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患者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

时间:2022-10-03 04:11:16

医保患者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医保患者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总结用药经验。方法 将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有无医保分为医保组与普通组,对比用药方案与相关指标。结果 医保组血管抑制剂使用率14.42%高于普通组3.64%,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9±0.5)d早于普通组(4.4±0.6)d,住院时间(10.4±3.8)d高于普通组(7.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医保患者;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临床疗效

消化道出血是指从食管至的管道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严重症候。少量消化道出血常无特异临床表现,若出血甚急,可致周围循环衰竭,并发感染、休克,死亡率约为8%~13.7%,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消化道出血治疗包括保守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止血是保守治疗主要方法,合理用药是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7月我院住院部和急诊科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6例、女90例;年龄5~84岁,平均(45.6±4.5)岁;原发194例、继发62例;黑便125例、呕血55例、头晕18例、休克5例。纳入标准:①入院时均给予保守药物治疗;②本院收治,非转院,未转科。其中参与医保患者165例为医保组,其中参与类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4例、社会医疗保险32例、商业保险19例、混合型10例。55例未参与医保,为普通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研究方法:对24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医保组与普通组止血用药方案。

治疗与护理方法:①患者均安排急诊、门诊关于消化道出血救护路径,绝对卧床休息,安置安静、整洁病房,给予禁食、吸氧,同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尽快明确病因,制定治疗与护理方案;②补充血容量:纠正消化道衰竭,补液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若患者失血过多,伴有头晕、休克等症状,及时全血输血纠正,同时观测患者血压等体征变化,调整补液速率与剂量;③明确病因、病情,制定用药方案,用药方案主要药物包括止血药、制酸药、血管收缩剂、生长抑素类药物、血管升压素、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1.3观察指标 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正常饮食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

2 结果

2.1初次用药方案 医保组104例患者初次用药制酸剂67例(64.42%)、生长抑素12例(11.54%)、止血药10例(9.62%),普通组41例(74.55%)、6例(10.91%)、6例(10.91%),医保组预防用药选择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43例(41.35%)、普通组23例(4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例(P>0.05);医保组初次用药血管收缩剂15例(14.42%)高于普通组2例(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例(P

2.2疗效指标 医保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9±0.5)d早于普通组(4.4±0.6)d,住院时间(10.4±3.8)d高于普通组(7.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症候,病情可轻可重,但多数患者发病急骤、进展迅速,若不能得到及时救护,易造成不良后果。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急救是医院必备技术之一,各地方医院诊治经验均较丰富,急诊急救路径已基本成熟。查体、补液、输血、止血、纠正休克等均为常规救护手段,其中药物治疗是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需对症治疗,关于消化道出血流行病学研究也较多,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三大病因。十二指肠溃疡止血治疗主要药物为制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其中部分止血药属于胃黏膜保护剂范畴。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制酸剂使用率均局首。

值得注意的是,医保组血管收缩剂使用率高于普通组,可能与医保组患者潜意识认为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强、主动性更强、对医疗护理的开展影响更大有关。血管收缩剂是治疗胃门静脉出血常用药之一,针对病情急骤者,应用血管收缩剂可提高止血效果,但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使用需谨慎。

从疗效指标上看,医保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普通组,可能与医保组病房标准有关,医保组经济收入相对更高,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要求较高,对医院医护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两组间正常饮食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例(P>0.05),一般来说,消化道出血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在接受治疗后4~6d,且因用餐时间相对固定,患者正常饮食恢复时间差异较小,少数病情较重患者正常饮食恢复时间才可达十数日不等[2]。原则上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转归、饮食恢复、生理状况良好便可出院,出院时间一般在消化道出血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后1~2d,观测期内若患者无复发征象,便可出院;但若患者有需要也可延长数日,拥有医保者住院、用药需求更强,支持类用药使用率更高。

综上所述,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受医保影响;医保患者用药、住院需求更强,对院方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造成一定影响;医院应注重合理用药,对症治疗,规范治疗,降低用药风险,节约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周桂叶.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现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8-39.

[2]曾东.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J].中国营养保健,2013,10(4):2032-2033.

[3]熊邦定.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J].社区用药指导,2011,13(25):26-28.

上一篇:浅析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 下一篇:重症监护室护士焦虑和抑郁状态影响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