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企业财务内控的有效措施研究

时间:2022-10-03 01:53:55

供水企业财务内控的有效措施研究

【摘 要】供水企业财务内控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水价最优化的重要保障。供水企业财务内控是指供水企业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保障的措施,其涉及到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层面、环节。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及时有效地提升高效服务、能够防范风险、优化供水企业资源配置,为达到经济效益及工作效率提升的目的,必须确保供水企业财务内控的合理性。本文主要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况、供水企业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提升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供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措施;概况;问题;监督;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是指为达到经营效率提升的目的,组织对各种资源的充分获取及利用,为实现管理目标,在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与调节的组织、计划、方法与程序。作为一种管理控制,内部控制是足足策略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供水企业的职责,其发展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供水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新经济形势下,如何合理规划大规模投入固定资产,如何提升企业经济利润都成为了供水企业避免面对的问题。基于此,应加强供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供水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况

在企业管理领域控制论的运用形成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作为控制论内经济控制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其通过控制论、经济控制论等科学方式对各个组织内部经营管理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同时利用控制论理念、原则与方式对供水企业经营管理控制过程加以分析,根据控制目的不同,内部控制可分为两个方面:财务控制和管理控制。财务控制是指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及财务活动合法性的相关控制。

按照相应程序实施内部控制,该控制程序需要一定成本。如设计控制环节、设置岗位、配备人员等。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时,企业因成本制约,无法进行优质内部控制的制度。合理的制度,需对设计经济、执行效益型进行充分考虑,才能实现供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目标。

二、供水企业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为督促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国家已形成包含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实际应用中却存在一定问题,严重影响了监督效果。其原因如下:

(1)多种监督功能标准不统一,管理分散,监督主体间信息沟通不畅,无法形成完善的监督体系;

(2)各种监督无法遵循既定目标实施,部分企业、部门以预算、创收平衡为目的,导致监督弱化情况的大量出现;

(3)执业环境不规范、业务竞争不正当的因素,导致注册会计师监管不到位,无法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在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下,供水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化并没有形成,无法形成综合治理合力,导致监督机制弱化。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供水企业没有建设覆盖全员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而无法向企业所有业务领域进行全面渗透。因此不能对财务会计信息、各级管理部门绩效进行正确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所有业务部门、人员,在业务经营中形成的互相影响、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在供水企业财务内控中,其经济业务包含5个环节:授权、审批、执行、记录与复核,各个环节都需要不同部门的配合,才能达到内部控制的作用。但供水企业在业务流程内部控制、资产控制等方面存在极大问题,如业务流程各个环节连接不紧密,无法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同时财务会计系统与企业内控环境、程序也存在无法相互联系的情况,致使内部控制文件形同虚设。同时,供水企业内部控制中,财会人员存在业务能力不足的现象,该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真实及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

3.管理层风险意识差

供水企业经营管理中,为实现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需做好预防与控制各类风险的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风险的重要方式。内部控制可有效评估企业风险,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加强控制。由供水企业发展现状来讲,其风险意识并没有得到重视,尤其是企业管理层,严重缺乏防范风险的管理意识。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不仅与内部控制具有密切关系,还对管理层风险意识提升至关重要。为此,必须在财务内部控制建立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经营风险防范能力,对经营风险进行准确辨别、分析、防范与控制。

三、处理供水企业财务内控的有效措施

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内控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此,供水企业必须准确分析产品需求、技术发展态势通过财务内控方法的选用,可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准确处理,并提高其时效性。为实现财务内部控制科学化、系统化,要求供水企业必须树立正确地加大监督力度、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财会管理人员素质及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为供水企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1.加大监督力度

供水企业通过规范内部经济活动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才能对内部控制过程的监督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可对内部控制内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并能改善供水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是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方式。内部审计作为供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其能够全面检测、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各项内容,如会计审核、预算等。同时,内部审计应结合政府、社会等审计力量,加大监督力度,提升企业发展目标。

2.以会计控制为主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严格遵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与供水企业自身情况相结合,进行符合企业发展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为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具具备良好的执行效果,需选取授权控制、会计系统控制与内部审计监督等方式。并根据供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要求对资金、成本费用与权力使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与企业自身情况结合加强会计控制。在发展、完善内部控制中,会计控制具有独立性与不可替代功能。因供水企业的特殊性,会计核算选取的方式为集中核算,也就是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在划分职责时,应明确各个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如财会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等。明确分工、责任落实为财务机构内部分工的主要特点。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中,要求出纳不能进行会计账目检查、会计账目登记与会计档案保管等工作的兼任。同时出纳会计库存现金应通过经营负责人、会计进行定期、不定期地检查,以确保其符合相关账目。同时,需有在根本上避免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出现。根据国家统一财务制度由会计人员进行企业财务审核,确保各项经济业务入账的准确性。

3.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

作为供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会工作人员素质高低对企业生存、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工作人员素质培训工作,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关规章及自身管理能力,进行财会人员的合理配置,确保其配置数量的合理性及业务素质符合内部控制需求,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

4.强化供水企业整体风险意识

利用风险预警、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等方式,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为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为提升供水企业整体风险意识,必须重视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特别是对业务流程与单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先培养财会人员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其风险管理理念;其次,在企业风险管理流程内明确各主体承担的责任,对责任意识加以强化,及时评价内部控制,制定科学有效的奖惩方式。最后对所有员工风险防范意识进行有效提升,对内部控制、机会主义行为加以抵制,以此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有效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供水企业财务内控工作也逐步完善。财会核算及管理作为会计工作的重点内容,其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否合理有效将直接影响到供水企业的管理水平。为此,相关会计人员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在充分了解其相关含义的基础上,准确分析其内容,并找出相应措施,以此达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耿云江.理论与实务联动,共同推动中国内控体系贯彻实施――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观点述要[J]. 会计研究.2011(02).

[2]杨志国.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J].财务与会计.2010(10).

[3]宋绍清,张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10).

[4]池国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机制构建:战略导向与系统整合[J].会计研究.2009(09).

[5]刘灿辉,苏华.加强内控体系建设 提高风险抗御能力[J].黑龙江金融.2008(07).

[6]王书.供水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2).

[7]王云芳.供水企业成本构成及影响经济效益的原因[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7).

上一篇:弯弯美睫知多少 下一篇:为公安部办理政协提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