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03 04:18:12

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大学生道德建设是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重要环节,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当前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着社会责任感淡薄和价值观念偏差、诚信意识缺失和网络道德意识失衡几方面问题。我们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意识;加强诚信守信教育、健全诚信监督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

关键词:道德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69-01

道德是反映和调整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关系,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维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同志曾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的中坚力量,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和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状况将直接影响中国整体道德水平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1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学生道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对推进社会道德风气,完善大学生自身素质有重要意义。

1.1大学生道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对象之一,大学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道德建设迈出了新步伐,道德体系融入了新的时代精神,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崇高精神被发扬光大,学习先进、讲求文明已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社会道德建设的成败。

1.2大学生道德建设是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重要环节。

大学生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思想品质。首先,道德品质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基础。大学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其次,道德品质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支撑。思想道德对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有制约作用,它能内化为人的品质,促进大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兴旺发达贡献力量。最后,道德品质是大学生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优秀的道德品质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能够激发创造潜力。

2大学生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大学生道德素质总体良好,在社会上起到良好的辐射作用,但部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值得担忧。经济全球化下国情世情的迅速变化给大学生道德建设带来了各种问题。当前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着社会责任感淡薄和价值观念偏差、诚信意识缺失和网络道德意识失衡几方面问题。

2.1社会责任感淡薄和价值观念偏差。

社会责任感是社会前进的重要精神支撑,新形势下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呈现出社会责任感缺乏、价值观念偏差的趋势。

首先,部分大学生强调个人理想,忽视社会理想。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理想往往局限于个人理想,忽略了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的重要性。其次,部分大学生社会价值取向偏低。大学生只有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自身价值。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奉献精神、以自我利益为重,社会价值取向不高。最后,部分大学生过分注重物质利益,缺乏精神追求。对待金钱我们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益,受西方拜金主义影响,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把物质利益作为个人行动的出发点。

2.2诚信意识缺失。

当代大学生富有个性、创新能力较强,我们在充分肯定当代大学生的同时,也应看到部分大学生在诚信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

首先,部分大学生诚信认识浅薄。诚信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生活,部分大学生对诚信行为的理解局限于个人、家庭和学校,对诚信的认识较肤浅。其次,部分大学生在诚信行为上持双重标准。一些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是非分明,但行为上却自我放纵,对他人和自己持双重标准。第三,部分大学生从众心理严重。这导致诚信意识的日益缺失,抄袭作业、捏造实验数据、考试作弊等现象和网络诚信缺失、升学就业违约现象频发。

2.3网络道德意识失衡。

网络作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促进了知识和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道德建设带来了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具有开放性。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充斥着许多腐朽内容。大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缺乏鉴别能力,不良内容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其次,网络具有虚拟性。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非道德行为,由于缺乏网络道德规范,加之大学生控制能力不足,容易做出违反道德要求的事情,如制造和散布谣言、窃取他人资料等。最后,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网络资源的相对丰富和获取便捷使部分大学生缺乏刻苦学习和积极求索的精神,投机取巧和弄虚作假事件频发,影响大学生的道德建设。

3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对策分析

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点滴渗透到学生的心里。要利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关注道德建设,从身边小事做起,将道德规范变为自身的自觉行动。

3.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意识。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水平,推进大学生道德建设有重大作用。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坚持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教学结合,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认清自己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所承担的社会历史责任。

其次,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

主题,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思潮严重侵蚀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要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增长才干、提升素质。

再次,要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大力弘扬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引导大学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学生应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奉献。

最后,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努力夯实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之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定价值取向和做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应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3.2加强诚信守信教育、健全诚信监督机制。

必须建立健全诚信道德教育体系,一方面增设诚信管理课;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手段,宣传诚信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大学生明确道德诚信的重要性,促进诚信社会的建立。从实际生活出发,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诚信教育。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和家庭等不同环境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作用,全面贯彻诚信教育。

建立健全诚信监督机制,规范大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选择。首先,建立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等相关监督机制。失信现象与法律法规不成熟、制度安排不合理有关。为了鼓励学生诚实守信,可对诚信学生优先奖励;如学生有诚信缺失的行为,将不能获得荣誉称号、助学贷款等。其次,建立诚信档案机制,加强诚信规范,使大学生承担失信行为,引导其诚实守信。应建立相应的诚信档案,让大学生认识到失信行为会伴随一生,不断提高学生诚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3努力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

良好的环境对个人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大学生道德建设,不仅需要法律法规和监督体系,也需要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加强家庭道德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人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有启蒙教育的作用。家庭成员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不良行为,做到举止端庄,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孝敬老人,做道德学习的好榜样。

其次,加强学校道德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加强校园道德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建设健康又充满活力的道德氛围,对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有重要意义。要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言行,以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优良品质感染学生。

最后,加强社会道德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道德环境是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关键,一要依据《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加强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二要加强制度建设,正确的引导、监督和管理道德建设;三要加强法制建设,为大学生道德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四要依法打击犯罪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01.

[4]王琳,叶怀祥. 21世纪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 重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5]邹军.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研究[D]. 辽宁大学,2012.

[6]曹蕾. 新时期道德建设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12.

[7]孙定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5).

上一篇:就近原则与第二语言习得 下一篇: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