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实施语文情感教育

时间:2022-10-02 07:41:14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实施语文情感教育

摘要:实施语文情感教育的具体措施多种多样,文章主要从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来促进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从朗读引发、情境体验、想象联想、多媒体教学等来创设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得到文学情感熏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境;语文情感教育;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2-0126-02

语文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极为重要,因为良好的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想象、朗诵、媒介教学、移情作用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领悟和理解。

一、调动想象,营造情境

任何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往往隐蔽在艺术形象所给人留下的宽广空间中,也常常蕴含在生动逼真的意境中。如果要使学生深入作品意境中来探索其中蕴藏的艺术之美,就必定要依靠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教师应注重将主体心灵与教学内容的情感相联系,让学生运用想象,把作者用文字所表现的“境” 再现为自己脑海中的“境”,扩充已有的生活体验,加深对文本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以李清照的《声声慢》来赏析。文章以一个“愁”统领全词,通过“淡酒”、“秋风”、“过雁”、“残菊”、“梧桐”、“细雨”等形象来抒情。学生通过品位这些特定景物的描写,能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想象。淡酒联想到的是借酒消愁,想象词人独自一人喝着苦涩的酒,因为心情不好,所以酒味也感觉淡了。明写酒无味,暗写心中苦。“秋风”让我们联想到很多古人写秋来表达萧瑟、悲凉之感的情境,晚来急风,让我们想象到憔悴衰老的女词人孤苦地在秋风中坐着的情景,体现她的愁情正浓。过雁是旧时相识,可以想象到女词人看到天空中的大雁,她肯定想到曾经她与丈夫的美好甜蜜的时光。而后面的“残菊”、“梧桐”、“细雨”集中在黄昏时分,更加能促使学生联想女词人坐在窗前,听着细雨打在梧桐叶上,看着飘零的落叶时的心情是何等的凄凉。最后一句用高度概括的笔力收束全词,学生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通过想象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意境,学生就把词人悲苦的心情领会得更加透彻了。

想象必定是和情感联系在一起的,情感体验必须在想象中完成,教师应适时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深刻体会文章的情感,提高思维情感的创造能力。

二、注重朗诵,领悟情感

斯米尔诺夫认为,作品的诵读占着我们工作的大部分。假如我们认为诵读的材料是第一流的作品,那么这种作品的艺术方面:色彩、形象和语言的生动,必须用这样的方式来教,以保证学生对美的了解。朗读吟诵既是情感体验的一种方法,也是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重讲轻读的一种纠正。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感染之美与精神之美,而且能化他人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主旨。

首先,教师的范读可以给学生营造氛围,带领学生进入意境,这是由于教师在忠实再现作品思想感情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做到了情真意切,缘情发声,以声传情;其次,教师对朗读技巧作适当的引导。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感知并体味诗人的情感。教师的引导可以从停顿、重音、语调的处理上着手。这样,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学生对作者无限依恋和挥之不去的离别之情的体验就会更加深刻,对诗歌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最后,学生自由反复吟诵。在教师范读和具体的朗读引导下,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的吟诵,加以身临其境的想象,能更好地体会感彩。又如,李商隐的《锦瑟》,教师可让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自由理解,读出语感,读出心得,闪烁出情感朗读的异彩光芒。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继承祖国灿烂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培育学生高雅审美情趣的重要方法。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联想想象,在意境中深切领悟情感。

三、利用媒介,激感

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如果能利用媒介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则能更好地达到目的。因为多媒体集声音、图像和动态画面于一体,创设情境,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还能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会文章的主旨,激发学生情感,获得深刻的印象。

如《荷塘月色》中配以美丽的月下荷花图,月光、荷叶、荷花、朦胧的夜色创设缥缈朦胧的氛围,播放优美舒缓的小提琴或者钢琴的轻音乐进行渲染,让学生受到熏陶,更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如,《景泰蓝的制作》教学时,可以展示景泰蓝的各种图片,通过Flash演示景泰蓝制作的过程,这样学生就能更快速地掌握和理解了。还有,在赏析戏剧作品如《茶馆》、《雷雨》、《林黛玉进贾府》,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体会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再让学生表演,他们就更能身临其境,融入其中了。

综合运用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挖掘每一篇课文的美感,把学生引入如诗如画的美景中,创建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起他们强烈的向往、追求,从而使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更易于被教学对象接受掌握,从而对学生进行美感的熏陶。

四、借助移情,升华情感

什么是移情作用?根据张锡坤、丁枫所著《美学导论》中阐述:“就是人在聚精会神观照外物时,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移入到对象里去,由物我交融达到物我同一,使本来具有生命的外物也仿佛具有人的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借助移情,教师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转移到自己身上,再将这些情感表达出来,使学生体会,把作者情、文章情、教师情和学生情综合调动起来,互相融合,这样,最终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例如,归有光《项脊轩志》:“庭有枇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亭亭如盖的庭中枇把树挚情伤人,向人摇曳着无语的情怀。当树与人默默相对,实际已成为生命与生命的人生对话,作者、读者、枇把树,相互交融在深沉的哀思里。当这棵树的形象进入读者的视野,立刻会吸引读者情感的,同时树又以自身的形象所展示的深蕴传达给读者,引发读者对自己人生体验的某种回忆,激发阅读主体的情感体验,将读者对文本的情感体验迁移于文本以外的生活与生命,更替作者的情怀,这就发生了情感的泛化。

综上所述,无论是何种文学体裁,都可以通过上述教学方法来创设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在情感的海洋中,调动认知积极性,触感,激发阅读的内在动力。这样,可让学生走进文本世界,全身心地体验和感知文本之情、文本之美,提高观察想象和言语表达能力。创设和谐而又情感洋溢的课堂教学情境是语文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探讨,努力找寻更新、更好的方法,使语文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枫,张锡坤.美学导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

[2]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

[3]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涂红梅.新课标下如何和谐的师生关系[J].读写月报,2006,(6).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机械制图虚拟模型库的构建与应用 下一篇:巧用情境教学法 提升口语交际实效