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拉德茨基进行曲》一样

时间:2022-10-03 08:26:56

如果不是《人民日报》某一天头版头条使用了“给力”,给力恐怕至今还是只是一个网络名词。若要给“给力”记功,那要归功《人民日报》,《人民日报》的“给力”才是最给力的。

“给力”最初的错解,有望文生义的导向,将“给力”解释为“给……力量”似乎也通情达理,看到“给力”,想到的是“鼓劲”,从字面上理解,从语法上判断,给力和鼓劲,还真是一对阳光好青年。

事实上,从鼓劲到给力,也确实有一条时光隧道的连接;可以顺着这一条时光隧道更远的地方,可以找到曾经也热闹过的站点:鼓气……

鼓气的感觉并不很遥远,并不很陌生。最艰难困苦的年代最需要的是鼓气。 “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这么一句台词所以经典,因为我们也很多年的感同身受。鼓气时代是口号时代。当一个人一无所有的时候,唯有鼓气才能活下去。

鼓劲显然不一样,鼓劲的劲,就在身体内蕴藏着。一个人鼓劲的时候,已经不必为有没有牛奶有没有面包担忧了,他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但是还没有达到,还差一截;“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将自己的勇气和距离上游的差距放在自己心里,是在向上游叫板。

当我们赞赏鼓劲不拜下风的精神时,其实我们也承认了自己不在上风;鼓劲还有一层意思更容易被忽略:鼓劲是被动状态,是被鼓劲,被召唤,即使是互相勉励也是互相鼓劲,互相感染,给力不是攀登途中,却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时分,也犹如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那一首压轴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台上台下的共鸣。

给力是主动的,这一份力是自己给自己的力,所以才带劲;给力是自信的,这一份力是真实的力,从心里爆发出来的力;给力是有底蕴的,这一份力不是偶然形成,它是从自己心路历程里历练而来,裹挟着昔日的鼓气鼓劲。本期刊登的《30万年薪丢一边,就为骑着三轮摩托走世界》,是名副其实的给力。

给力是精彩,给力是否就等同于成功?是等同于成功,只是成功并不等于功名利禄的集大成。有一位母亲,很不幸生育了一个脑瘫的儿子,母亲每天锻炼他走路,当儿子终于颤抖而歪斜跨出一小步的时候,母亲拉住儿子喊了声:儿子真给力!这一份给力也许只有母亲感觉到,但是同样像维亚纳新年音乐会压轴的《拉德茨基进行曲》,会激起情不自禁的掌声来共鸣。还有这么一位女人,生活绝症后决意与丈夫离婚,之后前夫再婚后又给予她生命的希望,这何尝不是一种亲情给力!本期《离婚了,你是我的前夫,你们是我的亲人》值得一读。

上一篇:狠心婆婆夺走了我的房子 下一篇:你想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