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

时间:2022-10-03 02:08:01

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

[摘 要]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互动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师生在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情感意向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到好处进行课堂提问。

[关键词]提问;教学;艺术

无论是哪门学科,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及时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一门高超的艺术。

一、精简提问的语言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语言一定要精简。教师在把握文章的背景、主旨、脉络和作者的写作用意的前提下,要抓住关键之处,要言不繁语不混意不乱地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言简意赅,就犹如一条纽带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情感紧密结合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例如,教师在授七年级语文《忆读书》一课时,有的教师会抛给学生一句“请你在字里行间找出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意思是让学生找出冰心介绍自己读了哪些书及读后的感受。可这些学生刚刚从小学迈入初中,要想快速的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对此,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提问也许学生会好理解一些。所以教师可以先提问“同学们试着找找冰心介绍自己所读的有哪些书”。这问题很简单,学生一定很快就会回答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茶花女遗事》”。这时候教师追问:“冰心在读这些书时分别有什么样的体会呢?”学生一定能准确地回答:《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赞赏”,“气愤填胸”;《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可见,只有把所提的问题准确化、精简化,学生才容易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二、斟酌提问的价值

斟酌提问的价值也就是慎重设置第一道提问,换言之就是每一道问题的提出,都应该有问的价值。在课堂上,有的教师总是一直在提问,虽然提问多并不是课堂的败笔,但没有价值的提问一定树立不了课堂的有效性。要知道,提了太多没有价值的问题,在学生齐声互动中会导致教学效率不高,不但让学生抓不着什么才是重点,而且会让学生的思维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考目标。例如,有的教师在授古诗词课时,会提问“大家看这首诗有多少句”。其实教师是想引导学生学习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想借数诗句有多少句来阐释这四联,还不如直接对这四联提问解析。还有的教师在新课导入后,会提出“哪位学生上讲台来把生字词写在黑板上”。教师是想借机扫除文字障碍,结果有同学拿着书上到讲台上来只是把课文下方的拼音注释照抄了一遍,占用了课堂时间却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对于勤奋的学生,也许早就熟悉了课文下方拼音注释了,还用在黑板上一一板书吗?如果教师说“哪位同学上讲台来补充一下注释里没有拼音注释的生字词的读音”,学生定会再次查找文中没有拼音注释的生字并及时查找注音,然后写在黑板上供大家参考,以这类资源共享的方式解决了生字词的学习。只要斟酌一下提问的价值,就达到了扫清文字障碍的目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有价值的问题,这是高效课堂策略必须注意的教学习惯。

三、把握提问的对象

教师在备课中要做到备教材、备课堂、备学生等。这里,备学生是最关键的备课环节。提问也是一样,要把握提问对象的综合因素,把握对什么样的学生提什么层次的问题。如果教师对提问对象把握不够,所提的问题太难或者太易都达不到有效课堂的构建目标。所提的问题太简单了,学生可能会感到课堂无多大意义,以致骄傲自满;问题太难了,学生抓不到问题的脉络主旨,会丧失学习信心,以致大大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把握提问的对象,就是在权衡学生的综合能力因素后对学生设置恰当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七年级《论语》一课中,翻译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了旧知识,并从中获得了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是提给基础比较扎实一点的学生来完成的,让这部分学生的解答帮助基础薄弱一点的学生正确理解。

教育有公平性,在一堂课上,教师既要关注基础扎实的优进生,也要关心基础薄弱的后进生。把握问题的对象,针对学生基础不同提出知识层次不同的问题,就是因材施教,践行教育的公平性。在有效课堂构建策略中,怎样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精巧的提问是一种镇静剂,也是一股凝聚力,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深厚的学习兴趣,能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上一篇: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会成立 下一篇:关于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