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为人用 勤恳无怨言 从皇家宝马说起

时间:2022-10-02 10:02:15

它们是皇帝出行的代步工具,享受着天堂般的待遇;

它们是京城巡警的专用警车,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为了效忠主人,它们被迫忍痛割爱,马尾巴做成了太阳帽,草料场改成了女子监狱……

如今,拥有私家车的人们越来越多了,很多爱车的朋友购买了自己的坐骑之后,把车当做是心肝宝贝,以前的时候讲究的是给车打蜡,现在讲究给车镀膜,车底下得封塑,定期还得去给车做美容、保养。可倒退几百年前,那个时候别说寻常百姓了,皇上家也没有四个轱辘喝汽油的汽车,当时只有四条腿吃草料的马。

要说皇上家的马都是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的良驹宝马,论起身价来,跟现在的中高档轿车绝对有一拼。咱们就从当年皇上怎么养马开始说起。

马的天堂 皇家马厩

皇家宝马的天堂生活

同样是代步工具,现代人养车跟过去皇上养马那实在没法儿比。咱们先从车库,也就是养马的马厩说起。

清朝皇上的御马分别被安顿在了北京城的十六处马厩里。紫禁城里面有四处,大概住着两百来匹,专供皇上出差、旅游和办公使用;西华门、东华门外共有五处,伺候皇上在宫里的日常起居,比如传送圣旨、运菜运水、护军巡城,有时候还外带给皇上表演马术。另外七处马宿舍则散落在北京郊区,那儿住的马就没数了,大部分都是替补队员,以防城里有病退下岗的,好随时增援。

城里城外的住宿条件虽然相差无几,不过这伙食待遇可就比较悬殊了。正所谓“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干活少的宝马一天只能吃到四斤草料,外带五勺黑豆或大米。然而业绩突出的宝马,一天能赏草料十四斤、麸子四斤、大米两斤、黑豆一斤半。如果特别招皇上喜欢的,还有升迁的可能,这叫“升缺马”,一旦获此殊荣,都会被授予荣誉勋章一枚,其实就是在马的左屁股上盖一个圆章,除此之外还安排两名以上的专人伺候。人家这宝马日子过的有点像皇上的妃子,一旦得宠就能飞黄腾达,有一点一步登天的意思。怪不得有人说,得了势的皇家宝马,过的都是天堂般的生活。

明朝警车 兵马司胡同

明朝警察难警马更难

如今,北京城里的警种非常的多,各种各样的都有。管户籍的户籍警;管刑事案件的刑警;管交通的交警;在大街上巡逻的巡警……早在明朝的时候,北京城里也有警察,但是警种比较单一,就叫“京城巡军”。虽然这京城巡军的人倒是不少,可是当时的社会治安着实不怎么样,倒不是因为明朝的警察,主要是因为管的事儿太多,还有一点就是当时的“警车”太少,警察们实在忙不过来。

话说明朝朱棣皇帝迁都北京之后,在北京城的东南西北中,共设置了五处兵马司,兵马司全名叫“兵马指挥司”。如今位于西城区的兵马司胡同就是当年兵马指挥司的所在地。

兵马司主要负责维护京城的社会治安,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公安分局。当然,现在咱们的社会治安好了,除了公安局还有分布在各个地区的派出所、街道居委会的共同维护。然而明朝兵马司的警察一共才一万一千位,配备的“警车”,也就是屁股底下的马不过五千匹,治理整个北京城实在是力不从心。

明朝的警察管的事情比较宽,大到负责社会治安,小到疏通街道下水管道,还要外带检查菜市场的物价和环境卫生,如果遇到皇帝出巡,还得巡逻护驾。所以说,偌大一个北京城就凭他们那些人,把马腿跑折了也跑不过来,又谈何治理呢?

御马粮仓 草岚子胡同

明清御马粮仓在何处

早在明清那会儿,这北京城里,从皇上身边的御前宝马到用于巡街的军马不下七千匹。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别说人是这样,这么大数量的马也都得吃饭。如果一匹马按减肥餐算的话,少说一顿也得五六斤草料,折合下来三万五千斤草料。可北京城哪儿有这么大的地方囤积这么多草料,而且这草料是易燃品,不宜集中堆放在一个地方,得分开管理。所以那会儿北京城里有很多地方的地名,叫“草篮子”、“草场”,到今天,还有几个地方叫这个名字的。

