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良好情绪的培养

时间:2022-10-03 01:19:35

学前儿童良好情绪的培养

发展心理学家说过:“幼儿的世界就是一个情绪的世界。”对于幼儿来说,情绪体验无处不在,幼儿基本的情绪体验一般有:快乐、痛苦、悲伤、恐惧、愤怒、害怕等。而快乐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情绪,快乐的情绪体现了孩子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学上一般将喜悦、快乐等情绪称之为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将痛苦、悲伤、恐惧、愤怒等称为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是否拥有快乐的情绪对孩子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情绪也能更有利于形成健康的性格,所以,注重对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笔者在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主要做法如下:

一 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幼儿良好愉快的情绪

1.以情育情,激发幼儿良好愉快的情绪

孩子年龄小,他们的情绪具有极易受感染的特点,所以教师要以自身积极健康的情绪去感染幼儿。在活动中我发现,如果教师的精神状态不佳,没有积极愉快的情绪,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幼儿也会提不起精神,注意力容易分散,活动的效果也不会理想。反之,教师的精神饱满,情绪积极向上,幼儿也会随之表现出积极愉快的情绪,主动投入到活动中,使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排除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始终以积极的、愉快的情绪和幼儿一起游戏、活动,注重用自己的微笑、热情影响感染幼儿,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

2.以行育情,促进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

人的情绪总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孩子积极情绪的激发更是如此。教师要提供各种机会,让孩子在游戏中、在各项活动中促进良好情绪的发展。

第一,允许鼓励幼儿在玩中学习,体验“玩”的快乐情绪。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幼儿特别喜爱游戏,玩起来甚至可以废寝忘食。游戏是一种自由轻松,充满乐趣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们能最大程度地体会到快乐。同时,游戏又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它对幼儿的整个身心发展都能起促进作用。让幼儿在玩中发展,体验玩的快乐。如在玩有趣的沙、泥时,孩子能体验沙、泥的物理特性;玩拉勾游戏时,孩子能体验到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在玩七巧板游戏时,可以培养创造力;玩配对卡时,可以提高其数字理解能力。

第二,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情绪。年龄越小的幼儿,他们往往只满足于吃、穿方面的需要。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不仅仅只满足于吃、穿方面,应同时让幼儿在完成学习、劳动任务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孩子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到小饲养角给动物喂食、打扫卫生等,给花草浇水、施肥、松土,参与布置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包括收拾玩具、用具、布置主题墙等。让孩子在环境的创设和管理中,生活得到充实,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和愉快。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允许孩子犯错误。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在不断地尝试中学习和成长的,尝试就免不了犯错误。

第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主题教学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快乐的情绪。如今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大部分缺少与他人分享快乐的体验、比较任性、爱发脾气、缺乏自信和独立性,在交往和学习中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针对班内幼儿的情况,我开展了“我们都是好朋友”“我能行”“会变的情绪”“赶走小烦恼”等主题活动。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学一学、动一动、想一想,学会了与同伴友好交往,掌握了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方法,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通过在相关的情境中体验,幼儿获得了排除烦恼,保持愉快情绪的经验。活动中,幼儿的情绪愉快,积极投入,身心也得到了健康和谐的发展。

3.以境育情,培养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

情绪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创设宽松、平等、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氛围及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使幼儿感到安全和愉快。夸美纽斯曾说:“教师要让儿童在没有殴打,没有暴力,没有厌恶的气氛中,总之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这不正说明了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性吗?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使幼儿在生活中处处感受到轻松和愉快。例如,经常与幼儿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吃饭、睡觉前让幼儿听一听优美的音乐,说一说笑话等。

二 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孩子把握好自己情绪的航向

对于孩子来说,也会出现许多困惑和烦恼:常常因为小事而互不相让,甚至大打出手,事情过了却又后悔不已;获得成功时得意忘形,唯我独尊;失败了一蹶不振,陷入了悲观的深渊……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作为教师要用恰当的方式去引导他们。

1.宣泄调节法

因幼儿情绪很不稳定,有时可能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情绪激动。比如有时因家长没给他们所喜欢的玩具而大哭大闹,甚至不愿上幼儿园;有时为老师给的一朵小红花而高兴得手舞足蹈。当幼儿情绪不佳而哭闹时,应当让幼儿尽情地哭叫。哭叫是解除烦恼和痛苦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是缓解痛苦和烦恼的一剂“良药”,它能宣泄悲痛、释放不良情绪,排除体内毒素。因此,当幼儿烦躁不安想哭叫时,应让他哭得淋漓尽致,决不可强迫、压制幼儿哭叫。但哭闹时间不宜过长,可用适当的方法转移情绪,让其破涕为笑。

2.逗乐调节法

当遇到幼儿情绪不佳时,教师要想方设法转化其情绪,将其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尽量逗幼儿发笑。逗笑是转化幼儿情绪最直接、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逗笑的方法很多,例如讲笑话,做鬼脸,模仿幼儿熟悉的滑稽人物动作、语言。若幼儿哭叫,教师还可模仿其哭声、表情,只要夸张地模仿上三、五声,一般幼儿都会破涕为笑,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逗乐幼儿的方法。但在转移幼儿情绪、逗幼儿发笑时,切忌为了让幼儿高兴一时而空许诺,这对幼儿心理健康极为不利。若诺言不能兑现,幼儿就对教师、家长产生不信任感;即使诺言兑现,幼儿也会形成“只要我耍脾气、哭闹,大人就会满足我的要求”的不良心理。

3.运动调节法

在幼儿情绪低落时,往往不爱活动、不爱说话、不爱跟小朋友玩。越不活动、不说话,情绪越低落。老师要尽量想办法带幼儿做一些他们喜欢的运动,如滑滑梯、玩游戏、与小宠物玩耍、做小动物模仿操等。运动可以把幼儿体内聚积的能量释放出来,使幼儿的怒气和不愉快的情绪得到发泄,从而改善幼儿的心情;运动可以转移幼儿情绪,使幼儿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由悲伤转为喜悦,由低沉转为亢奋。因此,做运动是调节幼儿情绪的一种好方法。

4.转移注意调节法

当幼儿情绪不好甚至有抵触时,不要对幼儿下强制性的命令,更不能惩罚幼儿。强迫、压制或惩罚性的管教,容易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会增强幼儿的逆反心理,不但对教育幼儿不利,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当使用强制方法管教幼儿时,他们当时也许不敢哭、不敢闹了,但那只是口服心不服。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比如给幼儿讲故事、念儿歌、画画给他们看。通过这些幼儿喜爱的活动,改变幼儿的注意焦点,从而把消极情绪转化成积极情绪,冲淡以至忘却烦恼,使情绪逐步好起来。

给孩子快乐,是每一位教育者的责任,而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作为幼教工作者,在全面开发幼儿智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孩子快乐情绪的培养,让孩子在笑声中和谐发展,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上一篇:2013基金投资:易方达强者恒强 下一篇: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