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素质教育,提高数学能力

时间:2022-10-03 02:10:56

贯彻素质教育,提高数学能力

中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数学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制约着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就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四个基本素质加以探讨:

一、以数学之美激发学生好学乐学

数学是一个有和谐比例、整体对称、结构严谨、关系和谐、形式简洁的美的世界。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话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介绍各种数学美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这对于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以数学逻辑之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本身是一门演绎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生可以接受的原则,应重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教材中许多概念的形成以及公式、定理的发现往往没有详细完整地给出,只有完美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深研教材,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改变驾轻就熟的“题型+方法”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启发式教学进入课堂,克服学生思维的被动性,选择自觉渗透数学的思想,创设问题的情境,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启发引导学生的思考、发现、创造,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发现中获取、在成功中升华。

可利用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逻辑性;利用典型例题、练习题的多解和延伸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利用学习经验的积累和存在问题的矫正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向性和创新能力。

三、以数学之开放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大多数数学问题都是开放的,并没有固定唯一的获取答案的过程,科学上突破、发明、创新、创造过程往往是从猜想开始的。

牛顿早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早在1953年就大声疾呼:“让我们猜测吧!”“先猜后证”――这是大多数知识的发现之道。

在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忽视了实验猜想、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难学。所以要教会学生通过从宏观做出估算与猜想,通过观察、实验、特例分析、归纳、比较,概括出一般共性的规律,得到猜想的结果。先有猜想,再有严密的教学证明,这样“既教猜想,又教证明”,能激励学生的猜想欲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并富有哲理的一门学科。

在实际教学中可介绍一些科学家的著名猜想、科学发现的重大事例,如介绍哥德巴赫猜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等人的杰出贡献,形成良好氛围。只有敢于猜想、大胆假设,才能促进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促使思维打破常规,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四、以数学之实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学生性格活泼,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也有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他们更喜欢学习有生动的现实基础以及将来他们理想中的职业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与才能。所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结合生活、实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用学到的知识解释、解决身边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通过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

我们早晨起床刷牙用的牙膏,外面都有包装,牙膏的包装有大有小,其价格也不相同,你想过大小包装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吗?除了牙膏以外,其他商品都有大小包装之分。你吃东西,想过营养成份的搭配吗?你在上课时,想过坐在什么位置才能最清楚地看到黑板的问题吗?乘船逆流而上,发现东西掉进水中顺流而下时,假设将船头调转回来去追,想什么时间才能追上的问题吗?你在自行车修理铺里看到师傅在安装滚动轴承,想过能装多少个珠子吗?在你开灯关灯时,想过灯的位置与照明度的问题吗?你在听天气预报、台风警报、空气质量状况时,想过他们是如何预报的吗?……

类似上述的问题,有些也许有学生想过,有些也许从未想过,但可以启发学生,数学与生活是如此的息息相关,发现并研究这些数学问题会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新课标下如何“读”高中英语 下一篇:如何加强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