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冠状扫描对鼻窦炎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2-10-02 11:48:05

螺旋CT冠状扫描对鼻窦炎的诊断价值

鼻窦炎是鼻科常见、多发病,文献报道鼻窦炎发病率为5%~10%,男性略多于女性。CT应用于鼻窦炎的检查大大提高了鼻窦炎的诊断准确性。螺旋ct冠状扫描可以更好的观察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于术前鼻内窥镜不能显示的部位(如筛窦、蝶窦)均能清晰显示。现将2005年5月至2007年6月,我院经螺旋CT冠状扫描诊断的鼻窦炎46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材料与方法 46例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19~71岁,平均46岁;病程1个月至数年不等。主要症状:鼻塞、流脓涕、嗅觉障碍、鼻腔异味、鼻后溢液、头晕、头胀痛、记忆力减退、耳鸣、听力减退、咽干涩痛、咳痰等。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GE Highspeed NX/I 螺旋CT机进行冠状位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头过伸,以外耳连线为基线,并与听眦线相垂直,扫描范围从额窦前缘至蝶窦后缘。层厚3 mm。依次显示蝶窦、筛窦、上颌窦、额窦。观察病变窦别、数目、范围、程度,测出黏膜增厚和窦腔内积液CT值。

2 结果

本组病例单发性鼻窦炎26例,其中上颌窦炎15例,筛窦炎6例,额窦炎3例,蝶窦炎2例;多发性鼻窦炎20例,其中左上颌筛窦炎3例,左上颌筛窦额窦炎2例,左全组鼻窦炎4例,右上颌筛窦炎2例,右上颌筛窦额窦炎2例,右全组鼻窦炎3例,双侧上颌筛窦炎2例,双侧全组鼻窦炎2例。

3 讨论

3.1 鼻窦炎CT扫描成像特点 鼻窦炎CT扫描是一种成像清晰、诊断价值高、无创伤、无痛苦、无危险、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为鼻窦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有力依据[1]。螺旋CT对鼻窦炎的扫描图像解剖关系明确,可显示蝶窦、筛窦、上颌窦、额窦炎性病变的程度、窦腔大小,黏膜改变情况。窦腔黏膜增厚30~50 Hu,窦腔积液常在上颌窦内出现液平面。窦腔密度增高,与黏膜肥厚共同存在,CT值5~20 Hu,窦腔光滑,骨质无破坏,窦腔不扩大。且能清晰显示鼻腔正常结构和形态,准确提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如筛泡、额隐窝、钩突、上颌窦自然开口和囟门,半月裂、筛漏斗及该部位影响通气和引流障碍病变,为功能性鼻内镜鼻窦炎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3.2 鼻窦炎发病情况 由于解剖特点、窦口通气引流情况、鼻窦所在位置及各窦自身弱点等原因,导致鼻窦炎非常多见。单发性鼻窦炎中上颌窦炎最多,为15例(57.7%),其次为筛窦炎6例(23.1%),额窦炎3例(11.5%),蝶窦炎2例(7.7%)。因上颌窦腔最大,窦口高,位置在前,且与上颌牙毗邻,受累机会最多。筛窦系蜂房结构,不利于引流,受累机会亦多。因两窦发育最早,故儿童时期即可发病。额窦位置高,窦口低,但因毗邻前组筛窦,故受累机会其次。蝶窦位于各窦之上,单独开口,受累机会相对减少[2]。由于各窦彼此相通,窦腔黏膜相连,一旦有炎症可相互累及,特别是前组筛窦炎常累及上颌窦与额窦,故临床上多发鼻窦炎发生率亦很高。我们发现,鼻窦炎以右侧多见,可能与睡眠姿势有关。

3.3 鼻窦炎的分型 根据副鼻窦排泄通路阻塞的部位程度及文献报道[3],将慢性副鼻窦炎分以下几型。①漏斗型:漏斗为上颌窦的排泄通路,该部闭塞时,同侧上颌窦产生炎症,此型CT表现为漏斗闭塞;②窦口鼻道复合体型,当闭塞范围扩展至漏斗上部,半月裂及中鼻道时,前中组筛窦、额窦排泄受阻产生炎症;CT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闭塞及同侧上颌窦前中组筛窦、额窦炎;③筛窦隐窝型:后组筛窦及蝶窦经蝶筛隐窝排泄,该区闭塞,即可引起后组筛窦及蝶窦的炎症病变,CT显示蝶筛闭塞及后组筛窦蝶窦炎;④息肉型:此型均由鼻息肉引起整个中鼻道乃至上鼻道的闭塞,使全组副鼻窦排泄受阻产生炎症病变。

副鼻窦CT检查,以冠状位显示最佳,可由前向后逐层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解剖层面,逐步清楚地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解剖结构及病变情况。 螺旋CT可准确指出副窦炎的分期,从而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副鼻窦CT冠状扫描是鼻窦炎诊断、指导治疗必不可少的最佳影像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 吴健,孙爱华.鼻微创手术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1-46.

[2] 孔维佳.耳鼻咽喉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5-80.

[3] 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5.

上一篇: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诊断韦格纳肉芽肿及多... 下一篇:妊娠晚期孕妇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对胎儿生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