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峰葡萄品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10-03 05:03:44

巨峰葡萄品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省葡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其中,巨峰葡萄发展最快,已成为我省鲜食葡萄的主栽品种。栽培良好的巨峰葡萄,粒重10g左右、果穗紧密、果皮紫黑色、果粉多,汁多甜酸,有草莓香味,充分成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18%,品质极佳。但近年来,各地栽培的巨峰葡萄品质普遍下降,或果穗松散、果粒大小参差不齐、着色差、果肉硬而酸;或果梗变褐枯萎、果实腐烂,失去食用价值,严重影响了巨峰葡萄的市场竞争力,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卖果难的现象。近年笔者对葡萄品质下降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并提出相应对策。

1 整形修剪

巨峰葡萄长势旺,果农担心生长过旺会引起严重的落花落果,故在冬季修剪时效仿苹果树轻剪多留枝芽,每m2架面留梢20条左右,加之单纯追求产量,开花前后不重视或舍不得疏花疏果,造成植株负载量过大,架面拥挤,通风透光不良,养分供不应求,导致果粒,大小不均,着色不良,成熟期不一致,含糖量低,品质下降。同时,由于长期轻剪,造成结果部位迅速外移,使结果枝及果穗集中于架面上部,也导致果实品质下降。

巨峰葡萄应因树因枝修剪,合理负载。冬剪时须对结果树母枝进行短梢或超短梢修剪,每枝留芽1~3个,中庸枝留芽2个;弱枝留芽1个;旺枝可留芽3个,以防止留芽过少造成新梢生长过旺,影响坐果。夏剪时m2架面留14~16个新梢。开花前新梢长度不足40cm的不留花序,40~80cm的新梢留1个花序,80cm以上的新梢可留2个花序。定梢时最好留斜生梢,去背下过弱和背上直立旺梢,或对背上直立旺梢扭梢,成弓形引缚,以防生长过旺降低坐果率,定穗时选留斜生向下的穗和枝下位的穗,疏去垂直向上生长的穗(成熟时果梗易折伤)和枝上位的穗(结果部位距离根系远)。结果枝在花序以上留4~6片叶摘心,其上的副梢只留最上部的2个,留2~3片叶“绝后”摘心,其余副梢全部去除。

2 病虫危害

巨峰葡萄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腐病、黑痘病和穗轴褐枯病,虫害相对较轻。留枝过密,通风不良,架下杂草丛生,温度高且湿度大的园片病虫害发生危害重,枝、叶、果实受害,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因此,应合理修剪,加强土壤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此外,近年巨峰葡萄病毒病也时有发生,是导致果实品质变劣的因素;雹伤擦伤也易使梢叶感病。

在辽宁,防治葡萄病害,首先应做好越冬埋土及春季出土前后的病源铲除。秋季下架埋土前和春季出土上架前应各喷一遍3~5°Be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菌。展叶后按半量式(幼叶期)或等量式(成叶期)交替喷布波尔多液200~240倍液、50%退菌特600~800倍液、瑞毒霉锰锌800~1000倍液或福美双锰锌800~1000倍液,每10~15天1次,各种农药交替使用。进入雨季后,应有针对性地用药,福美双对白腐病防效较好;瑞毒霉与代森锰锌混合喷布对霜霉病防效较好。波尔多液预防病害的效果比其他药剂好,其对霜霉病的防效高达93.8%。若发生连续阴雨,转晴后要及时喷药,这样可收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3 肥水管理

巨峰葡萄要求较高的肥水条件,而且对氮、磷、钾的施肥比例有严格的要求(1:0.4:1),对钾肥的需求量相对较高。增施有机肥,合理追肥,补施微肥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不少园片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造成葡萄贪青徒长、枝叶过旺而与果实争肥,致使架面郁闭光照不良,浆果不能正常生长和成熟,果梗脆嫩、果皮薄因而削弱了对病菌的抵抗力,造成果实品质下降。

为防止新梢旺长与开花坐果争夺养分,在果实大豆粒大小之前不要追氮肥,果实超过大豆粒大小、坐果稳定后,对缺氮植株可追施氮肥。浆果着色成熟期浇水过多,会造成果实含糖量低、酸度高、着色差、裂果多、易感病,影响巨峰葡萄的色、香、味,品质降低,因此,此期应适当控制浇水,浇水不宜过多过勤。巨峰葡萄采收后施足基肥,生长期尽量不追或少追化肥,果实着色期喷1~2次磷酸二氢钾,结合生长季沟施草木灰,对提高果实品质有显著效果。

4 采摘

巨峰葡萄从萌芽至充分成熟期的天数为130~140天。正常情况下,应在9月中旬开始采收,大量采收期在9月下旬。一些果农为了抢市场,在葡萄尚未成熟时便采收上市,使巨峰葡萄失去固有的香气和风味,影响了品质。据报道,巨峰葡萄在成熟期后1个星期(9月20~29日)采收品质最好,且耐贮藏。在贮藏120天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17.7%,总损耗为4.8%,果粒硬,果梗仍然全绿。而9月10日~19日采收的,则分别为15.9%、9.8%,果实变软,果梗只有85%保持绿色。采摘前7~10天喷洒700~800倍甲基托布津,可使葡萄在贮存销售过程中发病率显著降低。采收时手拿果梗,尽量不要碰掉果粉,可以延长果实保鲜和货架期。

上一篇:冬暖式大棚草莓与黄糯玉米轮作的技术 下一篇:山地金柿早期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