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行为变化

时间:2022-10-03 03:22:10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行为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展的需要。目前,新课程正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天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新课程无论在课程功能、理念、目标和内涵方面,还是在课程内容、实施和评价管理方面都较之以前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因此,它引发了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学行为等方面的变革,引发了教师角色的变化、老师素质的提高。下面从新课标改革后。

一、从新课程与教师关系看教师行为变化

新课程条件下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自身要增强课程意识,充分认识到参与课程变革是教师专业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则首先应该成为研究者。《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特别强调过程性目标,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帮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亲身经历结论的形成过程之后,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的透彻和深刻。教师实施课程的过程,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遵循课程方案去做的过程,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对现成的课程方案进行调适、补充和完善,使课程方案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方法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并根据实际需要做出判断和选择。新课程实施中要求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因为教师最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要求,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最直接面对者。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改进。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和改进的过程。面对复杂的教学工作,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成为研究者就显得更为重要。同时与外来研究者相比,教师处在一个极其有利的研究位置上,有最佳的研究机会,是最适合的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二、从新课程与师生关系看教师行为的变化

数学教育目的就是让每个人能掌握有用的数学,从数学教育中尽可能多的得到益处。数学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应尽快领悟到新课改的精髓,在观念和行为上尽快转变,从研究教数学的方式转变为从学生角度研究学数学的方式。在新课程体系中,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转变学生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教师要能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关系,强调教师由教学活动的权威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转换。和过去相比,教师不再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更关注学生的个性生长、人格发展和道德养成;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整体发展与提高。教师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在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个性、心理、道德品质都得到良好发展。

三、从新课程与教师能力关系看教师行为的变化

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中,已将计算器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例如利用动画技术演示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规律,三角函数曲线周期的变化规律,探求点的轨迹等。另外教师要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法。从学生学习的认识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所进步。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学教学教师应提前认清未来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转变的准备。我们都经常挂在嘴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家要知道只有有了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出一流的人才。当代的中学数学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而对于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可以说是在时代的浪潮中,正如镇舟之石,其意义是重大的。作为一线教师,需适时而发展。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下一篇:放飞心灵 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