位于西城区的西什库大街附近,有一条草岚子胡同,这是明清两朝众多御马粮仓中的其中一座。这里的原名叫“皇家御马监仓草栏”,因为绕嘴,后来就简化成了“官草栏子”,但是人们又觉得这个“栏”字实在有些不好看,于是就换了一个颇具诗意的“岚”字,这也就形成了今天的“草岚子”。

除了名字特殊,这里的地形也复杂。在乾隆时期的北京地图上,这条胡同分明是东西走向,但是在现代的地图上,这条胡同却被标注成了南北走向,然而当我真正走进这条胡同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里东西南北走向的胡同,全都叫草岚子胡同。从这个细节就可以推测出,当年的这个草料场的规模该有多大。

别看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御马粮仓,当年这里却是北京城数得着的地方,因为这里面开设了一所特殊的女子监狱,叫“安乐堂”。

安乐堂西接草岚子胡同,东边跟养蜂夹道胡同通着,当年专门收留生病或者犯罪的宫女。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个地方就彻底被监狱给承包了,清朝光绪年间,被辟为京师警察厅,民国又改成了审判庭监狱,以至于草岚子胡同在当时成了监狱的代名词。然而这儿最初的身份——御马粮仓,早就从人们的记忆当中蒸发了。

太监马的手术台 骟马张胡同

古人为何给马做节育手术

北京市宣武区的骡马市大街附近,当年有条胡同叫骟马张胡同,因为这里曾经住过一户从事骟马行业的张家而得名。那骟马究竟是干什么的呢?骟马说白了就是给马做节育手术,让它变成太监马。这可是门手艺活,之所以这么做,目的不是为了计划生育,而是让马更好的工作。

众所周知,动物跟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发育成熟了也要经历青春期。一到这个时候,他们都会表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激情与冲动,开始追求异性,甚至还会咬人、踢人、大声叫唤,这种情况搁在马身上,叫马犯槽。但是话说回来,马是伺候人的,得听主人的话,不能因为谈恋爱、搞对象,就把工作给耽误了,尤其是为皇上打工的马,更要忠心耿耿的为皇上服务。所以很多人就把家里到了青春期的马送到骟马张住的胡同这里来,给它骟了,被迫忍痛割爱。

不过马一旦被骟之后成为太监马,他们的身体反而更加健壮,工作也更努力,而且耐寒耐冷,温顺可爱。也正因为如此,骟马张一举成名,成为了北京城有名的小刀手,只要谁家有需要骟骡子或者是骟马的,都来找他。他的服务宗旨就是:让骡马再也没有私心杂念,一心一意当牛做马。

明朝人的太阳帽 东马尾帽胡同

明朝宫廷的马尾帽

其实早在古代,人和马的感情非常好,马是一种非常通人性的动物,而且马在当时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其实马除了可以骑之外,它的浑身都是宝,比如马鬃可以做刷子、马肉可以食用、马骨头可以做乐器……其中马尾巴的作用就有很多种,可以拂尘、可以做拉琴的弓。可是马尾巴还有一样功用,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它还可以做太阳帽。

说起帽子,人人都带过,冬天带毛线帽、棉帽、毡帽;夏天带草帽、礼帽、冰帽,但您听说过马尾帽吗?这其实是明朝的特产,相当于现在的太阳帽,如今在北京的市面上是看不见了,不过北京还有个地方跟它有关——东城区的东马尾帽胡同。以前还有西马尾帽胡同,但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想当年,这条胡同里就有一家专门生产宫廷马尾帽的工厂。马尾帽,是用一根一根的马尾巴,手工编织而成的。因为马尾巴非常细,做工特别复杂,所以当时一个工人一年只能编织两顶。根据这制作时间就可想而知,这帽子价格肯定非常贵,正因为如此,当时的马尾帽只有那些官员才有可能戴上一顶。

据说这马尾帽,夏天不但可以遮阳避暑,还能醒脑明目,是不可多得的“绿色”产品,对人体和环境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关于这个明朝的太阳帽到底长什么样?并没有明朝遗留下的马尾帽可供参考,咱们也就不得而知了。如今,如果想看看马尾帽什么样,可以去云南,当地的瑶族男人也流行戴马尾帽。

在过去那个主要靠人力的年代,不论是战争还是农耕,不论是皇家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马都为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时至今日,人们仍常说龙马精神……马已经是我们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了。

上一篇:促进景区传统文化在英语导游过程中的传播探讨 下一篇:浅谈低碳旅游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