EB/OL].

上一篇:对初写新闻稿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主持人与电视节目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