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习让语文课堂更立体

时间:2022-10-03 02:16:01

专题学习让语文课堂更立体

京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很多名家名篇,以其文质兼美、语言典范为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基于这样的特点,我们尝试从单篇入手,构建专题学习,让语文课堂更加立体。下面以京版教材六年级《珍珠鸟》一课为例来谈。

赏画读文。欣赏冯骥才先生的美术作品,阅读作品背后的故事。画面与文字关联,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冯先生美术作品“画中有文”的特点。

品味例文。在“读文作画”“排序探究”“据画补文”的任务情境中品味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读文作画”引发学生阅读探究,在设计连环画的体验活动中碰触、揣摩、感受语言文字,体悟出冯骥才先生用文字作画的特点和方法――“有形有色”“动词连用”“人鸟呼应着写”。“排序探究”促使学生感受鸟儿与“我”越来越亲近,正是源于“我”对鸟儿的喜爱、宽容、理解、尊重。另外,从篇章结构的角度关注文章内在的联系,认识到作者是通过情节的推动水到渠成地揭示了深刻哲理的写法。“据画补文”促使学生关联整篇文章的顺序,迁移运用写法补写原文中被删去的一段话,加深了对课文主旨、情感的感受。

关联阅读。归类阅读冯骥才的叙事散文《珍珠鸟》(再次阅读)《麻雀》《歪儿》《捅马蜂窝》《花的勇气》和小说《俗世奇人》。这组类文的阅读不仅使学生发现了冯骥才叙事散文的写作特色――叙事+人生感悟,而且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冯先生对于尊重生命的呼唤,感受到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冯先生的一种情怀、一份责任。小说《俗世奇人》的阅读也使学生感受到了他对民俗文化的尊重和传播。不知不觉中,一位极具责任感的作家形象便树立在学生眼前。

说写联动。开展说一说、写一写“我眼中的冯骥才”活动,为学生搭设学习评价人物的机会。说与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静心思考、关联认知、提升认识,学生在表达所思所感的过程中逐渐丰盈着自己的内心。在这个专题学习活动中,“学得”与“习得”并进,语文学习与生活结合,阅读与实践对接,足够的感性积累到一定程度,形成了“场”效应,促使学生徜徉在文字中,沉浸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就这样,冯骥才先生能写善画、才华横溢、德艺双馨、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形象就深入到了学生心中。这就是专题学习的魅力,是单篇课文教学所不能及的。

总之,专题学习可以给学生一个学习语言文字并加以\用的自由场所。在这个“场”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生长,语文课堂也逐渐变得立体。

本文系“北京市第三批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小学语文工作室”研究成果

上一篇:意相融情相生 下一篇:怎样做好一节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