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例登革热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时间:2022-10-03 03:24:58

138例登革热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75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040-01

【关键词】登革热;观察;护理

登革热(denguefever,DF)是由登革病毒(denguevirus,DV)经蚊媒传播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

病。主要临床特点为突起高热,全身肌肉关节疼痛,乏力,麻疹样和充血性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1]。登革热是分布广,发病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传染病毒性疾病,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登革热流行呈显著上升趋势,流行区不断蔓延,已广泛分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25亿人健康构成威胁。我国从1978年起,广东及海南省的部分地区曾不断发生本病的流行,已被列为我国新增的重要的传染病。2012年9月至12月我院共收治患者138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我院共收治患者133例,全部病例经本院实验室及本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血清学检查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男70人,女68人,年龄最小3岁,最大70岁,住院天数最短2天,最长14天,全部治愈出院,无发生院内其他人员及医院邻近居民被感染病例。

2 消毒隔离管理

2. 1 昆虫隔离 伊蚊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蚊虫可终生携带和传播病毒,并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2]。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和其他患者,避免本病流行,隔离成了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登革热是乙类传染病,属于昆虫隔离,隔离期为完全退热为止[3],一般为7d。将确诊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室,对疑拟患者安置于单独房间,限制探视人员进入病区,保持病室清洁卫生;门、窗要有防蚊设备,在病床之间给予安装蚊帐,病房内使用电蚊香,室外加强卫生管理,清扫污水沟,消除积水卫生死角;污水沟、卫生间、走廊、洗手池周围喷洒敌百虫,每天2次。

2. 2 实施保护性隔离 多数患者白细胞、粒细胞均降低,免疫功能低下,极易被细菌、病毒等侵袭,容易导致多种感染而致病情加重。因此,应严格执行各项消毒管理制度,遵守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室内设备及地面每天2次,移动紫外线灯照射每天1次,避免人员过多走动,以防交叉感染;有条件者最好应用空气净化装置,保持空气流通,限制探视人员;呼吸道感染者不能进入本病区;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戴一次性口罩、帽子,工作服专用,减少感染机会;当患者体温持续高热不退,伴有咳嗽等肺部感

染症状及体征时,应及早进行血、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及早使用针对性强的抗菌药物。

3 护理

3. 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的变化,每日至少测量体温4次,高热时每2h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必要时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病程中易合并感染、出血、肾功能衰竭、肝功能损害、DIC等,定期监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变化。

3. 2 高热的护理 高热是本组患者的早期症状,当体温上升时,患者可出现发冷、寒战,给予患者加强保暖;当体温≥39℃时,给予冰枕、冰帽、冰敷大血管,30min后复测体温,效果不好者可给予布洛芬口服,2-3h患者体温逐渐下降,5-7d恢复正常。 应注意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避免酒精擦浴、安乃近滴鼻,以防患者出血加重或诱发出血。 同时慎用退热剂,因为退热药物不良反应可损害肝肾功能,诱发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缺乏患者发生溶血[2]。热退时注意保暖,及时擦汗,保证足够的水份摄入,防止大量出汗而出现虚脱。

3. 3 预防出血的护理 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有无损伤,有无内脏或颅内出血的症状和体征,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软食或半流质饮食,禁食过硬、粗糙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不可用力过猛,,嘱其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过度用力擤鼻涕、刮脸、跌倒等引起损伤,儿童尤其避免玩尖锐型玩具以免碰撞、跌跤。遵医嘱应用酚磺乙胺、vitC及vitK 等止血药及新鲜血小板。高热时宜使用物理降温,但禁用酒精擦浴,以免皮肤血管扩张引起出血。静脉穿刺宜选用小号针头,并选择粗、直静脉,力求一次成功,各种注射和穿刺后局部按压至少15min,液体外渗时禁止热敷。

3. 4 皮疹的观察和护理 登革热患者的皮疹出现时间不一,有的在初次发热后出现,有的在发热2~3天后出现皮疹,患者出现皮疹时,常伴有瘙痒、灼热感,可采用冰敷或冷毛巾湿敷局部,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患者的不适[4]。同时强调保持皮肤清洁,沐浴时勿使用皂类清洁剂和刺激性强的沐浴露,以免刺激皮肤,剪短指甲,嘱患者勿搔抓皮疹,以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衣着宽松,避免刺激摩擦皮疹。

3. 5 心理护理 由于起病急、症状严重,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够,担心预后,患者及家属出现焦虑、恐惧情绪,护士应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讲解隔离治疗的重要性,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消除顾虑,配合治疗。

4 体会

登革热一般在气温高而潮湿的热带地区流行,常由一地向四周蔓延,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内陆地区由于很少接触这种疾病,导致相应防治知识的缺乏,很多人不认识、不了解登

革热。所以我们在做好疾病护理的同时,更要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消除恐慌情绪,在疫源地工作时注意防蚊、灭蚊、清除蚊虫孳生,全民参与环境治理,早期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隔离措施,能避免登革热的大流行[5]。

参考文献

[1]赫兢综述,赵敏审校.登革热防治研究进展[J] .国际病毒学杂志,2006.13(6):191-192.

[2]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M].第 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0-64.

[3]魏镜龙,宋佩辉主编.传染病诊疗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14-117.

[4]郑越超.登革热的护理[J].现代实用医学,2007,,4(19):321.

[5]陈耀球,董绮虹,朱雪茵.澳门登革热989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1):43-44.

上一篇:120例妊娠剧吐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 下一篇:5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诊处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