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思考

时间:2022-10-03 01:48:57

【前言】幼儿园环境创设思考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四)区域分布不合理,忽视环境规划教室环境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活动。活动区的安排与环境的整体性,是幼儿教师在布置环境时需要认真考虑的两大因素。但是,一些幼儿教师考虑欠周全,没有注意到区域的动静差异,导致区域分布不合理。幼儿园活动区按类型区...

幼儿园环境创设思考

幼儿园是幼儿长期生活、游戏和学习的场所。幼儿的身心发展不仅受教师教学的影响,也受幼儿园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这种熏陶可能是积极的、对教师教学起到辅助的作用或促进幼儿发展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对教师教学起到阻碍作用或抑制幼儿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但是,一些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存在一些问题,降低了环境的教育作用的发挥。如何创设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又能发挥环境隐形教育功能的幼儿园环境呢?

一、环境创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教师为主导,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教育应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及需要。《纲要》也明确提出:“教师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也理应如此:尊重幼儿的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个别教师为图自己教育教学的方便,往往“自编、自创、自导、自演”,没有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也很少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布置,而只是让幼儿被动地充当教师布置的环境的观赏者。这样创设的幼儿园环境,没有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自然是存在问题的。

(二)环境布置片面追求美观,而忽视教育价值蒙台梭利认为,孩子具有吸收性的心智,能够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我发展。这个环境的“准备”离不开教师的教育艺术。但是,笔者调研发现,很多幼儿园存在一个共同的误区:过多地注重环境美观而忽略了环境的教育性。例如,某幼儿园小A班教室天花板上挂满了串串精致的串珠,它们五颜六色,设计得非常美观,反映出教师精湛的手工水平。不足之处在于这样的环境并没有契合当月的主题“美丽的秋天”,挂在天花板上的串珠高离幼儿的视线范围,并没有吸引幼儿的目光,也没有体现这些串珠的教育意义。放眼望去,班内堆积着满满的物品,但没有一样是幼儿的作品。笔者随机访问了该班的教师,得知该班为了迎接评比,不得不加班加点,完成环境创设的任务。当被问起在天花板上挂串珠的用意时,教师回答:“因为好看。”诚然,该班教师把布置环境当作急需完成的任务,以为把教室布置完整、好看,就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的,却忽略了这些环境创设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从另一个层面也可以反映出相当一部分教师平日由于工作琐碎繁忙,没有余力做好环境创设工作,一到“评比”就将环境创设的目的变成了“向专家展示”。依据此目的而创设的幼儿园环境,成为成人观赏、评价的对象,丧失了应有的教育意义。

(三)区域材料投放统一,忽略幼儿个体差异皮亚杰曾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活动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工具和桥梁,教师需要合理调配,结合幼儿园的条件、幼儿的需要等合理地投放材料。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师注意到了小、中、大班幼儿游戏的特点,根据年龄特点投放活动材料。如,根据小班幼儿“好模仿、创造性发展能力尚低”的特点,有根据地投放类型少、数量多的材料,减少了小班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发生;再根据大班幼儿“思维敏捷,爱学好问,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在区域中适当投放半成品、废旧的物品及原材料,为大班幼儿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创设条件。但是,笔者观察到,同是大班、中班或小班,其区域投放的材料基本一致。可见,幼儿园在区域投放的时候注重了同一年龄段幼儿的共性,却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

(四)区域分布不合理,忽视环境规划教室环境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活动。活动区的安排与环境的整体性,是幼儿教师在布置环境时需要认真考虑的两大因素。但是,一些幼儿教师考虑欠周全,没有注意到区域的动静差异,导致区域分布不合理。幼儿园活动区按类型区分大致可以分为阅读区、美工区、表演区、建构区、益智区等,这些区域由于活动性质的差异,有明显的动静之分。例如,建构区需要幼儿动手操作,避免不了对材料的组合和幼儿的讨论,会相对吵闹,表演区亦是如此。而阅读区和美工区要考虑到为幼儿提供一种舒适、安静的环境,方便幼儿阅读、思考。因此,在进行这些区域的布置时,需要考虑区域的动静区分,恰当利用教室的格局,将阅读区、美工区等安静区域和建构区、益智区、表演区等非安静区域隔离。但是,部分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仅仅考虑区域的美观和整体的布局,将安静区域和非安静区域安排在一起。忽略区域的动静因素创设幼儿园环境,不仅影响教师组织活动,还影响了幼儿的活动投入度。

(五)忽略教育目标,环境创设与目标脱节《纲要》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教育目标是教育的出发点,是评价教育活动价值的依据之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课程教育目标应存在较高程度的一致性,也即,环境创设应当为教育目标服务。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除主题活动中主题墙的设计外,一些情况下把环境创设当作独立的、片面的工作,忽略环境的整体性、环境与教育目标之间的一致性。这样创设的环境,较易产生“白费力做无用功”“与教育目标脱节甚至违背”等弊端。

