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我,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时间:2022-10-03 04:30:25

寻找自我,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摘要】学习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发展个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自我;学习情境;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曾听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怕只怕驯养绳索羁绊的宠物,悲则悲在打造毫无生气的木偶。林间为有百鸟争鸣而生机盎然,校园理当成为群童欢闹的精神家园。让学生拥有一个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教师应该发挥高度的教学热情精心设计活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 投去信任的一眸,与之平等的走进课堂

教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积极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理念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点头,一个个不经意的环节之中。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不可侵犯的,学生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不可做错一步,而对这样的教育者,我们为何不改变自己?不俯下身子,平视学生,听一听学生的想法、观点?与学生平等地走进课堂,便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是开阔的,探究意识是强烈的。教师还应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思维也活跃了,教学效果能不好吗?我们的课堂必须由“以教定学”转向“以学论教”,注重在开放的活动中丰富学生个体的体验与感悟,加强合体交流的互动与分享。让一个疑问变成许多问号,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以张扬。

我曾听过一节口语交际课——《学会请教》,首先老师让学生谈谈“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或问题?该怎样向别人请教呢?”这样联系学生自身的需要,从而引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需求。又如“假如现在我们来到了办公室,你该怎样向老师请教呢?怎样说呢?请你描述一下,说给同桌听,再告诉大家”,这个交际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调动了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让课堂抛弃了那种死搬教条的形式,让学生拥有一个轻松而乐于学习的氛围。

二、增强学生的信心,与之共享获得知识的乐趣

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是照耀学生求知热情的阳光,他不是让学生带着口袋来,装着标准答案走,而是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成长。当然探究的过程自然是成功与失败共生,正确与失误并存的过程。信心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学生的信心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后获得了表扬,老师在作业本上加上一句称赞性的评语等等,这些都能使学生直接获得欢乐,心理上得到成功的满足,这种满足便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在课后及时主动地进行辅导,哪怕他取得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鼓励,让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也让其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使他们逐渐消除自卑感,增强学习信心,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激励学生营造课堂教学的一些特点,掀起学习高潮,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状态,学生更容易迸出创新的火花。适当地表扬和鼓励是强化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每当学生取得成功时,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功体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原有的兴趣。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如果老师对他们的学习不表态,会使他们产生茫然感,久而久之,他们会觉得学习索然无味。那么怎样使学生拥有自信心呢?我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大量的“为什么”,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强其自信心。教学内容是死的,而学生是活生生的,如果形式疲于应付,学生哪里还有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热情呢?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教得越“好”,学生越不喜欢学,因此所教的东西本身就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怎么能使他们产生兴趣,增强自信心呢?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之提供创新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享受”。学生的学习情绪,往往受“兴趣”的支配。儿童的兴趣是受需要支配的,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兴趣可以滋生动力。创造思维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为基础的。兴趣应是一种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我们的情感又常常是在特定情境中产生的,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宽他们的思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掌握技能和发展智力,而且也师生情感的交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重视“爱”在其中所起的“剂”的作用。在课堂上,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用亲切、真诚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用热情洋溢的语法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追求教学方法的生动有趣,要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要把教学活动组织的生动有趣,使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愿意去学。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情境维系着学生的认知、生动、兴趣和意志信念。良好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长城和运河》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此课产生兴趣,上节课我就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全面地了解长城,了解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学生知道了有近400位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游览了长城,找到了十多条外国元首游览长城后的题词,他们还发现绵延1270千米的长城紧剩三分之一墙体、三分之一遗址,还有三分之一消失了。学生通过课外的“活书”,了解了很多关于长城的信息,因此在学习本课时,他们个个跃跃欲试,争相说出自己所查到的资料。因此在教授本课时,师生都觉得很轻松。学生对本课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些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发展个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上一篇:作文评改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下一篇:声声入耳,句句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