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绿色”的数学教育

时间:2022-10-03 05:15:17

享受“绿色”的数学教育

现代意义上的“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而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人文精神的象征. “绿色”一说运用于教育领域,则衍化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艺术化的教育,一种将“人的智慧与情感”统一的教育境界.

一、神形兼得

这种课堂的教学设计重“神”的把握,贵在“神形”兼得. “形”讲究的是教学结构,教学流程的微格设计. “神”,则注重境界的形成. 神韵如何把握?境界从何而来?教师的真性情表现在对教材的独特理解与感悟,并且创造性地运用新理念,凭着自身特有的数学底蕴与视野,优化教材,在课堂上践行学生的主体观、学生的发展观和学生的创造观. 笔者曾听过“百分数的认识”一节课,印象颇深.

师:同学们课前了解并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数,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在衣服的标签上找到了棉80%,涤纶20%.

生2:我在酒瓶的商标上找到酒精 ≥ 11.5%,还在牛奶盒上找到含乳量 ≥ 60%,脂肪 ≥ 3.5%.

生3:我在书上找到人的眼泪中98.2%是水分;太平洋的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49%.

……

师:呀!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百分数,虽没学过,但会读出来,我真佩服你们!老师也收集到了很多百分数,看,这是一张江苏《扬子晚报》中的“证券一周”的版面,谁来数一数,其中出现了多少个百分数?人们这么喜欢用百分数,你们想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生4:百分数是个什么样的数?它到底有什么用处?

生5: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哪些地方可以用百分数?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百分数的认识)

二、巧“引”妙“导”

在绿色的课堂上,教师不是真理的化身,不是口若悬河的讲演者,不是智慧的给予者. “绿色”的课堂,教师是非讲不可的,但应是精到的点拨,是巧妙的引导. 这样的课堂,是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亲历解决问题实践的过程. 学生的知、情、意、行是由不对到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不会到会,从而渐臻完善的过程. 从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老师说的最多的话应是启发的话,点拨的话,引导的话,激励的话——启发思维,激发兴趣,指点迷津,激活语言,调动积极的情感. 试看一个“比与比例”的教学片段:

(在学校的操场上)

师:谁能想办法测量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

生(七嘴八舌):爬上去量;放倒旗杆量……

师(鼓励):有没有更方便,更快捷的方法呢?

一生冥思苦想后,大叫道:“可以用量旗杆的影子方法来求出旗杆的高度!”

生很快就用前一堂课学习的“比与比例”的知识解决了问题.

师:在有阳光照射的情况下,可以用竖竹竿杆的方法来测量旗杆的高度,如果碰到阴天,没有旗杆的影子,又该怎么办呢?

真是一石击起千层浪,于是学生又干劲十足地在实践中反复进行探索,终于有学生想出了“用镜子放在地上照”的办法来测量操场上旗杆的高度. 具体是这样的:将镜子放在地上的适当的地方,镜面朝上. 测量人直立,眼望镜面,在旗杆的根部与镜子的连线上慢慢后退,直到能在镜子里看到旗杆的顶端时站住. 这时,只要量出旗杆根部到镜子的距离,镜子与测量者之间的距离,测量者眼睛离地面的高度,就可以求出旗杆的高度.

三、刚柔并济

“绿色”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在共同创造着奇迹,是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科学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的乐章. 在这美的殿堂里,不仅能看到数学的阳刚与粗犷,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数学的神秘与秀美. 既注重思维能力、数学思想训练的系统性、科学性;又注重数学品质与文化品味养成的模糊性、艺术性. 既让学生懂得经世济用,改造客观世界,又让学生学会修身养性,改造主观世界.

日前去某市一所小学听了一节六年级的数学课“轴对称图形”,让笔者不经意间感受到了数学综合课的艺术魅力.

师:严老师兴趣广泛,工作之余喜欢背背诗,唱唱歌,打打球. 哪名同学来跟老师来一场背诗擂台赛. ①“白日依山尽”②“书山有路勤为径”……

生:(兴趣盎然)①“黄河入海流”②“学海无涯苦作舟”……

师:(情绪饱满地唱)①“碧草青青”②“但愿人长久”……

生:①“白雾茫茫”②“千里共婵娟”……

师:老师上星期与乒乓球世界冠军刘国梁对垒,(生哗然)可结果老师赢了. 为什么呢?(多媒体出示一张不完全对称的乒乓球桌)

生:(议论)球网没有把一张乒乓球桌面平均分成两面.

师:(多媒体出示)乒乓球桌、羽毛球场、篮球场有什么共同点?用数学语言准确说出特征.

生:球场中间有一条线,把球场平均分成了两面……

师:(启发)认真回想一下,人造出的什么是对称的,大自然中呢?

生举例:汽车,飞机,树叶,雪花……

师小结:人是万物灵长,大自然是美的创造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积极动手,你将会有很多收获. 窗花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它是民间艺术的瑰宝. (多媒体配音乐让学生欣赏窗花精品)让我们也来设计自己喜欢的窗花,好吗?

生:(欢喜雀跃)动手剪窗花,张贴成果交流欣赏.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就这么随意剪,打开后就成了这么美的图案,你有什么小秘密吗?

……

“绿色”的课堂就是这样人文化的学习场所. 儿童的标新立异凸显了这种课堂有如诗的自由与灵动之美. 互动生成的言语是心灵的呼唤,是激情碰撞的灵动之光,是喷薄而出的烈焰. 这样的课堂,显露了自由之美,透视着学科的通融,焕发了儿童的天性,闪烁着创新的智慧光芒.

上一篇:变错例为有效教学资源的探究 下一篇:立足数据需求,让小学统计教学充满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