二、建议

瑞吉欧特别重视幼儿园环境的作用,认为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校园内没有一处无用的环境。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使幼儿形成完整人格。因此,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应当统筹班级内外的环境条件,做到“让每个角落都说话”,所有环境都“可记录”,让幼儿能够以自己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重视幼儿主体性,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瑞吉欧认为,儿童有能力担当自我成长过程中的主角,他们能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象征语言和其他媒介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2〕。因此,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支持者、引导者,而非主导者。首先,物质层面,教室内须有幼儿可自由表现的区域。考虑到幼儿身高的限制,在设置主题墙时,应将1.2米以下的墙面区域作为幼儿操作区域,或由教师收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其次,精神层面,教师应当学会与幼儿的作品“对话”。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处于较低阶段,特别是小班幼儿,其语言表达能力与动作发展常常是不同步的,因此,也较常见到幼儿“因喜爱同伴但不懂表达而打对方”的行为。教育的前提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理解幼儿的行为,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引导。而幼儿的作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心理需要、思维方式等,是诸多心理学家观察幼儿心理行为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教师需要学会从幼儿的作品中把握幼儿的心理,通过幼儿的作品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发展水平,及时调整教育目标,设置教育内容,适时引导幼儿,促进其达到“最近发展区”等。

(二)兼顾教育性与美观,协调统一良好的园区环境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情感、技能、知识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在环境创设中,应先考虑环境的教育性,而不是纯粹地注重美观,以成人的角度高估精心设置的环境对幼儿的吸引力。幼儿通过感受美、表现美,丰富审美经验。但是,很多时候教师只关注了让幼儿感受,而忽略了引导幼儿表现。对幼儿而言,某些半成品是很有趣的,比起教师精心设置的完整的环境,他们更热衷于能够自己动手操作、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能够自由表现的材料。因此,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所布置环境的外在美,走出成人的视角,以幼儿的角度去理解环境、布置环境;更要适当地“留白”,给予幼儿自由发挥的机会,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性,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三)合理投放材料,注重幼儿个体差异蒙台梭利认为,对儿童的教育不是成人按照一定的教材自下而上传递的过程,而是通过成人提供的“有准备的环境”协助儿童主动发展的过程〔3〕。一种环境之所以必须是“有准备的环境”,是因为现代生活环境经过不断地改造和发展,结构极其复杂,并不完全适合儿童。幼儿要获得身心发展,适应现代生活,必须借助成人的帮助。特别对3岁以后的儿童,更需要一种能够刺激他们活动动机的环境,这样一种能够激发幼儿内在生命力的环境,要有美观、实用、对幼儿有吸引力的生活设备和用具,有能为幼儿提供各方面训练的教材或教具,能够让幼儿自由地活动、自然地表现。因此,教师要兼顾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按难度、分层次投放活动材料。

(四)科学分布区域,做到动静区分幼儿园活动区的创设是幼儿教育课程的一个部分,是幼儿园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4〕。幼儿的注意力极为短暂,且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幼儿在自己“个人空间”(个体周围的最小空间范围)里的表现是富于独创性的,喜欢独立玩耍与活动的幼儿是有“头脑”的。因此,在设计区角时给幼儿塑造丰富的空间形式的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私密性要求,合理规划活动区的位置、空间等,使他们平静情绪、集中思想,减少外部环境对幼儿的干扰。这时候就要考虑不同活动区之间的动静之别、区域之间的格局、空间大小等,将安静区域与非安静区域隔开,并尽可能地争取幼儿独立活动的空间。为幼儿创设一个能够独立、平静、专注地活动的区域。

(五)服务教育目标,保持一致性瑞吉欧之所以称环境为“第三位教师”,正是因为环境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环境的功能亦应如此。环境的布置要有目的,而不要盲目进行。杜威认为,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存在于这种过程中,这种目的是儿童所能预见的奋斗目标,能够使儿童全心全意地参与〔5〕。教育目标有两种层次,一种是看得见的,即明文规定的,且称之为显目标;一种是看不见的,及教师心里内化且能严格遵守的,暂称之为隐目标。在环境创设中,教师心中既要有显目标,明确我国幼儿教育目标的规定,服务于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又要明白一切教育都是为了儿童的发展,设置环境是为了让幼儿得到发展,要充分考虑其教育价值和有效性,即保持幼儿园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幼儿园教学是全面的,教师不仅要设计、组织好教学活动,还要合理运用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寓教于环境与幼儿的互动中。因此,教师一方面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提高自身活动设计的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环境的隐性价值。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为幼儿创设更适合其发展的环境。

作者:徐秀玲 单位:广州大学城朝阳幼儿园

上一篇:学习性区域环境创设分析 下一篇:水利建设投融资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