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节阅读课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时间:2022-10-03 03:18:12

从一节阅读课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教学实录

师:首先请大家细读课文,将自己读懂的内容设计成问题。

师:今天,我想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大家,谁愿意当老师,用你设计的问题考考大家。

生1:我想问,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师:就这一自然段,谁还想发问?

生2:谁能告诉我,“摇篮”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一生回答。)

生3:为什么说维也纳国家大剧院是“世界歌剧中心”?

两生分别作答。

生:课文第五自然段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太长了,我就不读了。

生:我认为,课文第六自然段也在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第五自然段是讲歌剧院是什么样的,而第六自然段是讲这个歌剧院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新年音乐会,有世界一流的音乐,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师:作者用了那么长的两段文字介绍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这地方肯定不一般,因此,我们有必要走进这歌剧院,去领略它的风采。首先,请大家细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边读边记下自己的感觉,请相信:你的感觉是最准的。(学生小声读书,边读边做批注。)

师:交流一下你的感觉好吗?

生1:我觉得歌剧院很大很大,因为它有2000多个座位,光舞台面积就有1500平方米。

生2:我觉得走进歌剧院让人感到富丽堂皇,因为里面一切都是金色的:金色的大门、金色的墙壁、金色的房顶、金色的塑像……

生3:我觉得歌剧院内金碧辉煌,很美。

师:从刚才的发言和朗读看得出大家体会得很好。请继续读第六自然段,这读边划,想划哪儿就划哪儿。

(学生小声读书,边读边圈圈点点。)

师:反复琢磨自己所划之处,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气氛很热烈。)

生:我划了第二句话:从“著名的音乐家”可以知道来的都是名家,演奏的水平一定很高。

生:我给他补充,在这句中我还圈了“世界各地”,每个国家最著名的音乐家都来了,我觉得这演出是世界最高水平。

生:我划了第一句,从“奥地利总统和各界名流都要出席”,我能感觉到演出规模大、影响大、级别高。

二、反思解读

(一)教学策略的创新

回顾该课教学,执教者值得借鉴的有价值的教学策略有二。

1.自主设问

过去的阅读教学,多数情况是教师先钻研教材,然后将其内容或内涵设计成若干问题,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堂表现为师生间一问一答。本课执教者打破了这种常规阅读教学模式,其主要环节为:(1)自读设疑:自己读课文,将读懂的内容设计成问题;(2)以疑促教:扮演教师角色提问,并带领同学解决问题――执教者尝试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暗示的情况下去经历教师在备课是所经历的认识过程、心理过程,并且把至高无上的“课堂发问”权利下放给了学生。学生能“设计”出问题,说明他们已全部或部分读懂了课文,能回答别人的问题说明已在别人的帮助下读懂了课文。即使不会回答的,也可以在别人回答时“听懂”问题。在问与答中互相学习,这就叫“自问自教”。

2.自主读悟

我们不妨共同回顾一下课堂上教师几次给学生提的读书要求。

(1)“你的感觉是最准的”――执教者将人的这种对语言的直觉效应用在教学上,在教学课文第五自然段时,让学生边读边记下自己的感觉,并用“你的感觉是最准的”这样的话鼓励学生独立感悟语言的内涵。这样,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不仅感受到了歌剧院金色大厅的富丽堂皇,而且体会到了浓浓的音乐氛围,这足以证明学生的“感觉”确实是最准的。

(2)“想划哪儿就划哪儿”――多年来,语文课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只不过将原来的一问一答改为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读划划说说,如:“请你划出写景美的句子”、“请你标出表现谁勇敢的词语”等,表面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其实还是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转,顺着老师的理解说,往老师设计的套子里钻。本课在教学第六自然段时,执教者明确地告诉学生“想划哪儿就划哪儿”,没有对学生的读、划、思施加任何限制,这样放手自读自悟,学生不仅能读得进去,而且能悟得出来。

(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1.自主学习

“自问自教”,使学生成为了学习“主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接下来的读书活动便有了学生情感的参与、学习动力的投入,这种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想学”,这便是“自主”――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摆脱了老师的提示和导向,尽情地读自己想读之处,说自己想说的话,谈自己心中所感。文章是自己读懂的,语意是自己悟到的,情感是自己体会出来的。整节课,学生在动机和行为等方面始终是积极的参与者、探索者,自主学习实实在在见到了实效。

2.合作学习

“请你当老师”这一环节,其实就是让学生以向别人提问的方式,将自己读懂的告诉他人,将自己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同学,实现“成果共享”。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输出”智慧,每个人也都在“吸纳”知识,这就是“合作”:课堂上,每次自主学习之后,都有交流环节,或小组讨论、或班内汇报,大家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甚至激烈辩驳,毫无疑问,这样学生对语言的体会将会更准确、更深入。

3.探究学习

《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语言浅显、语意直观,没有深奥难懂之处,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不乏“探究”的痕迹,主要表现在对一些重点词句的揣摩、体会语言的内涵上。例如:从“总统和世界各地名流都出席”体会音乐会影响大,从“世界各地著名音乐家都要参加”体会音乐会水平高,等等,学生都是在探究中获得了相当多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综合上述反思分析,我以为,采取有效策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生成为阅读课的主旋律,这是阅读教学的成功关键所在,这也应该成为今后阅读教学努力追求的目标。

上一篇:扎实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下一篇:简论诗歌教学中的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