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02 11:51:01

新常态下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文章主要从加强法制宣传、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对策

目前,在农村财务管理上产生了许多问题,例如:不重视村级财务的思想,法制意识不强,没有资产账目记录;不善于管理专项资金并且使用不当,导致财务管理很不规范;在农村任职的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缺乏一定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针对以上多个问题,笔者根据农村工作实际隋况提出以下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

1要重视农村财务管理,统一思想,对财会人员加强法制宣传

村级财务管理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实现基层民主,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重要手段。各级党委政府要对此高度重视,统一思想,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办法,加强宪法、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法制教育,让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上有很大提高。要把农村财务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村民的权利得到合理使用,使其勇于监督、规范监督,一定把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抓好落实。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工作行为,做到有章可遵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做好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为了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达到有章可遵的目的,一定严格执行我国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有关村级经济合作制度规定,根据当前各村实际情况,有效地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做到账簿要齐全、记账要准确、独立核算。

3加强对基层财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业务水平

农村财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抓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和谐新农村的建设,既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实施会计电算化,是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农村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农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不断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认真做好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业务水平,使其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虽然村级财会人员工作在基层,但是要严格把好其任职关,应该选配业务水平较高的中青年担任财会人员。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农村财会人员教育培训,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

4完善农村财会人员管理体制,巩固培训成果

在我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村委会成员由村民民主产生,每3年换届1次,村财务人员的使用由村委会确定,这就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任干部一个会计”的社会怪现象。农村财会人员更换频繁,而且无证上岗比例高,管理不到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适合农村财会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作为会计人员的主管部门,有责任提供正规的、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职业教育培训,根据农村财务人员素质低的实际情况,规定农村财会人员取得资格的条件和形式,做到不培训、无资格证书不能上岗,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会计队伍不稳定的现象。同时,将农村财会人员逐步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体系,切实履行好《会计法》赋予的法定职责。

5强化监督审计村级财务,接受群众广泛监督

要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便于村民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接受村民监督。做到每季度或半年公布1次财务收支情况,年终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财务公开的账目要真实,公开的内容要存档备查。每次公开后,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要及时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释村民提出的疑问;及时答复村民提出的要求;及时采纳村民提出的合理建议;对大多数村民不赞成的事项,应当坚决予以纠正。

6不断加大财务审计力度,强化监督职能

制定严密的审计方案,在各村组到办报账时,做好账前审计;按照《关于认真做好换届前村“两委”班子考核和审计工作的通知》要求,进行离任和经济责任审计;对征占地资金、一事一议项目和其他各类工程项目、大额“三资”处置等项目实施专项审计。

加强审计监督通过开展工作检查、工作考核等方式,监督以上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跟踪整改出现问题的乡村,确保制度的深入落实。

总而言之,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各级有关部门要追查源头、深挖病根、狠下猛药,齐抓共管,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重新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为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富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上一篇: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探究 下一篇: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等教育专项资金绩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