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魂转向学说”教育最终目标的思考

时间:2022-10-03 06:15:01

关于“灵魂转向学说”教育最终目标的思考

灵魂承载着国家,教育引领灵魂的转向,理想国度的实现有赖于良好教育的实施,这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内关于教育思想的基本思路。作为与卢梭的《爱弥尔》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齐名的教育史上的三大里程碑之一,《理想国》中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在书中描绘了公民教育的整个过程和内容,认为美好国度的实现根本上取决于教育,在他看来,教育是促使灵魂转向的艺术,借助于教育,灵魂得以不断提升,可以从现象世界转向理念世界,即从可见世界转向可知世界,以致达到最高的善,在这过程中,哲学王逐渐被培养出来,正义的国度即理想国最终得以实现。

1 《理想国》中“灵魂转向学说“的主要观点

在本书的第六卷中,柏拉图明确了选择哲学家作为城邦的护卫者的最终答案,并提出了作为城邦的护卫者的哲学家应有的天性:敏于学习、强于记忆、勇敢、大度等等;同时,反驳了社会上关于哲学家是怪人、对城邦无用等的误判,进一步说明,“真正”的哲学家是“少之又少”的,进而讨论如何培养真正的城邦护卫者、统治者(即哲学王)的问题。在讨论如何培养哲学王的过程中,柏拉图提出了哲学王必须拥有能通过“最大的学习”(P258)获得“最大的知识”(P260)的灵魂,能通过学习最终获得“善的理念”(即知识)。据此,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太阳喻”及“线段喻”。“太阳喻”中,柏拉图用太阳比喻“善的理念”,指出“善的理念”是“给予知识的对象以真理给予知识的主体以认识能力的东西,是知识和认识中的真理的原因”(P267),而教育,则是促进受教育者认识并拥有最高的“善的理念”的过程;“线段喻”中,柏拉图认为世界是二元的,将现实世界分为不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代表了可见世界(现象世界),另一部分代表了可知世界(理念世界),又进而再把可见世界分为影像和实在、把可知世界分为从假设到达结论和借助于辩证法到达真理两部分,并且,与世界的四个部分相对应,柏拉图把灵魂也分为四个部分,即理性、理智、信念和想象,这种世界与灵魂的对应关系,是柏拉图认识论的基础,是认识“最高的善”的前提。灵魂从想象、信念、理智直到理性的上升过程,即是一个认识不断上升的过程,同时也是受教育者通过教育促使灵魂得以转向的受教育过程。

在本书的第七卷,柏拉图通过“洞穴喻”描述了“灵魂转向学说”的具体内容及如何使灵魂转向的艺术,他把洞穴的内外比喻为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把洞穴中的火把比喻为“太阳”,灵魂的转向的过程即是一个人的灵魂如何从可见世界通往可知世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育起到了帮助灵魂转向的作用,并在此提出了“最终的善”的概念。在教育内容上,柏拉图规定了培养哲学王必须学习的科目,算术、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并指出,最终通过运用这些知识指导辩证法的学习,辩证法是哲学王必须掌握的知识,是位于所有学习中的最上层,是“最大的知识”、是获得真理即“最终善”的唯一途径。在教育的过程的讨论中,柏拉图完整地论述了哲学王培养的整个过程,第一阶段从幼年至十七八岁,儿童主要接受音乐和体育教育;第二阶段从十七八岁到二十岁,主要进行军事训练和体育训练,培养学生勇敢的美德;第三阶段从二十岁至三十岁,主要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学和谐音学(四艺),该阶段为学习辩证法做准备;第四阶段三十岁至三十五岁,学习科目是辩证法;第五阶段为三十五岁至五十岁,“让他们回到洞穴中”,主要是让他们在智慧战争和担任其他公务的实践中获得丰富的实际经验,并能经受各种考验;第六阶段,五十岁以后,那些在实际工作和辩证法学习中都能表现优异的人接受最后的考验,,最后使灵魂得以转向,看到善本身,哲学王的培养宣告完成;最后,哲学王继续研究哲学和管理国家,直到培养出新的接班人,方可辞退下来,进入乐土,安居下来。

2 “灵魂转向学说”教育涵义的学习体会与收获

柏拉图的教育体系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而“灵魂转向学说”是柏拉图的整个教育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柏拉图在“灵魂转向学说”中分别指出,认识并拥有最高的“善的理念”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对世界和灵魂的划分分别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高度论证了人的理性把握真实世界的可能性,为教育的实现给出了一个形而上学的前提;而教育的过程则在于唤醒、培养并提升人的理性,培养人的教育过程是艰辛的历程。

