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意外伤害搅乱节日气氛

时间:2022-10-03 03:00:39

莫让意外伤害搅乱节日气氛

爆竹声中一岁除,欢欢乐乐过大年。在这中国人一年中最喜庆的日子里,总有一丝不和谐的音符在悄悄游荡。报纸、广播、电视上每年都会重复出现相同的内容,医院门诊节日病号暴增,乱放鞭炮引起伤害或火灾、狂吃疯玩惹来的节日病、老人过节突发意外……灾难不知会降落到谁的头上,成了欢乐的休止符!

祥和平安才有真正的欢乐,你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指出,“儿童受伤是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和发展问题。每年有83万儿童死于非故意伤害。”在中国,每年有超过5万名儿童因伤害而死亡。意外伤害是中国1~14岁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每三个死亡的儿童中就有一个是意外伤害所致。

孩子们平日里在幼儿园,老师随时看护,想跑想跳想尽情撒欢都会被严肃警告;而一旦放假,脱离了这种“紧迫盯人”的状况,很多孩子都会撒开了大玩特玩儿。但是,这里面也隐藏着玩闹带来的伤害。多项调查数据表明,每年寒暑假,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要占全年总数的一半。

1 号杀手:鞭炮烟花炸伤

多年来,笔者从急诊科大量伤病员中发现,在下列情况下燃放爆竹最危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

逞能放“英雄炮” 一位年仅12岁的小学生,抱着一大捆鞭炮走上屋顶平台,手拿一支拳头大的“冲天炮”点燃。只听见一声巨响,伴随着一声惨叫,鞭炮竟在他的胸前开花,他双手捂着脸,鲜血从指缝涌出。幸好周围的亲友及时将他送入医院救治,才保住了性命,但右眼球却因炸伤而被摘除,永远失去了一只明亮的眼睛。

恶作剧 7岁的小明将数枚鞭炮捆扎在一起,放在玻璃容器或埋入泥沙中,然后引爆欣赏“地雷爆炸”或“大地开花”。几个孩子围在一旁,丝毫感觉不到灾难的降临。“砰”的一声巨响,小玲的脸及双眼被炸伤,昏厥过去;小明点火的手和一只眼睛也被炸伤,昏倒在地。

“隐炮”复燃 劣质鞭炮点燃后很长时间没引爆,阿毛误以为已熄灭而捡起时,鞭炮在手中突然爆炸,阿毛瞬间成了个“黑人”。

误以为鞭炮尾部不会爆炸 一位15岁的男孩,和同学一起放鞭炮比谁都勇敢、胆大,他手持一只大鞭炮尾部去点火,结果“砰”的一声,脸及双眼被炸伤,右食指与大拇指被炸飞……

如何才能让这不该发生的悲剧不再重演呢?!请切记以下八项注意。

1.在燃放前一定要检查:鞭炮产品外观完整;标志应完整、清晰,有正规的厂名、厂址,有警示语,中文燃放说明清楚;严格按照说明在室外燃放烟花鞭炮。

2.备好防护工具:护目镜、安全帽、手套、牛仔裤、手电等。

3.在燃放吐珠类烟花时,最好将烟花用物体或器械固定在地面上燃放,若确需手持燃放,只用手指掐住筒体,底部不要朝向掌心。点火后,将手臂伸直,烟花火口朝上,尾部朝地,对空发射。

4.燃放旋转升空及地面旋转烟花,必须注意周围环境并放置在平整地面上,点燃引线后立即离开。

5.鞭炮应在屋外吊挂燃放,切忌拿在手中点燃;双响炮应直竖在地面上,不得横放。

6.小孩须在成年人陪同下玩耍,不能单独燃放鞭炮。

7.不能靠近燃放时未引爆的鞭炮,更不要试图重新燃放。

8.在庭院内、屋顶平台上燃放烟花爆竹时,应将堆放的可燃物用不燃物质遮盖起来。燃放烟花爆竹残片上有火星时,要立即将其熄灭。

2 号杀手:气管异物

如今,节日餐桌越来越丰盛,各式菜肴琳琅满目,花生、瓜子、核桃等坚果类零食应有尽有,活泼好动的孩子们面对这些美味佳肴,若进食速度过快,或在嬉笑打闹、奔跑跳跃中进食,极易造成异物卡喉。异物进入气管使气管受压,是儿童窒息的重要原因。

当孩子发生异物呛入气管时,家长千万不可慌张。首先应清除鼻腔和口腔内的呕吐物或食物残渣,但不要试图用手把气管内的异物挖出来。建议试用下列手法诱导异物排除。

推压腹部法 患儿仰卧于桌子上,抢救者一手放在其腹部脐与剑突之间,紧贴腹部向上适当加压;另一手柔和地放在胸壁上,向上和向胸腔内适当加压,以增加腹腔和胸腔内压力。反复多次,可使异物咯出。对大一点的孩子,可让其坐着或站着,抢救者站其身后,用两臂抱住患儿,一手握拳,大拇指向内放在患儿脐与剑突的中点上,另一手压住拳头,有节奏地使劲向上向内推压,以促使横膈抬起,让肺内产生一股强大的气流从气管内向外冲出,迫使异物随气流直达口腔,将其排出。注意不要按压中线两侧。

拍打背法 患儿立位,抢救者站在患儿侧后方,一手臂置于其胸部,围扶患儿,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的拍击,以利异物排出;或患儿取俯卧位,屈膝踡身,抢救者用膝部和大腿抵住患儿胸部,用掌根在其肩胛间区脊柱上连续有力拍击,使异物排出。

若以上方法无效或情况紧急,应尽快送往儿童医院急诊,根据病情施行喉镜或气管镜下取出异物。

3 号杀手:摔伤、拉伤、扭伤

冬季孩子们都穿上了厚衣服,而且由于天气寒冷等原因,关节变得较为僵硬,摔伤、拉伤、扭伤(“三伤”)在所难免。尤其是遇到下雪或雪后,“三伤”患者更是明显增加。那么,一旦受伤,又该如何正确处置呢?

首先要判断伤情,是开放型伤口(有破口的)还是非开放型的,是否有皮下淤血,关节功能是否受到影响,局部是否出现肢体畸形,关节活动是否受到影响?接下来是针对伤情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

如果是开放型伤口,不论伤口大小,都要及时止血,有条件的可用消毒纱布包扎;如果没有条件,可用干净的布包扎伤口,然后迅速送医院进行治疗,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此类受伤6~8小时是处理缝合伤口的最佳时机,千万不能耽误。如果摔伤的同时有异物刺入,切忌不要自行拔出,要保持异物与身体相对固定,送医院进行处理。

如果没有开放型的伤口,也不要自行或让非医务人员揉、捏、掰、拉,应该等急救医生赶到或到医院后让医务人员进行处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受伤现场没有其他人,一定要呼叫急救人员前来救治,切不可自己乱动,否则很可能出现继发伤害。

有时自己感觉受伤很轻而不去医院,也不可取。因为感觉有时并不是十分准确。所以,即使伤不重,也应到医院检查。受伤初期如果出现肿胀,可以用冰块或冷水进行冷敷,到恢复期后方可热敷。如果只是足部扭伤,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而应采用冰块等冷敷,使水肿、疼痛减轻,24小时后再热敷。如是头部撞伤出现大血肿时,应及时冷敷。所有意外受伤,都不要自行在伤处涂抹有色的消毒剂(如碘酒等),否则会影响医生判断伤情。

上一篇:中风之后防痴呆 下一篇:春天,别让虫虫危害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