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质量检测的多种方法

时间:2022-10-03 02:38:14

【前言】种子质量检测的多种方法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3.高渗发芽法 该法适用于多数种子类型。种子在高渗透势溶液中吸水困难,相当于在干旱协迫环境下发芽。种子在高渗溶液中的发芽能力与其活力呈显著正相关,据此用高渗发芽法可检测种子活力。检测时用蔗糖、甘油、甘露醇、聚乙二醇(PEG)等配成的不同浓度的高渗溶液作为...

种子质量检测的多种方法

种子质量检测一般包括净度、纯度、生活力、活力、抗逆性、损伤等方面,除了采用常规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生体染色等方法以外,在细胞学、形态学、物理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还有多种检验方法,对于特定作物类型,有时会得到比较理想的检验效果。

1.化学法

不同种类或品种的种子,由于其组织内部化学组成的差异,用特定的化学药物处理后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据此,可将不同种类、品种区分开来。水稻、高粱、大麦、小麦、大豆、十字花科蔬菜都可采用该法鉴定品种的真实性。大麦、小麦种子用1%石碳酸溶液浸渍12h(小时)左右再行干燥,根据色泽深浅程度可鉴定出不同品种;取甘蓝、萝卜以及其它十字花科作物种子各100~200粒,用40% NaOH 2~4mL浸渍2~4h(小时)后(温度保持25~30℃),甘蓝、萝卜分别呈红褐色和橙红色,其它如大白菜、花椰菜、芥菜则呈黄色,据此可区分不同种类;不同高粱品种的种皮里含有不同量的单宁酸,当用漂白水(6% NaClO3 KOH 1g)浸渍种子后,有的品种变为黑色,有的不变色,借此可区分不同品种。此外,小麦品种用苯酚、儿茶酚和P-甲苯酚等酚类物质染色,不同高粱品种种子磨碎后加入缓冲液及FeCl3溶液也有不同的颜色反应。不同大豆品种幼苗用含除草剂―赛克津的Hoagland培养液培养10d(天),待幼苗叶片展开后,根据植株受伤程度可进行鉴别。水稻采用氯酸钾反应法,根据反应指数也可将不同品种区分开来。

2.空心测定

该法主要用于豌豆、豇豆、菜豆等一些豆类种子活力的检测,欧洲一些国家用得较多。这类种子常由于缺锰或中央细胞坏死,萌发时子叶内出现空心现象,严重时子叶断裂。豆类种子空心率与其活力呈显著负相关,而且其结果与田间出苗率很一致。检测时可将种子预先浸种24h(小时),然后置于20~25℃条件下催芽,4d(天)后逐粒割开种子子叶,观察统计空心率。

3.高渗发芽法

该法适用于多数种子类型。种子在高渗透势溶液中吸水困难,相当于在干旱协迫环境下发芽。种子在高渗溶液中的发芽能力与其活力呈显著正相关,据此用高渗发芽法可检测种子活力。检测时用蔗糖、甘油、甘露醇、聚乙二醇(PEG)等配成的不同浓度的高渗溶液作为培养基,模拟田间土壤条件进行发芽试验,根据种子发芽率以及幼苗高度判断种子活力和忍耐干旱能力。也可通过种子在临界水势下达到预定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来判断活力水平。不同种类种子的临界水势不同,如玉米为-12.5×105 Pa,甜菜为-3.5×105 Pa,水稻为-7.9×105 Pa,大豆为-6.6×105 Pa,苜蓿为-1.4×105 Pa。PEG作为理想的渗透压剂,能保持稳定的渗透压,便于在临界水势下进行标准发芽试验。豆类种子一般不宜使用此法测定种子活力。

4.电泳分析技术

蛋白质包括同工酶都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可以直接反映生物间的遗传差异和系统发育过程中的遗传变异。由于蛋白质或同工酶都是带电荷的大分子,在琼脂介质里建立一个电磁场,这种带电粒子便可在电场中泳动,由于蛋白质或同工酶分子的形状、大小不同,电荷数量以及性质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在一定种类和一定浓度的凝胶中其泳动速度也不相同,电泳结束后,它们就分别泳动到不同位置,通过染色可把这种迁移率不同的现象显示出来。任一品种的蛋白质或同工酶条带数目、位置和颜色深浅等构成该品种的“指纹”特征。因此可利用蛋白质或同工酶电泳分析技术进行种子的亲子鉴定以及真伪鉴定。该法速度快、准确度高。

5.种皮结构显微法

十字花科作物种皮构造与模式基本相同,但色素环的大小、形状、细胞数量、细胞结构等存在较大差异,据此可区分不同种类。如:萝卜种皮色素环显著,暗褐色,多为长形,并有无色网纹,每环细胞在80个以上,细胞椭圆形且细胞腔小;花椰菜种皮上的色素环呈多角形、桔红色,细胞椭圆形,细胞腔中等大小且腔内有色素沉淀点;甘蓝种皮上的色素环不甚显著,一般呈多角形,每环10~15个细胞,细胞呈多角形且腔大;根芥菜种皮上的色素环不甚显著,一般较小,黄色,多角形,并有无色网纹,每环细胞20~30个,细胞多角形且腔小;芜菁色素环窄而显著,黑灰色,多角形,每环有20个左右细胞,细胞多角形且腔大;大白菜色素环宽且不显著,多角形,每环10~20个细胞,细胞多角形且腔较大。

(作者单位:158325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兴凯湖农场分公司)

上一篇:浅议茄子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下一篇:露地菇娘的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