2.1 灵魂转向学说中教育目的具有现代意义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用“太阳喻”来表明教育的最终目的,即通过教育来造就“哲学家”,使哲学家认识并拥有最高的“善的理念”。何谓“善的理念”?柏拉图在《理想国》第六卷用“太阳”来比喻它。它“不仅使看见的对象能被看见,并且还使它们产生、成长和得到营养”(P267)。物体因为太阳的照耀而被人看见,人的眼睛因为太阳的光线也具有了视物的视力,而“善的理念”就像太阳一样,是“给予知识的对象以真理给予知识的主体以认识能力的东西”(P267),使事物的本质得以彰显,使灵魂的认识能力得以实现。太阳孕育了万物,使万物得以生长繁衍,而“善的理念”是一切事物的“原因”,“是一切事物中一切正确者和美者的原因,就是可见世界中创造光和光源者,在可理知世界中它本身就是真理和理性的决定性源泉”(P276),是知识和真理的原因,是最高的知识,是其他一切知识的源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的知识从它演绎出来,也只有从它演绎出来才能是有用和有益的。所以,认识并拥有最高的“善的理念”就成了哲学家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拥有最高的“善的理念”,哲学家,以至整个城邦,才能获得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的美德,才能重建城邦的秩序。

注重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柏拉图《理想国》的重要教育思想。柏拉图十分重视音乐教育。在他看来,音乐可以陶冶心灵,“当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他还十分注重体育锻炼,从童年起就接受严格的训练以至一生,并强调要尽可能将音乐和体育配合起来,使爱智部分和激情部分张弛得宜,配合得当,达到和谐。而且柏拉图十分看重美德的培养,认为一个人需具有节制、勇敢、大度、高尚、正义等美德,儿童从小就不要接触罪恶的形象,否则“耳濡目染,有如牛羊卧毒草中咀嚼反刍,近墨者黑,不知不觉问心灵便铸成大错。”同时柏拉图提出必须重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辩证法的学习。尤其是辩证法,在柏拉图看来,辩证法凌驾于其他学科之上,只有懂得辩证法,才能弄清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事物的本质。虽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不但论述了“哲学王”的教育,而且也论及了市民和军人的教育,但是就这里要论述的教育而言,笔者认为毋宁选择“哲学王”的教育作为一般的教育范畴。因为“哲学王”的教育过程才是完整的教育过程,造就“哲学王”的过程才是造就身心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 “哲学王”的教育才是柏拉图所认为的理想国家中的理想教育,而且柏拉图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也应该成为我们的时代所追求的教育理想之一。

2.2 灵魂转向学说中教育内容的现代价值

柏拉图认为,“引导”灵魂实现转向的方法就是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和辩证法,这些学问能把“心灵从朦胧的黎明转到实在的大白天,上升到我们称之为真正哲学的实在。”(P282)这些学问中,辩证法被放在了教育体制最顶端,而算术、几何、天文等学问则是在学习辩证法之前必须先行学习的准备性学科。虽然算术、几何、天文等学问的研究对象是永恒的东西,而不是那些表现为产生和死亡的东西,能把灵魂引向真理,迫使灵魂使用纯粹理性通向真理本身,并能使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而不是转向下面,它们“虽然对实在有某种认识,但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也只是梦似地看见实在,它们只要还在原封不动地使用它们所用的假设而不能给予任何说明,它们便还不能清醒地看见实在。” (P299)“辩证法是唯一的这种考察方法,能够不用假设而直上升到第一原理本身,以便在找到可靠根的。当灵魂的眼睛真的陷入了无知的泥沼时,辩证法能轻轻地把它拉出来,引导它向上,同时用我们所列举的那些学习科目帮助完成这个转变过程。”(P300)而且,只有依靠辩证法通过推理而不是感官的知觉,才能达到事物的本质,只有一直坚持依靠思想本身理解善者的本质时,才能体会最高的“善的理念”。在《理想国》的教育思想中强调德育思想,崇尚“善”追求“善”。在柏拉图看来“善”是人先天的一种内在存在,没有不可教化的学生,教育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最终使公民成为拥有智慧、勇敢、节制、正义等道德品德。

在现代教育中,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变革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借鉴柏拉图的思想,以“成人”为目标、“成才”为支点,着重培养学生“智慧”的品德、“勇敢”的品德、“节制”的品德,这种德育思想是实现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杠杆,是个人成长的重要保证。

