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时间:2022-10-03 12:42:21

浅析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摘 要: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是高校管理干部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从高校学生干部培训存在的问题入手,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培训的理念,再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如何构建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

关键词:学生干部;培训体制;人力资源管理

《大学生德育大纲》指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义事业建设者,这就是我国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1]。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广大教职员工的努力奋斗自然必不可少,但广大学生干部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学生干部无论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还是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甚至在心理疏导方面,都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学生干部也是教师、学生管理干部所依靠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是沟通学校与班级、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中介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对他们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并且教给他们一定的工作方法,使他们能够担负自身的工作。

一、高校干部培训体系现状分析

学生干部培训是各级团校组织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学生干部存在问题、提高学生干部能力的有效途径。但目前的培训体系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干部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具体如下:(1)培训主动性不够:在实际中,各级团校组织对学生干部轻培养重选拔、轻教育重使用,忽视了学生干部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往往使得学生干部培训工作流于形式。不少学生干部认为培训学不到东西,没有多大用处。因而参加培训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主动性都不够,甚至还有抵触情绪。(2)培训目的不明确,没有系统的培训计划:很多团校组织在确定培训项目和内容时不是依据学生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干部的需要,而是照搬其它团校组织的培训计划,并且培训的时间安排随意性很大,没有系统的培训计划。(3)培训内容结构不合理,针对性不强:目前,学生干部培训忽视了分层分级别、按需施教、分类培训。另外,当前的培训大多是以面对面的课堂授课为主,实践锻炼少、案例分析少、调查研究少。这种灌输式的培训缺乏应用性、科学性、灵活性,致使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学生干部培训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真正为团校组织服务。导致了部分高校学生干部服务意识淡化、责任意识不够、名利思想过重等问题的出现[2]。同时也造成了高校学生干部在实践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工作方法简单,不能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出新的工作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二、新型干部培训体系的构建

1.设置培训目标

培训需要明确的目标,然后才能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教师、方法等具体项目,并对照此目标进行效果评估。培训目标的设置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上,通过需求分析,了解学生干部的现状,知道学生干部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明了学生干部的现有能力与预期中的职务要求之间的差距,才能把培训目标明确化。

2.精选培训内容

在明确了培训的目标后,就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尽管具体的培训内容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三块培训内容的选择由不同受训者的具体情况决定。一般来说,高层次的学生干部(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各部部长)主要偏向于知识培训与素质培训;而一般学生干部(各个部门干事)则倾向于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但它最终是由培训者的能力与预期的职能之间的差异所决定的。

3.确定培训层次

根据培训目标,不同的需求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构成不同的培训层次。培训层次大概分为以下几种:(1)岗前培训:这是为新聘学生干部提供基本的任职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培训。(2)在岗培训:这主要是为老学生干部(在岗的学生干部)提供学习履行职务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培训。(3)转岗培训:这是为在职学生干部岗位轮换之前进行的培训,目的是让轮岗人员熟悉新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4)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这是最高层次的培训,是提高学生干部的忠诚度和干部组织的整体绩效的一种双赢的培训体系。

4.选择培训方法

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有案例法、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KJ法等方法。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

5.评估培训成效

培训的成效评估在培训体系中是不容忽视的部分。1959年,美国著名学者D.L.柯克帕特里克教授于提出了培训效果评估模型[3],学生干部培训体系的评估也可以以此为依据来构建。模型将培训效果分为四个递进层次,分别为反应、知识、行为与效果。四级评估则是衡量培训是否有助于工作绩效的提高。课程是否达到让学生干部改变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成绩的目的,这些可以通过硬性数据来显示。

三、结论

我国高等学校发展较快,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增长迅速,这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管理也随之成为各高校建设的重点。笔者通过对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现状进行分析,指出通过设置培训目标、精选培训内容、确定培训层次、选择培训方法以及评估培训成效等几个方面能够构建和完善新型高校学生干部新型培训体系,这对于维护和促进高校干部培训改革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卫霞.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管理[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S1):94-96

[2]庄一民.论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49(1):126-128

[3]贾景.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及人员的培训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57-58

上一篇:浅析“中国式”下传统文化陋习 下一篇:生物安全型高压灭菌器在BSL—3实验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