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23 07:50:07

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027-02

【摘要】目的:探讨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2例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

胫骨下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该病通常是由于胫骨中下段血管分布稀少、创伤、手术等原因导致骨膜剥离从而对血液供应产生影响,造成骨折不连接而引起的[1]。患者多伴有腓骨骨折、皮肤软组织损伤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我院为提高胫骨下段骨折的治疗效果,对收治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2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男29例,女13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年龄35.8岁。骨折原因:18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7例患者为跌伤,9例患者为重物砸伤,8例患者为高处坠落伤。其中24例患者为开放性骨折,18例患者合为闭合性骨折。以AO分类为依据,6例患者为B1型,5例患者为B2型,12例患者为B3型,12例患者为C1型,7例患者为C3型。

1.2方法

术前准备:对局部软组织条件较差的患者要先给予其骨牵引治疗,在患者消肿后再行手术治疗;对于闭合性骨折患者可先给予其石膏托外固定抬高,并对其行脱水剂消肿治疗;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要先给予其彻底清创治疗,观察一到两周,若患者无伤口感染现象则给予其内固定治疗。

手术方法:手术入口取患者胫骨前侧,并切开适当的纵行切口,从而对骨折下端进行充分暴露。切开时要尽可能的对骨折两端和对侧骨膜进行保留,同时还要尽可能的保留骨片上的附着组织,从而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对于较大蝶形、长斜形、螺旋形骨块要先利用加压钢丝或螺旋丝行有限内固定治疗;针对骨折端的小碎骨片,可在骨折复位时行碎片压迫固定,从而避免骨缺损现象发生,如果需要可取自体松质骨植骨。以X线片显示结果为依据,选择相应的解剖型钢板,在C型X线机下对患者的复位情况进行观察,满意后采用螺钉进行固定,并放置引流管,然后对伤口进行逐层缝合。针对伴有腓骨下端骨折对踝关节稳定性产生影响的患者,要给予其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术后处理:术后给予患肢石膏外固定,以患者切口局部炎症情况为依据给予患者皮质激素抗炎治疗,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甘露醇治疗,甘露醇浓度应控制为20%;术后48小时内将引流管拔出,术后六周内给予患者轻微负重,之后逐渐增加负重。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2结果

2.1治疗效果

本组42例患者,术后经X线片显示骨折均获解剖或近解剖复位,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42例患者骨折症状均愈合。以Merchantl评分标准为依据,42例患者中28例患者为优,12例患者为良,2例患者为可,优良率为95.2%。

2.2并发症情况

术后初期仅2例患者发生轻微感染现象,经过相应的处理后7天内症状均完全消失,患者均未出现骨不连接、畸形愈合等严重并发症。

3讨论

胫骨位于小腿内侧,其是小腿骨中主要承重骨,起着支持体重的作用[2]。胫骨中下1/3处形态转变,同时上下段交界位置较易发生骨折;胫骨前内侧具有棱角,且处于皮下,一旦发生骨折,其骨折端往往会穿破皮肤,从而引起开放性骨折;胫骨营养血管进入骨中的位置为胫骨上、中1/3交界位置,一旦位于胫骨中、下1/3位置的骨折营养动脉出现损伤,往往会导致骨折部位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的现象发生;胫骨上下两端的关节面处于平行状态,假使骨折对位对线不合理,就会导致关节面平行现象失衡,从而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现象发生;同时由于骨折部位骨结构自身的特征,使得骨折以粉碎性骨折及不稳定骨折居多,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固定的难度。据报道,胫骨骨折患者极易发生感染、畸形愈合、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属于最难治骨折之一[3]。

胫骨下段骨折即胫骨远端1/3的关节内骨折及关节外骨折。临床上通常采用牵引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胫骨下端骨折,然而该治疗方式并未取得良好的解剖复位效果,同时长时间固定也往往会造成相关功能受限的后果,且该治疗方式的愈合时间较长,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极易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上逐渐开始应用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端骨折。然而“L”型钢板虽能有效的对胫骨远端剖力线及生理角度进行恢复,但其缺乏对骨折端的加压作用,内固定强度不够,因此很难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解剖型钢板是以胫骨下端外形的生理特征为依据,并与生物力学原理相结合进行设计的,固定后能均匀的与骨面相接触,有助于骨折愈合,尤其是对于粉碎性骨折,能有效的缩短复位时间,从而达到提高手术效率的目的。本次研究表明本组42例患者经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经X线片显示骨折均获解剖或近解剖复位,仅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2%。这就说明给予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宋德煌;周雄清;周文峰;邝剑彬.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J].中国医药指南,2013,7(14):124-126.

[2]杨荣华;李春青;郑建东;解永林;黎德生.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28例临床分析[J]. 医药杂志,2013,(01):56-58.

[3]梁博伟;赵劲民;殷国前;胡峰;盘荣贵.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与髓内钉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17):167-169.

上一篇: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满... 下一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2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