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03 12:05:12

河北省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美术学、音乐学是失业率最高的专业。河北省设有音乐专业的院校有30多所,每年培养出大批的本专科音乐专业毕业生,造成了庞大的就业人群。随着高校扩招的持续,音乐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研究分析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成因,制定相应的对策成为我们急促解决的问题。

一、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

由于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音乐专业招生人数的骤增 ,教学所需的师资、硬件资源建设与之发展不协调,使得教学质量下滑,毕业生质量降低。师资配备的严重不足、人才培养的低端化倾向、教学定位的趋同、教学内容的匮乏,以及人才能力与社会需求的相悖是艺术教育成为困扰音乐教育的大问题。

(二)社会方面

由于社会转型和机构改革随之而来的大多数专业团体的演出场次大幅度减少,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VCD、DVD、家庭影院以及电脑网络进入家庭等因素,极大地冲击了文艺舞台。演出市场、文化市场的鱼龙混杂。

(三)学生自身方面

很多大学生缺乏对就业的正确态度 ,看重的是职业的稳定性和优越感,一般为把自己的工作定位为公立的、收入稳定的、有面子的行业。其实,在很多私人的音乐学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可以找到比较稳定的收入。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涉及到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国计民生问题。面对音乐专业学生毕业难的问题,在深入分析现状的成因后,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对策。

二、学校要在限制招生的同时进行音乐教学改革

目前,音乐专业毕业生已经供过于求,因此学校一定要抛弃唯学生人数多少为胜负的理论,争取出精品,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进行音乐教学改革,培养一批音乐专业科班出身、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要注意多样化人才素质的培养。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实践手段等方面充分与就业市场实现‘无缝对接’,使音乐教育百花齐放。创造为学生宽广的就业渠道:进乐团、搞重奏(唱)、独奏、当老师或搞音乐研究。

学校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搭建学生成才的平台。如学术讲座、年级或者个人的音乐会,社会实践等,并把这些艺术实践活动体系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才干。使同学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政府要意识到音乐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音乐对于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能够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来说,它以婉转悠扬、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织体,严密完美的交织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古代《晋书·乐志上》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把音乐中的“五音”与人的性情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音乐是推动我国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能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全面得到提高,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虽然音乐教育对于青少年的人生观的形成与审美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河北省乡镇一级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仍存在着较大的缺口,致使河北省基础教育中的音乐课程教学处于一种维持状态。高校所培养的音乐教育类的本科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就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唯分数理论是人们忽视了国民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社会道德的急剧滑坡。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形势下,如果政府能够合理地理顺就业渠道、安排音乐专业大学毕业生去急需的岗位就业,对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四、学校要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促使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转变

高校课程设置中需加大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大学生诚信与道德建设,使大学生对自身有足够清醒的认识,明确就业的严峻性,适当降低心理预期,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通过举办“生涯规划大赛”“职场礼仪讲座”“成功校友事迹报告会”、“职场1+1”等活动,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以后的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立柱.《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1

[2]周新友.《高职音乐专业学生就业分析》.教育与职业,2006.21

[3]康爱琪,柴鹏程.《谈教师教育音乐专业学生学业、就业、创业的发展策略》.教育与职业,2007.24

上一篇:独立学院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下一篇:适应地方制造业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探索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