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小体育的衔接工作

时间:2022-10-02 10:25:21

如何做好幼小体育的衔接工作

摘 要:我国调查研究表明,幼儿在进入小学后普遍不能尽快适应小学学习,在体育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他们自觉锻炼意识不强,身体协调性、平衡能力等比较差,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而且体育课程与他们想象中的差距较大,导致学生没有上课的兴趣,体育教学效果自然也难随人愿。因此,如何做好幼小体育的衔接工作,使学龄初期的儿童尽早适应小学体育课程,是教师应该极为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幼儿体育;小学体育;上课习惯;组织方法;自控和自我调节能力

衔接是指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衔接。在体育教学中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措施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经过本人多方调查并与广大教师进行交流发现,如今的幼儿体育与小学较低年级的体育都是以游戏为主,然后把学生带入体育教学情境中,这一点的衔接工作做得比较好。然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想彻底做好幼小体育的衔接工作,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幼儿阶段的体育教学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灵活、自由,没有过多的规范性和约束性。而小学阶段则有国家规定的教学教材和教学计划,因此,在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小学体育的教学要求,比如,在做广播体操时,学生好奇好动、自我调控能力差。其实这些也都属于正常现象,是由于学生年龄、性格特点造成的。所以,无论是在幼儿阶段还是小学阶段,教师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二、根据学生心理需求,改进教学组织方法

幼儿阶段的体育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而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外,还对学生的“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有具体的要求,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阶段,教师在组织方法上必须接近幼儿园,教学方法要符合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

趣,引发学生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充满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运用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控和自我调节能力

幼儿阶段的体育教学主要以游戏为主,所以体育课堂一般都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并且幼儿自愿参加。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则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即使学生不感兴趣也必须学习。然而,学龄前儿童在情绪上一般具有不稳定性和随意性,而且极易产生激动、冲动心理,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多采用鼓励的方法,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表示出极大的关切和赞赏,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控和自我调节能力。比如,有一次我对学生进行短跑训练时,班上一位学生莫名其妙地哭了起来,我上前询问了她哭泣的原因,原来她是怕自己跑不过去成绩不及格,这时我就用热情、温暖的话语安慰她,并鼓励她一定能完成任务,当她真正完成之后,我对她进行了及时的表扬,以此提高她对体育课的自信心。对于那些行为比较莽撞的学生,不可直接批评,而是对他们进行细致耐心的教育,让他们明白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的道理,学会自己解决与同学之间产生的矛盾。

总之,随着目前教育体制的变革,各学校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幼小体育工作衔接得是否顺利,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声誉,而且,对于学生而言,做好幼小体育的衔接工作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进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苏秀.幼儿体育教学应重视做好幼小衔接[J].体育科技,1998(01).

[2]王海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之我见[J].青春岁月,2011(24).

作者简介:胡琼惠,女,1986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职于东莞市塘厦镇林村小学,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上一篇:浅谈小学英语中的故事教学 下一篇:浅谈小学高年级的词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