2.3 灵魂转向学说中教育过程的现代启示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提到了不同的年龄阶段的教育问题。从幼年至十七、十八岁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接受音乐和体育教育。柏拉图认为,音乐可以陶冶儿童的心灵,形成灵魂的和谐美;体育可以锻炼身体,形成身体的形态美。但他同时也指出,音乐和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前者照顾心灵,后者照顾身体,而是两者共同服务于灵魂的培养;音乐服务于灵魂的理性部分,体育则服务于灵魂的激情部分。换句话说,音乐与体育是为了使灵魂的理性部分和激情部分协调一致,形成一种和谐;(二)在十七、十八岁至二十岁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教育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勇敢的美德。在此阶段,对这些青少年进行第一次选拔。那些在学习、战争和其他义务中表现优异的青年继续学习,其余的人就成为军人;(三)在二十至三十岁这个阶段,主要的学习科目是算术、几何、天文学和谐音学(四艺),该阶段是为学习辩证法做准备。柏拉图指出,不同时给感官以相反刺激的事物不需要理性思考,而同时给感官相反刺激的事物需要理性思考。而理性思考必须利用计算能力才能获得真的信息,因此,算术能把灵魂引导到真理。几何学的对象是永恒事物,而不是变幻莫测的事物,因此,它能够把灵魂引向真理,从变化的现象世界转向实在的理念世界。天文学的对象是宇宙星空的运动,但柏拉图却认为,日月星辰运转所构成的和谐的图案还远不是真实的实在,它们只能作为人们学习其实在的说明图,因此研究天文学应像研究几何学那样,正确运用灵魂中的天赋理智,不要去管天空中的可见的事物,而要去追求其背后的永恒的实在。同时,谐音学也不是寻求可闻音之间数的关系,而是深入考察什么样数的关系是和谐的,什么样数的关系是不和谐的,及其原因,学习谐音学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美者和善者”。该阶段要求受教育者把以前小时候学习的各种课程内容综合起来,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柏拉图认为这是考察青年人有无辩证法天赋最重要的试金石。在这个阶段进行第二次选拔,即把这些青年中的最有天赋的人选出来,让他们接下去进行辩证法的学习;(四)在三十至三十五岁这个阶段,学习科目是辩证法。柏拉图认为辩证法处于整个教育体制的顶点,能够指导人把握实在,认识理念世界,因此也只有极少数的能善于抽象思维的人才适合研究辩证法。在该阶段,进行第三次选拔,那些能跟随真理达到实在本身的人,将被派去担任公务,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锻炼;(五)在三十五至五十岁这~阶段,主要让他们在指挥战争和担任其他公务的实践中获得丰富的实际经验,并能经受各种考验。到五十岁时,那些在实际工作和辩证法学习中都表现优异的人接受最后的考验。这时,他们的灵魂必须转向上方,注视照亮一切事物的光源。当他们看见善本身时,他们得用它作为原型,管理好国家公民和个人。至此,柏拉图的最高教育目标―― 哲学王的培养终于宣告完毕,哲学家成了城邦的统治者,成为“哲学王”,真理和权力合而为一,一个正义的城邦得以实现。

灵魂转向学说中关于教育过程具有非常有意义的现代价值,首先,分阶段学习符合人的身心成长规律,有助于受教育者接受系统的教育和培养,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知识与技能。同时,文艺教育有助于培养身心和谐的人;其次,柏拉图提出送孩子到乡下接受生活的磨练,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但现代的教育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再次,《理想国》中人的灵魂与人的身体的成长历程,体现了现代社会人们的“终身学习”,使“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代代传承。

3 学习小结

柏拉图的整个教育体系,是一个完整的逻辑系统。认识并拥有最高的“善的理念”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对世界和灵魂的划分分别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高度论证了人的理性把握真实世界的可能性,为教育的实现给出了一个形而上学的前提;而教育的过程则在于唤醒、培养并提升人的理性,唤起人们的一种终极关怀、自觉寻求理想的精神,同时是一种摆脱形而下世俗、追求形而上思考的精神。虽然有人认为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精心设计的只不过是一个教育的“乌托邦”,但正因为如此,才彰显出了这部不朽的著作中所特有的教育的理想情怀与人本精神,才使得我们得以领略柏拉图教育思想的真正魅力所在。一方面,对最高的“善的理念”的追求也许是我们永远无法实现的,但这种对最终目的的追求却是对人的整个教育过程的一种指引,使得教育事业与参与到教育事业之中的人都有了一种崇高感,只有使教育有了一个高尚的目的,才不至于使教育迷失方向。另一方面,追求教育的最终目的的过程,也是对人的理性能力的唤醒、培养与提升的过程,使受教育者摆脱可感世界,摒弃意见获取知识,摒弃经验,洞察理念,把握真理,使受教育者摆脱各种束缚,做到发掘自己的主体性精神,自己主宰自己,获取自由,这也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本质的东西。

上一篇:浅谈体验式学习方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新课标五个维度在高中英语(重大版)教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