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时间:2022-10-02 07:49:35

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一、社会需要学生具备“说”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在这四者中,说最为基本。”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受现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考试制度的影响,我们只重视读写,不重视听说,从而导致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如人意,书面表达能力徘徊不前,教学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能看不能听,会写不会言”的瘸腿“人才”。学生中词不达意、笨嘴拙舌者颇多,而善于表达、出口成章者甚少。

社会需要学生具备“说”的能力,而学生“说”的能力又如此薄弱,因此学生普通话“说”的训练十分迫切。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普通话“说”的能力?

二、开展课前三分钟的做法

如何打开粤西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走上讲台?很多教师利用课前三分钟,作为一节语文课的开始,我把它借过来解决学生说普通话的问题。既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普通话“说”的能力,又可作为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突破口。

第一,教师应当创造宽松氛围,让学生各显其能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明确要求学生:人人都必须参与,无一例外。学生既知没有退路,也就不得不勇往直前了。在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其后的评论方面,老师都要极力创造宽松的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男女生分开抽号,轮流出场

这样安排便于学生掌握自己的出场时间,同时男女间隔,避免了单调乏味。排列是随机抽取的,好中差也基本分散。

第三,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为了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兴趣,课前三分钟,你可以表演任何你想表演的节目,演讲、讲故事、猜谜语、对对联、脑筋急转弯甚至唱歌。

第四,灵活掌握时间

一般来说,活动只需三到五分钟,用时过多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但在一些具有重大价值的问题上,可以适当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把问题弄懂弄透。

三、课前三分钟的活动效果

经过四年探索,课前三分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调查问卷中,有90%的学生认为课前三分钟有趣味,其中72%的学生认为很有收获。课前三分钟能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欢迎,是因为它不仅在形式上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人格的培养方面很有实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锻炼了发表个人见解的胆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在回答“课前三分钟对你各种能力的影响,请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问卷题中,绝大部分学生把这一条放在前列。很多学生第一次上台手足无措,语无伦次,经过第二次、第三次锻炼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第二,提高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化社会要求当今的受教育者有很高的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课前三分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为了能让自己的课前三分钟耳目一新,学生往往要查阅很多资料,做一些卡片,有的还请教同学、老师、家长,一个学生为了做关于慈善方面的演讲,不仅摘抄了很多文字材料,还请教对这个方面很有研究的政治老师,可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第三,提高了评价、分析能力

在活动中加强了分析、评价能力的训练。通过热烈的讨论,加上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学生学会了通过一件很小的事去发掘一个很有用的道理,学会了辩证地去看待任何一个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作文审题的能力,作文切题率有较明显的提高。

第四,让学生喜欢上读书,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为了做好课前三分钟,学生积极查找各种资料,在查找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养成读书的习惯。他们不仅在课堂上活跃,而且积极参加学校的演讲、朗诵比赛,以求多多锻炼,从中得到迅速的提高。

现代社会,口才已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参数,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自由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此为习惯。但普通话“说”的能力不是三两天就可以提高的,是要长期努力去实践才有效果的。

上一篇:教《沁园春•长沙》引起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巧用排比飞扬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