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出来的健康之忧

时间:2022-10-03 02:18:00

“补”出来的健康之忧

补药和营养药、保健品的概念、性质和作用完全不同。至于补药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经现代化学研究证实,在多数补药中所含甚微,只有极个别补药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一般说来,补药不能与氨基酸、葡萄糖之类现代营养药相类比,也不能相互取代。

莫将“李鬼”当“李逵”

在生活中,不少人常把补药和营养药、保健品混为一谈。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补药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补药扶正的效果主要是通过调整与增强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使各机能保持相对平衡与稳定来实现。补药分为补气、补血、补阳和补阴等四类。

代表:1.人参、鹿茸,补气补阳,多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抗疲劳、强心、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胃肠分泌、增强肌力等作用。

如当归、首乌、麦冬,补血补阴药,具有抗贫血或强心、改善血液循环及降低血脂或血糖等的作用。

误用之弊:补药的上述作用与西药的作用相对照,可知中医补药的各种功效与西药中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内分泌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抗贫血药物和免疫系统药物的部分作用相类似。补药为虚症而设,身体健康、正气不虚者不宜滥用,以免破坏机体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或导致气血失和,即误用补药有“误补益疾”之弊。

营养药

是指能起到补充人体营养物质作用的药物。众所周知,人体所需要的常见营养物质有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等。由于疾病、饮食摄入不足、肌体消耗过大等原因造成体内上述物质缺乏时,就需通过饮食营养的手段或用药的途径及时补充上述营养物质,以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

代表:注射用的葡萄糖液、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剂,所用的各类维生素、铁剂、钙剂等都属于营养药物。

误用之弊:营养药的应用也要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能盲目乱补,能通过饮食途径补充的营养物质就尽量不要用营养药。健康人如果不加选择地服用,超出营养药的安全范围,反会危害人体健康。平衡饮食、适当运动才是保证健康的根本措施。

保健品

保健品不同于食品,也不同于药品。在国外,对保健品称为“功能食品”,它既不能针对某一种疾病有效,也不能在原有健康的基础上更加强壮。它仅能使亚健康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

误用之弊:对于保健食品,多数人抱有两种观点:一是,现代人营养都过剩了,还吃什么保健食品?二是,生活条件好了,多吃保健食品对身体有好处,反正又没有什么副作用。专家认为:两种想法都不正确,不可将保健食品功能夸大,也不能说保健食品就是没有功用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我们现在所指的保健品,首先不是药品,而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保健性质。但是,我们不要被铺天盖地的保健品广告迷惑,认为保健品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提神醒脑作用的“特效药”――作为药品,一定要经过临床验证,并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审查批准,有严格的适应症,治疗疾病有一定疗效;而作为食品的保健品,则没有治疗作用。

走出“补”误区

误区一:进补只适合于病患。

专家视界:“只有身体出现问题的人才需要进补,营养充足、无病无痛的人,就不必吃补药了。这好比衣服残破要修补,不残、不短、不破、不洞穿的衣服,无须缝补。“这个论调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实际上,不论动物性食物还是植物性食物,由于自身种养殖条件以及食物生产、加工和环境的影响,都可能存在抗菌素残留、农药残留、金属超标和营养素丢失等问题。同时,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食用快餐式食物、高脂肪低纤维食物,营养价值难以满足身体需要,长期疲劳、压力过大,周围环境污染等也会使身体机能下降。因此,健康的人在合适的时机下,也需要进补。

误区二:“虚”就得补。

专家视界:即使身体虚,也不能盲目进补。身体虚有许多种,每一种虚症,都有针对性的补方补药,不对症,不但无效无益,有时反有副作用。老一辈中医师的用药是十分严谨的,即使是现成的补药或补膏,也要观其处方成分然后辨证使用。因此,如何根据个人的身体体质和机能状况进补、调理,服用哪一类补品更为合适、收效更大,应当在医生诊断和指导下进行。

误区三:用补品代替一日三餐。

专家视界:人体对营养的摄取,主要是靠一日三餐,而绝不能仅仅依靠营养补剂。《皇帝内经》就明确指出:补品只能用于调养虚弱的体质,肌体的营养供给,还得让位于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饮食。现代营养学证明,只有一日三餐饮食均衡,才能使你的营养均衡。

误区四:用进补代替锻炼。

专家视界:医学家对人们提出忠告:“生命需要运动,只有配以必要的体育锻炼,营养补剂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为无论是正常营养的摄取,还是营养补品的吸收和利用,都必须依赖于人体健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功能。有些人缺乏运动,体质虚弱,胃肠消化功能差,代谢利用率低,吃下了营养补品,也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甚至会因体质虚弱或进补不当而产生副作用或反作用。

误区五:补品越贵越有功效。

专家视界:高价补品大多是加了一些价格昂贵的中药材,如龟板、鳖甲、藏红花、虫草等。然而,没有针对性地用药,一般不会显出特殊效果。况且,补药中能有几两鳖甲?所以说,药价高低并不完全代表疗效的优劣。

误区六:饮食丰富就不需要进补。

专家视界:水果、蔬菜、谷物等食物中含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脂肪、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素,理论上讲只要饮食种类多样,就能得到营养。“但事实上,大部分人不会吃得那么丰富。”专家认为:由于不可能通过食物摄取足够的营养素,因此,吃复合维生素等营养素补充剂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误区七:“药片”里的营养不如食物?

专家视界: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营养补充剂可以提供和食物中“等价”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补充剂里的叶酸和食物里的几乎没有区别。

误区八:营养补充剂可以自己选?

专家视界:不同人群可能缺乏的营养素有差异,因此,选择营养补充剂前,最好请医生检查一下是否缺乏以及缺乏哪种营养素,只须做一个简单的血检便可知晓。当然,有一些统计数据可供参考,比如60%的人缺镁;处于月经期的女性16%缺铁等。

误区九:活性、离子、分子、络合的就是好的。

专家视界:这些看起来很高科技的名词和学说,都是商家各自为战的商业行为。活性,其活性何在,目前国内外对此无明确可信解释,例如活性钙,它是牡蛎科动物贝壳经高温煅烧生成的含钙混合物,主要是氧化钙,水解后PH值为12,呈强碱性,口服对胃肠黏膜有明显的刺激损伤,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在评价各种钙剂急性毒理实验时,发现活性钙的毒性最强。

误区十:不论是补药还是保健品,都和正常饮食不相悖。

专家视界:日常生活里,人们离不开葱姜蒜辣乳这些调味品,可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食物相克之说,所以在食用不同的补药期间,有选择地避开一些调料,可以将药效大大提高。例如料酒,因酒能增强药物的作用,还能引起血管扩张,从而会加大危险事件的几率,所以服用心血管方面的补药时,宜少用或不用料酒。

上一篇:宝宝过年只吃对的不吃贵的 下一篇:揪出偷走心律的“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